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使用纵向中介模型探究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中介变量时,睡眠时型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情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2022年3月(T1)和10月(T2),以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CT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眉山某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1 251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共收集到2个时点的睡眠时型、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数据。结果 在T1时青少年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5%,在T2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7.0%;在同一时间点,睡眠时型、应激性生活事件以及抑郁情绪之间均呈正相关(r=0.06~0.69,P值均<0.05)。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早期的睡眠时型可以预测后期的抑郁情绪(β=0.53,P<0.05),早期的抑郁情绪也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睡眠时型(β=0.01,P<0.01);纵向中介模型分析表明,T1睡眠时型不仅可以直接影响T2抑郁情绪(直接效应值为1.421,95%CI=0.985~1.858),还可以通过T2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中介作用影响T2抑郁情绪(间接效应值为1.268,95%C...  相似文献   

2.
霍金芝 《中国校医》2002,16(6):506-507
性传播疾病 (STD)作为一个社会公共健康问题 ,其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1~ 3 ] 。由于STD传播途径的多样性、疾病危害的严重性和发病人群的无限制性 ,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城市人口迅速扩大 ,如何从各层次提高市民的素质、教育和保护青少年远离STD的侵害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对苏州市区青少年进行了性传播疾病认知现状的调查 ,以了解苏州市青少年对预防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掌握状况、认知态度以及对健康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需求 ,旨在为促进健康教育实施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自然灾害与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关系及干预模式的途径和效果.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江西省灾害后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以改善人际关系、心理疏导、生命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恢复.结果 灾后小学男生寻找老师、朋友和亲人帮助的需求反应比例分别为36.8%,63.2%,女生为20.2%,79.8%;灾后中学男生有发呆哭泣喊叫的比例为34.9%,女生为49.8%;灾后大学生男生有独自逃跑、发呆哭泣喊叫、帮助别人比例分别为56.8%,0%,43.2%,女生为75.4%,3.2%,21. 4%;大学男生有寻找老师朋友和亲人帮助的需求倾向比例分别为88.9%,11.1%,女生为72.4%,27.6%;以上反应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灾后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生理反应、适应能力、认知反应、交往心理和行为反应与小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人伤亡程度、性别差异和学龄阶段对灾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恢复有明显影响;灾后和心理干预后青少年学生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与灾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效果随年龄和教育水平而异;小学生采用改善人际交往干预措施效果较好,中学生采用改善人际交往和心理疏导干预效果一致,大学生采用改善人际交往、心理疏导、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均能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自然灾害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随年龄和教育水平而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青少年健康需求,作相关认知及教育背景的调查。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深入提供依据。方法:用定势问卷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28所中学3595名初高中生作家境及疾病和保健知识的调查。结果:3595名青少年对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知晓率AIDS为76.38%,甲、乙型肝炎为37.72%和59.55%,结核57.39%,对慢性病及贫血预防措施掌握率为63.76%和67.45%。并且有重点中学学生优于非重点,城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前青少年的性教育情况及湛江市民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认知程度,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开展正确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抽取湛江市419名市民进行对青少年接受性教育情况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419人,42.24%的市民从没跟孩子讲过性知识,40.57%的市民认为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严重不足,57.04%的市民认为性知识缺乏对青少年有较大影响,37.47%的市民认为口头教育是最好的性教育方式,大部分市民认为青少年应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学校和社会应该在性教育投入上加大力度。45.27%的男性市民和39.45%的女性市民从没跟孩子讲过性知识(P<0.01);33.33%的男性市民和44.04%的女性市民认为工作太忙没时间是家庭开展性教育的障碍(P<0.05);68.16%的男性市民和58.26%的女性市民认为应该建立对家长进行性教育的机构(P<0.05);41.28%的女性市民认为口头性教育是最好的性教育方式,36.81%的男性市民认为书本杂志是最好的性教育方式(P<0.05)。结论湛江市青少年接受的性教育比较缺乏,家长、学校和社会教育部门应更加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改善性教育方式,加大性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进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82-184
