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准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于胶囊内镜检查,不良反应小且能提高病变发现率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120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分次口服组、聚乙二醇顿服组、磷酸钠盐分次口服组、磷酸钠盐顿服组各30例,观察各组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清洁度、观察效果,记录胶囊内镜在胃及小肠的通过时间。结果磷酸钠组分次口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聚乙二醇顿服组最高(P〈0.05)。各组胃内气泡量、消化液量、清洁度及观察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内气泡量磷酸钠盐分次口服组多于其他各组,消化液量聚乙二醇分次口服组多于其他各组(P均〈0.05),清洁度及观察效果磷酸钠顿服组优于其他各组。各组在胃及小肠的通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磷酸钠盐顿服肠道准备效果好,更适于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肠道准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国外一般不主张进行肠道准备,只要求在检查前流体饮食12h后绝对禁食12h,国内大部分的医院是要求进行肠道准备的,其方法大致与结肠镜肠道准备相同。我院自2004年引进胶囊式内镜以来,共进行胶囊内镜检查30例,为了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我们总结对比了以下3种不同的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禁食12小时与聚乙二醇方案对胶囊内镜肠道准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102例为检测可疑的活动性显性小肠出血来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A组63例患者采用2L聚乙二醇方案;B组39例患者在检查前禁食12小时。主要终点是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次要终点是临床结局、胶囊内镜完成率、运转时间和图像质量。结果A组发现阳性病变38例(60.3%),B组18例(46.2%)。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vs. 51.3%;P=0.719)。A组胶囊内镜图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57.2%vs. 38.5%;P=0.0012)。A组平均小肠运转时间短于B组(400 min vs. 519 min;P=0.01)。两组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法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禁食12小时相比,2L PEG方案虽然提高了胶囊内镜图像质量,但并没有提高诊断率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特殊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准备的方法.方法:2007-09/2008-06我院收治的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43例,分为A组: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磷酸盐口服液和大量清水),伴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B组(3 d流质饮食,磷酸盐口服液和少量清水)和C组(3 d禁食).观察患者的舒适性、肠道的清晰度以及肠腔充盈度等指标.结果:行特殊肠道准备的B组和C组,患者不适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而B组和C组之间无差异.A、B两组患者小肠检查全程清洁度无差异.C组小肠清洁和较清洁的上半肠段与A、B两组上半小肠段比较无差异,而C组下半段小肠的肠腔清晰度与A、B两组比较有明显下降(12.6±3.6 vs 52.4±13.3,46.6±8.1;21.2±[9]3 vs 46.4±11.2,49.7±9.3,均p<0.01);A、B两组患者肠腔充盈度比较无差异,而C组与A、B组比较,充盈度明显下降(24.4±4.8vs 45.2±8.2,46.5±9.4,均P<0.01).结论:心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时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胶囊内镜与潜水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质量及病变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连续60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资料,前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传统胶囊内镜组),后30例患者采用潜水法进行肠道准备(潜水胶囊内镜组),比较肠道准备评分、胶囊内镜平均胃通过时间(GTT)、小肠通过时间(SBTT)、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以及阳性病变检出率等。结果 传统胶囊内镜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平均为2.56±0.71分,显著低于潜水胶囊内镜组3.24±0.71分(t=3.768,p<0.001)。传统胶囊内镜组平均GTT 40.86±35.91min、SBTT 314.20±151.30min、结肠到达率100%;潜水胶囊内镜组患者平均GTT 52.82±38.96min、SBTT 282.44±123.23min、结肠到达率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0.392、0.237)。传统胶囊内镜组患者中阳性病变检出率为73.3% (22/30),潜水胶囊内镜组阳性病变检出率为80% (24/30),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χ2=0.373,p=0.542)。结论 潜水胶囊内镜较传统胶囊内镜肠道准备质量显著提高,且有提高病变阳性检出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祛泡剂在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囊内镜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其主要适应证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和可疑小肠肿瘤等。目前,由于尚未制定出胶囊内镜术前准备的共识方案,而根据经验,肠腔内气泡使得部分病例中小肠黏膜的观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部分医生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常规使用祛泡剂。该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等尚缺乏数据支持,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胶囊内镜检查时,部分患者胶囊进入小肠后发现肠道清洁度较差,本研究拟通过采取补救清肠法,以期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成功率及肠道清洁度。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 mL甘露醇+200 mL温水)、B组(50 mL甘露醇+100 mL温水)和C组(100 mL温水)3组,比较患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肠道清洁度。结果 A组和B组的患者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C组,A、B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小肠检查率A组为100%(30/30),B组为90%(27/30),C组70%(21/30)。结论采用50 mL甘露醇+100 mL温水进行补救清肠的方法,肠道清洁度好,全小肠检查完成率高,是较为理想的补救清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二甲硅油散在小肠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服用时间及剂量,选择更优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B组(35例)、C组(32例)与D组(30例).检查前均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L分次服用方案行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对比。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23)、实验组B组(n=23)。A组:检查前1天下午及检查当日早晨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B组:只需检查当日早晨口服PEG。两组均常规服用祛泡剂复方阿嗪米特。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耐受性。结果 A组肠道准备优良率为87.0%,B组为8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恶心的比例为43.5%(B组为30.4%)、呕吐占43.5%(B组为34.8%)、腹胀占65.2%(B组为60.9%)、腹痛占56.5%(B组为43.5%),B组不适反应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慢性便秘史的患者,检查当日行肠道准备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小肠疾病的工具,诊断率约为60%。但因受其电池供电量的限制和肠道内不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的未完成率达20%左右,各研究的诊断率亦不尽一致。