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男,20岁,因四肢乏力.不能行走5小时入院。曾有类似症状但较轻.入院当日血清钾浓度为2.0mmol/L。临床诊断: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入院体检:T36.8℃,BP16/9.7kPa(120/75mmHg),P102次/分,节律绝对不齐,无杂音。心电图V3导联连续记录示P-P规则,P-P间期0.56S,P渡频率107次/分,以3:2.2:1.6:5的比例下传心室,多数P波与前面的U波、T波重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渡脱落不下传。Q-T间期因出现明显U波已无法测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血钾平均(2.07±0.69)mmol/L,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合并其他心律失常4例。结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致房室传导阻滞与血钾浓度无明显关系,补钾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甲亢史11年。1990年10月12日上午1时突然双下肢肌肉疼痛、无力、逐渐加重致四肢功能障碍,下肢为甚,同时伴有心慌、闷气。于上午5时到某医院做心电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 相似文献
5.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麻痹是一种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钾代谢障碍有关的呈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的肌肉疾病。临床上除有肢体瘫痪外 ,心电图常有改变 ,但罕见有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报道。笔者曾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患者 ,男 ,2 1岁。发作性四肢瘫痪 5年 ,复发 8h ,于1999年 8月 3日收住院。患者 5年来先后 4次发作四肢瘫痪 ,前 2次未经治疗 ,自行缓解 ,第 3次因剧烈运动后发生四肢瘫痪 ,来院诊断为“周期性麻痹” ,给予补钾治疗 1天 ,痊愈。本次入院前晚餐食甜食较多 ,至次晨醒后感双下肢无力 ,渐波及双上肢及颈肌。入院时四肢瘫痪 ,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平均血钾(2.53±0.36)mmol/L,其中钾离子轻度降低11例,中度降低14例,重度降低17例;肌力下降36例;腱反射减弱34例,亢进5例;U波出现23例;T波低平或ST段压低22例;P-R间期延长7例;心率减慢1例;血清酶学改变17例。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各年龄组低钾程度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和低钾程度并不平行,其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分析Ⅱ°Ⅰ型AVB24例,结果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的14例中3例有昏厥、阿斯综合征及/或高度AVB,另1例希氏束电图示A-H延长,阿托品可改善房室传导,但不能使之消失,心电监护出现高度AVB,但不能明确有否器质性心脏病。我们认为Ⅱ°Ⅰ型AVB的预后与原发病相关;但不包括迷走张力过高所致的Ⅱ°Ⅰ型AVB,后者特点是Ⅱ°AVB间隙出现,以夜间为多,好发于年轻人,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的临床特点,探讨基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四肢软瘫,肌张力均低,腱反射呈现多样性,无一例有病理特征。17例CK增高,26例ALT、AST增高,23例白细胞增高,38例心电图异常。所有患者均口服补钾,症状缓解。结论:根据HOPP临床特点,很容易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腱反射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 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绞痛。心电图之一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之二 :第三个P波下传受阻 ,其后可见一逆行P -QRS波群 ,P -P 0 48秒 ,R -P 1 30秒 ,且反复出现。心电图之三 :第五个P波下传受阻 ,其后可见一逆行P波 ,P -P 0 48,R -P 1 2 8。诊断 :窦性心律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不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讨论 窦性反复搏动为反复搏动的类型之一 ,是发生于房室交界区的一种折返现象 ,交界区存在功能或解剖上的双径路 ,窦性激动到达交界区时适逢一条径路处于不应期传导中断 ,激动沿另一条径路缓慢传… 相似文献
12.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曾用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并非少见。1993年5月~1999年2月,我院共收治27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现予分析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5例;年龄17~56岁。8例为首次发作,19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中12例发作3次以上,7例发作2次,起病至就诊时间均在24 h以内。 1.2 发病诱因 剧烈运动或劳累11例,饮酒5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高糖饮食2例,注射葡萄糖、腹泻、受凉各1例,其他因素2例。夜间睡眠中或凌晨睡醒后发作23例。 1.3 临床表现 均为急性发生的四肢无力,双下肢尤为显著。双上肢肌力:0~Ⅰ级10例,Ⅱ~Ⅲ级13例,Ⅳ~Ⅴ级4例。双下肢肌力:0~Ⅰ级18例,Ⅱ级7例,Ⅲ级2例。伴口渴8例,肢体肌肉酸痛5例,四肢麻木4例,心悸、胸闷7例,恶心2例,头晕4例,肢体颤抖1例,呼吸困难2例。近期消瘦、怕热、多汗者5例。全部病例均无深浅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均明显减弱或消失,病理征均阴性。 1.4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钾1.5~2.0 mmol/L 10例,2.1~3.0 mmol/L 14例,3.1~3.5 mmol/L 3例。5例T3、T4、TSH结果支持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1例血、尿醛固酮明显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部分低钾患者伴低血镁。心电图检查23例,其中正常者3例,余20例均呈低钾改变。 1.5 诊断分型 原发性周期性瘫痪21例,其中家族性4例,散发17例。5例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1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13.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疾病.在我国则以散发者多见。在饱餐后休息中或激烈活动后休息中、酗酒、寒冷、感染、创伤、情绪激动、焦虑和月经,以及注射胰岛素、皮质类固醇或大量输入葡萄糖等易发作,此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干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因代谢需要也带入钾,使血液中含钾量略有降低。本文收集了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住院的低钾血症型周期瘫痪30例。就其低钾血症与临床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者均为散发者,以20~4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突发四肢迟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仅1例死亡,预后一般良好。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按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病情较急重,经补钾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严重的并发症,易反复发作,注意预防高危因素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丽华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2):1347-1347,1349
周期性瘫痪(PP)是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肌肉疾病。临床上以低血钾型最多见,近年来对本病病因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40例低钾型PP(HOPP)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肌酶与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60例分别用电极法和速率法测定血清钾、肌酶,评估肌力;比较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明显降低,肌酶升高,血清钾降低与肌酶升高及肌力降低均不成比例.结论 肌酶升高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重要临床特征,并且呈一定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护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中,使患者可以配合护理,尽早康复出院。方法:通过对2010年2013年7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护理过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对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护理。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均在7 d内康复出院。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经过全面护理可以尽快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高中生。去年五月的一天,我突然觉得浑身乏力,然后就站不起来了。去医院检查后,我被诊断得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虽然经过治疗,第二天我的病情就明显好转了,可是我仍然感到很不安。请问,何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现将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门诊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8~50岁,平均34岁,18~20岁4例,21~30岁10例,31~40岁13例,41~50岁2例,>50岁1例。发病年龄高峰为20~40岁。1.1诱因和发病时间上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15例,疲劳2例,饮用碳酸饮料2例,绝食3例,甲亢4例,无明显诱因4例。晨起发病16例,上午3例,下午8例,夜间3例。1.2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四肢无力,肌张力不同程度降低;双上肢肌力0~3级19例,4~5级11例,双下肢0~2级16例,3~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