1概述儿童认知发展属于心理发展或心理发育范畴。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从物种发生和进化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大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主要指他们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概言之,就是指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方向发展;二是反应活动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测作用,为早期识别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4月从重庆市4所中小学通过立意抽样招募1 046名五至八年级中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心理应激水平;于2018年10月收集健康危险行为自我报告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结果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不合理运动(62.05%)、偏食行为(24.76%)、打架(21.03%)、自杀意念(17.02%)、离家出走意念(9.85%)、情绪不良(8.80%)、吸烟(4.21%)、喝酒(3.73%)、赌博(3.63%)、网络成瘾(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心理应激与打架(OR=1.02,95%CI=1.01~1.03)、自杀意念(OR=1.02,95%CI=1.01~1.03)、情绪不良(OR=1.02,95%CI=1.01~1.03)、离家出走意念(OR=1.02,95%CI=1.01~1.03)、不合理运动(OR=1.01,95%CI=1.00~1.02)、吸烟(OR=1.02,95%CI=1.00~1.03)、网络成瘾(OR=1.02,95%CI=1.00~1.03)、偏食(OR=1.01,95%CI=1.01~1.02)和赌博行为(OR=1.02,95%CI=1.01~1.04)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以不合理运动和偏食行为报告率相对较高,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状况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报告风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媒体多任务操作成为青少年新型媒体使用行为, 对认知功能负面影响逐渐受到关注。该文通过查阅与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青少年媒体多任务流行现状和评定方法及其对工作记忆、注意力、抑制控制等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探讨可能的脑机制,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轻、重灾区2所中学的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5a的3次追踪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我弹性量表适用于灾区青少年.3次测量轻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得分均高于重灾区青少年(P值均<0.01),第2,3次测量男生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生(P<0.05);学生心理弹性得分在1.5a内有上升趋势(P<0.05),且轻灾区青少年相对于重灾区青少年上升速度更快(P<0.05).结论 严重自然灾害中的青少年心理弹性损害严重并恢复缓慢.在自然灾害中青少年心理干预措施制定时应注意心理弹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汶川地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样本来自成都、都江堰、北川、汶川等地,分别选取受地震影响严重的12所中、小学,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C),调查上述学校儿童青少年在震后3、6、24个月后的心理卫生状况.3、6、24个月调查有效的学生人数分别为:7341名、7387名、7395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震后3、6、24个月CRIES-13量表总分分别为(27.51±12.26)、(23.54 4-12.79)、(21.35±12.59)分(F=28.842,P≤0.05);DSRSC量表总分分别为(11.79±5.73)、(10.94±5.50)、(10.75 ±5.27)分(F=17.084,P≤0.05).震后3、6、24个月时与DSRSC得分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女性(OR值分别为2.14、2.72、2.31,95%CI/值分别为1.01~3.03、1.10~5.01、1.02~4.58),年龄小于12岁(OR值分别为1.97、2.22、1.93,95%CI值分别为1.43~3.17、1.02~3.54、1.32~3.27),家人伤亡(OR值分别为2.19、2.45、2.35,95%CI值分别为1.04~2.89、1.16~2.08、1.02~2.79),绝望感(OR值分别为2.24、2.09、2.16,95%CI值分别为1.00~2.54、1.70~2.58、1.00~4.56);震后3、6、24个月时与CRIES-13得分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值分别为2.16、2.94、1.96,95%CI值分别为1.36~2.53、1.36~2.53、1.06~3.92),年龄小于12岁(OR值分别为3.51、2.62、1.92,95%CI值分别为1.22~5.40、1.14~4.93、1.08~3.35),同学老师伤亡(OR值分别为2.32、2.48、2.36,95%CI值分别为1.17~2.48、1.30~2.72、1.02~2.85),家人伤亡(OR值分别为2.73、2.21、1.85,95%CI值分别为1.67~3.61、1.04~3.15、1.05~2.38),目睹受伤(OR值分别为2.17、2.36、2.34,95%CI值分别为1.15~3.65、1.17~2.67、1.02~3.67),目睹死亡(OR值分别为1.98、2.39、1.71,95%CI值分别为1.10~2.56、1.14~3.70、1.57~3.88),绝望感(OR值分别为2.02、1.94、2.02,95%CI值分别为1.67~2.35、1.66~2.27、1.82~2.26).结论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幸存者PTSD及抑郁症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年龄小于12岁、女性、家人有伤亡和震时绝望感等是影响灾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the areas struck by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may have impact on their mental health after exposing to the earthquake.Methods Subjects of this survey were tudents(8-16 years old)from Chendu,Dujiangyan,Beichuan and Wenchuan districts which were the most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in the earthquake.We analyzed the subjects'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by using a general questionnaire that was composed of the 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13)and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Students are investigated 7341 case,7387 case,7395 case after 3,6,24 months.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Results The CRIES-13 scores were(27.51±12.26),(23.54±12.79)and(21.35±12.59)(F=28.842,P≤0.05)and the DSRSC scores were(11.79±5.73),(10.94±5.50)and(10.75±5.27)(F=17.084,P≤0.05)3,6 and 24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respectively.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3,6,24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 were gender(female)(OR values were 2.14,2.72,2.31:95%CI values were 1.01-3.03,1.10-5.01,1.02-4.58),age(less than 12 years old)(OR values were 1.97,2.22,1.93;95%CI values were 1.43-3.17,1.02-3.54,1.32-3.27),having family member iniury and death(OR values ware 2.19,2.45,2.35;95%CI valves were 1.04-2.89,1.16-2.08,1.02-2.79),desperation(OR values were 2.24,2.09,2.16;95%CI values were 1.00-2.54,1.70-2.58,1.00-4.56).