促胃肠动力药、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是否能提高其检查完成率和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各种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干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及消化道通过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各28例。肠道准备组服用硫酸镁法(50%MgSO4 70ml)进行肠道准备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对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通过情况。结果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的胃内气泡、胃液量、清洁度和观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准备后,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小肠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0.05)。两组间在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回盲瓣通过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道准备有助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观察效果;对胶囊内镜通过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共60例,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7例,慢性腹痛腹胀、腹泻43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相关病变,其中4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 60例患者全部检查成功,未出现并发症,胶囊在小肠内工作时间平均为286.8 min(58~540 min)。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胶囊顺利通过回盲瓣到到达结肠53例,未通过7例,60例患者中有8例胶囊在胃内滞留时间超过2 h,60例胶囊全部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平均时间为15 h(9~32 h),60例中发现病变者45例(75%),包括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小肠息肉、克罗恩病、溃疡性小肠炎,炎症性肠病,小肠黏膜下肿物,小肠癌等。结论 1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检出中有其独到之处,无痛无创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2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得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3检查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对检查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检查之前,对于患者的适应症要严格把握,详细的病史询问对于阅片及检查结论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5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胶囊滞留胃内,胃肠动力药的应用及胃镜介入治疗是非常必要的;6胶囊内镜与小肠镜之间互补应用,对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西甲硅油的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30)、研究组B组(n=30).其中A组患者检查前4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检查前30 min一次性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B组患者检查前4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 L,检查前2 d口服西甲硅油乳剂,3次/d,5 mL/次,检查前30 min一次性服用西甲硅油乳剂15 mL.对两组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气泡量、消化液量、清洁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的通过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0.20±0.12)明显少于对照组(0.30±0.21),肠道清洁度(0.36±0.32)优于对照组(0.64±0.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消化液量研究组(0.70±0.30)和对照组(0.86±0.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胶囊内镜在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2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即可以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检查前2 d分次服用西甲硅油较单次服用具有更好的祛泡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12月,对22例受检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发现小肠病变18例(81.8%),包括血管畸形3例,脂肪瘤1例,克罗恩病1例,息肉4例,口疮样小溃疡3例,非特异性炎症7例,其中,6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病变。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例,糜烂性胃炎1例,胃息肉1例,结肠息肉2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胶囊胃内运行平均时间为56min(10—183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78min(93-441min),平均到达盲肠时间为338min(184-496min),平均记录时间为502min(392-51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60240张,胶囊平均排出体外时间为34h(10-72h)。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对胃和结肠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安全性高、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5.
借助胃镜完成小儿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已成为检查小肠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胶囊内镜大小为26 mm×11 mm,对于小儿,其相对较大的体积可能造成患儿吞咽困难。我们完成了2例患儿经胃镜辅助下实施的胶囊内镜检查,该2例均因年龄因素不能自主吞咽胶囊内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可疑小肠疾病92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对胶囊内镜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9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70例(检出率76.1%);胶囊内镜未通过幽门而致检查失败1例,成功91例,成功率为98.9%。受检者均未发生胶囊内镜滞留和肠梗阻。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可疑小肠疾病确诊率且检查相对安全;受检者检查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可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112例受检者行消化道检查,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112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96例有病变,检出率85.7%。上消化道疾病37例,小肠疾病54例,结肠疾病5例,其中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8例,多发性和单发性息肉3例,克罗恩病4例,血管发育不良6例,伴出血3例,小肠肿瘤2例,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殖症10例。受检者顺应性好,未发生梗阻及崁顿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可以作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而且对胃及大肠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患者分成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A组,n =41)和硫酸镁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组(B组,n =40),比较两组病变检出情况、肠道准备评分结果、胶囊滞留发生情况及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测结果.结果 A组病变检出率为65.9%( 27/41),B组为62.5%(2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9,P>0.05);A组肠道准备评分≤4分19例、≥6分22例,B组≤4分28例、≥6分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A组胶囊滞留发生率为2.4%(1/41),B组为5.0% (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2,P>0.05).两组患者服用肠道准备药物过程中均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心慌等不适,服药后两组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