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直肠血管瘤引起的小儿消化道出血并不常见,本文探讨小儿结直肠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儿童结直肠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乙状结肠镜、CT和MRI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乙状结肠镜确诊。4例患者接受结肠部分切除、直肠黏膜剥除,直肠鞘内结肠拖出术(Soave),1例接受膀胱血管瘤切除术,平均随访2年,所有患者无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Soave术是治疗儿童结肠、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多器官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并非多见。本科诊治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并出血性休克、肾脏海绵状血管瘤并间断血尿、直肠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并慢性便血及下肢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0岁,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痛8小时,疼痛呈持续性,以左上腹为著,恶心,无呕吐,头晕,出冷汗,心慌,面无血色。患者间断便血20年,时有喷血。间断血尿,偶带凝血块。左大腿外侧青紫团块多年。查体: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90/60mmHg(平素180/105mmHg)。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冷。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以左上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35例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根据Acharer分级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儿随访3~16个月,优23例,良11例,中1例,优良率为97.14%.结论 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方法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4.
肠道海绵状血管瘤罕见,全世界仅报导70余例,且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属弥漫扩张型,位于盲肠呈局限息肉型者极罕见,仅1991年国外报告一例,国内尚无报告。我们遇一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合并室间隔缺损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我们报道1例15岁患者,该患者以多发海绵状血管瘤为主要表现,同时合并室间隔缺损.多种影像学检查表明,大量的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位于皮下组织和口腔粘膜组织,同时在患者大脑、鼻咽部、舌头、食道、胃、乙状结肠和肾上腺均发现血管瘤病灶.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病灶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对各年龄层次、各种类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并随访98例手术切除治疗的10月~14岁以下小儿体表血管瘤,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岁以内的体表血管瘤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毛细血管瘤疗效明显优于混合型血管瘤组、海绵状血管瘤组和蔓状血管瘤组.结论 小儿体表血管瘤需及早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效果较其他类型的血管瘤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方法对20例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结果随访1年,20例中治愈15例(75%),有效4例(20%),好转1例(5%)。结论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杨敏 《中外医疗》2012,31(34):107-108
目的探讨使用平阳霉素来治疗小儿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患有小儿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对照组给予血管硬化剂(40%尿素)来治疗小儿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观察组给予平阳霉素来治疗小儿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阳霉素在治疗小儿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时,具有见效快,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小,操作简单,方便基层医院医师掌握和应用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幕上、脑内较为多见,病灶多伴有亚临床型微出血,而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则相对较少,约8%~37%,报道也较少[1-4].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幕上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法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分析(附15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化学(electreacal chemical therapy,ECT)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近5年在我院应用电化学方法治疗的157例小儿血管瘤和其中112例治疗后6个月~3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60例(53.7%),部分治愈36例(32.1%),无效16例(14.3%).本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ECT为小儿血管瘤治疗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相对安全、创伤较小、痛苦小、疗效较好和治疗次数少等优点,主要适用于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黄庆录 《广西医学》2007,29(11):1813-1814
海绵状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头面部、躯干、四肢均可发生,可破坏面容或影响器官功能.手术治疗往往遗留明显疤痕,家长对手术治疗顾虑较多.我科从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注射治疗浅表部位海绵状血管瘤42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其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病变巨大弥漫者更为棘手.我科近来诊治1例腹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病变,自1839年Phillips报道首例后,至今共发现200余例,其中大部分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而累及全结肠和直肠的广泛血管瘤则更为罕见,国内尚少见相关报道。我院于2005年2月收治了结直肠广泛血管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五年来开展的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共12例的临床资料,并查找相关文献.结果对浅表的相对哑区海绵状血管瘤可行常规手术切除;位于较深及功能区的海绵状血管瘤需在立体定向下行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而位于脑干区的海绵状血管瘤则应尽量少用电凝,多冲洗,显微镜下轻柔钝锐性小心剥离;海绵窦区的海绵状血管瘤,如不能全切,不要免强,术后可行放疗.结论颅内哑区及功能区的9例海绵状血管瘤均行手术切除,脑干部位海绵状血管瘤1例亦行全切,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中出血较多,未能全切,术后行放疗.  相似文献   

15.
小儿血管瘤大多数是成熟的血管瘤。如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等,属于良性肿瘤。但也有少数是未成熟的血管瘤,其多数是恶性的。文献罕有报导,我院12年来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儿未成熟血管瘤5例,占同时期小儿血管瘤60例中的8.3%,现报导与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90锶-90钇敷贴治疗小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20例血管瘤患儿均给予放射性核素90锶-90钇敷贴治疗.结果:本组520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9.4%(517/520),其中单纯草莓状血管瘤总有效率为100%(438/438),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71.4%)和混合型血管瘤(97.3%)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90锶-90钇敷贴治疗小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唐同继  许华刚  马良 《西部医学》2010,22(3):485-485,48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所致肠梗阻的诊治要点。方法总结106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人的诊治情况,其中A组41例,一期行乙状结肠切除加乙状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B组31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二期行乙状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C组34例,只行乙状结肠系膜固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结果106例病人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发生伤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1例,无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急诊行乙状结肠切除加乙状结肠与直肠吻合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Nd:YAG激光在小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附16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Nd:YAG激光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评价其在小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光凝法、光纤插入法和翻瓣光凝法 ,利用 Nd:YAG激光的热作用使血管瘤组织破坏而消除。结果 :3次共治愈 1 61例 ( 96.99% ) ,显效 3例 ( 1 .81 % ) ,好转 2例 ( 1 .2 0 % ) ,无效 0例 ( 0 .0 0 % )。其中单纯性血管瘤组的一次性治愈率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 ( P<0 .0 1 ) ,也高于混合性血管瘤组 ( P<0 .0 5 )。结论 :Nd:YAG激光是治疗小儿血管瘤 ,尤其是单纯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4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25例病例的MR资料.采用德国西门子IMPACT 1.0T超导型MR机器,对病变部位进行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8例做3D-TOFMRA成像,5例做DSA检查,15例做手术.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比较特征性MR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这点与其它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同.结论:MR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MR检查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的意义,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0例.结果 经角结膜缘结膜入路摘除的14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顺利,时间仅需15~25min,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对海绵状血管瘤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经角结膜缘结膜入路摘除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及黏连程度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