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TSD 3,6.24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 were gender(OR values were 2.16,2.94,1.96;95%CI values were 1.36-2.53,1.36-2.53,1.06-3.92),age(less than 12 years old)(OR values were 3.51,2.62,1.92;95%CI values were 1.22-5.40,1.14-4.93,1.08-3.35),having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injury and death(OR values were 2.32,2.48,2.36;95%CI values were 1.17-2.48,1.30-2.72,1.02-2.85),having family member injury and death(OR values were 2.73,2.21,1.85;95%CI valties were 1.67-3.61,1.04-3.15,1.05-2.38),witnessing injury(OR values were 2.17,2.36,2.34;95%CI values were 1.15-3.65,1.17-2.67,1.02-3.67),witnessing death(OR values were 1.98,2.39,1.71;95%CI values were 1.10-2.56,1.14-3.70,1.57-3.88),desperation(OR values were 2.02,1.94,2.02;95%CI values were 1.67-2.35,1.66-2.27,1.82-2.26).Conclusion The symotoms of PTSD and depression of young survivors from the earthquake-struck areas had gradually alleviated 3,6,24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Age(less than 12 years old),gender (female),having family member injury and death,witnessing injury and death,and desperation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1.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吸烟青少年心理应激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及不良心理卫生状况与成人吸烟相关联已见于报道,文中对这一关系在青少年吸烟者中是否存在作一探讨。作者选取经常吸烟的中专男生及非吸烟者各241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经历量表(SEC),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吸烟青少年消极社会经历评分高而积极社会经历评分低,吸烟者心理健康不良呈多方面,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吸烟青少年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低,在劝阻青少年吸烟教育过程中要关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4066名柳州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柳州市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柳州市16所大、中学学生4 008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柳州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78%,女生高于男生,初中/高中学生高于大学生(P<0.01)。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学习成绩、不健康的减肥、吸烟、饮酒、被恐吓或伤害、孤独、伤心绝望、网络成瘾等。结论柳州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初中/高中生。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沈阳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状况。方法在沈阳市2所综合性大学、15所高中、15所初中分层抽取6941人,采用匿名问卷方式调查最近1a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结果沈阳市青少年普遍存在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有42.43%的青少年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26.65%不遵守交通规则、3.49%曾经自杀、2.90%曾经使用毒品。结论青少年中存在多种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并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汶川"5·12"大地震后受灾人群急性应激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激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disorde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川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高中共38所学校的691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 45.4%的学生骑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12.6%的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33.2%的学生曾经与人打架,27.9%的学生有自杀意念,7.2%的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男生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初、高中女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易导致青少年伤害的行为较多,应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早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3-5月,随机抽取石家庄市6类32所学校7176名学生进行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石家庄市青少年学生中骑车违规、动手打架、不良情绪等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5%、37.7%、17.4%,其中男生骑车违规、动手打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城市学生骑车违规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结论青少年中存在许多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应针对青少年的性别和地区差异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和禁毒艾滋病预防(以下简称防艾)知识现状,评价综合社区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云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1 200名,采用社区、团体和个案的方法,进行为期1 a的社区动员、禁毒防艾性教育公选课、小组讨论、辩论会、座谈会、禁毒防艾专家培训核心主持人(TOT)培训与外展的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目标人群准确判断AIDS传播途径的正确率从29.5%上升至81.5%;毒品正确认知率从54.7%上升到88.7%;认同"以性道德规范行为"的人从68.5%上升到98.2%;性行为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3.2%降为9.1%;"能正确使用安全套"从52.9%上升到92.1%;在善待HIV/AIDS的问题中,选择同情帮助由干预前的74.9%上升到干预后的99.2%.结论 综合性社区干预使大学生禁毒防艾认识/安全性行为明显提高、婚前性行为及HIV/AIDS歧视显著减少,在学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疆3城市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吸烟和饮酒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从新疆3个城市选取不同学校类型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88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2%的学生有吸烟行为,其中5.0%在7岁以前开始吸烟;58.3%的学生有饮酒行为,其中7.5%在7岁以前开始饮酒。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增高。应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吸烟和限制饮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