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4年5月~1997年9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28例,采用60Co或X线放疗,肿瘤照射剂量为40~60 Gy。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鳞癌生存率高于小细胞癌,小细胞癌高于腺癌;复发率鳞癌生存率低于腺癌,腺癌低于小细胞癌。N0-1比N2-3生存率高。肿瘤有残留者生存率小于切缘阳性者和(或)局部淋巴结阳性者,且复发率高(P<0.01)。照射剂量≥50 Gy者生存率高于<50 Gy者,且复发率低(0.05>P>0.01)。性别、年龄、术后放疗时间不影响预后。结论 肺癌术后放疗影响生存率、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为病理类型、术后残留情况、淋巴结转移范围和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51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1月至1991年12月,511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除彻底且No者258例,72例作术后放疗,186例未放疗为对照组;切端残留或(和)N_(1-2)者253例,227例术后放疗,26例未行放疗。结果显示。术后残留或(和)N_(1-2)者经放疗可显著提高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P<0.01),切除彻底且No者经术后放疗未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反而降低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P<0.05)。单纯切端残留经术后放疗的1、3和5年生存率要比N_(1-2)者为好(P=0.06~0.07)。  相似文献   

3.
谢丛华  向东华  张弓  张俊红  周云峰 《肿瘤》2002,22(6):496-497
目的 观察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1年 1月~ 1998年 2月 ,16例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接受术后放疗。结果 本组总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72 .9%、5 4 .7%。低分级室管膜瘤、肿瘤全部切除和照射剂量 >4 0Gy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2 %、6 4 .3%、6 4 .3% ,分别高于高分级室管膜瘤、肿瘤部分切除和照射剂量 <4 0Gy的 4 7.6 %、4 4 .4 %、0。本组死亡 6例 ,其中 3例死于局部复发 ,占死亡患儿的 5 0 .0 % (3/ 6 ) ,2例死于局部残留病灶进展。结论 室管膜瘤的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存率。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和照射剂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局部复发或局部残留病灶进展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辅助放疗 ,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 ,其目的是消灭术后残留肿瘤和局部亚临床病灶 ,提高局控率 ,进而提高长期生存率。但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术后放疗的临床价值评定 ,在过去的 30年中 ,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就NSCLC术后放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1 术后切缘残留患者的术后放疗手术切缘 (+ )或有淋巴结残留患者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0~ 2 0 % [1] ,明显低于完全切除者 (30 % )。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从而提高局控率和长期生存率 ,对这一结论目前争议不大[2 ] 。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1993年回顾…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9年4月-1996年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214例,接受^60Co或8MV X线放疗,肿瘤量为40Gy-70Gy。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3、5年生存率32.00%、21.03%;复发率42.00%、70.09%。鳞癌患者生存率高于腺癌者(P<0.01),复发率则低于腺癌者(P<0.05),当T1-2时N0-1比N2-3生存率高(P<0.01),当T3-4时(P<0.05)。肿瘤有残留者生存率差于切缘阳性者和/或局部淋巴结阳性,且复发率高(P<0.01)。照射剂量≥50Gy者生存率高于<50Gy者,而复发率低(P<0.05)。性别、年龄、术后时间不影响预后。结论 肺癌术后的放疗影响生存率、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为病理类型、术后残留情况、淋巴结转移范围和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的疗效 ,回顾性分析 1976年 1月至 1992年 8月间收治的儿童颅咽管瘤 48例。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9.6 %、5 1.7%。术后放疗剂量 45~ 5 5 Gy组与 5 6~ 6 3Gy组比较 5、10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生存质量 - 级的比例及并发症方面后者明显增加。 Karnofsky≥ 80者疗效优于≤ 70者 (P<0 .0 1) ,肉眼全切及部分切除加放疗的疗效较分流术加放疗为好。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行术后补充放疗剂量以 45~ 5 5 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低发区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连续放疗 (每次DT2 0 0cGy ,每周 5次 ) ,鼻咽放疗总剂量DT40~ 80Gy ,平均 6 5 6 2Gy。颈部N0 者DT40~ 5 0Gy ,N1~ 3 者DT6 0~ 80Gy ,随访至 5年。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 -Meier法。 结果  85例总的 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75 3%、5 8 6 %、40 7%、38%、36 3%。生存率随期别降低 (P =0 0 0 2 ) ,女性较男性预后好 (P =0 0 6 )。死亡 5 2例 ,死亡原因主要为鼻咽原发灶或 (和 )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或未控 (2 2例 ,占 42 3 % )及远处转移 (2 1例 ,占 40 4% )。结论 ① 85例低发区鼻咽癌总的放射治疗疗效略差。②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好。③鼻咽癌原发灶或 (和 )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或 (和 )未控及远处转移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Ⅲa期肺癌术中放疗与术后外照射的疗效。方法对22例Ⅲa期肺癌患者行根治手术 术中放疗及术后化疗。术中照射瘤床及淋巴引流区,6~12M eV电子线,10~20Gy。术后行MVP方案化疗。设同期对照30例根治性手术 术后放疗及化疗。结果照射组及对照组随访超过60个月。术中放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1.8%和18.2%。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5%,26.7%和16.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局控率比较,T3N2M0期肺癌术中放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放疗可减少局部复发,对总的生存改善不明显,对T3N2患者有望获得治疗益处。肺癌术中放疗仍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术中放疗的意义。方法:对39例软组织肉瘤患者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中放疗在术中放疗手术室进行,术中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不同术中放疗限光筒及6~12MeV电子线1次照射15~25Gy,姑息手术者剂量加大至36Gy。术后辅以外照射治疗,常规设野,5/周,2Gy/次,总量40~50Gy。初发病灶10例,术后复发29例。结果:39例患者随访12~64个月,3、5年局控率分别为71.8%和64.1%。3年生存率为82.0%。结论:术中放疗具有较高的局控率,比之其他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将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术中放疗的意义。方法:对39例软组织肉瘤患者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中放疗在术中放疗手术室进行,术中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不同术中放疗限光筒及6~12MeV电子线1次照射15~25Gy,姑息手术者剂量加大至36Gy。术后辅以外照射治疗,常规设野,5/周,2Gy/次,总量40~50Gy。初发病灶10例,术后复发29例。结果:39例患者随访12~64个月,3、5年局控率分别为71.8%和64.1%。3年生存率为82.0%。结论:术中放疗具有较高的局控率,比之其他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将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Within a 18-year period in the clinic 273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radical surgery for cancer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 206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the clinic. The survival rate for 5 years and longer was noted in 58 patients. The data and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depending on a sum of clinical signs were treated mathematically. It is noted that the patients' survival is influenced by such factors as sex, 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umor, the character of course, tumor size and spread, the type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 advanced course, changes in blood presence of metastases do not seem to be the reason for cancellation of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6.
Within the past decades there has been major interest in associating the paclitaxel into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 strong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results. Moreover, doxorubicin is historically one of the major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So,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clitaxel with doxorubicin have logically taken place in the strategy of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Also, this association became a standard of care neoadjuvantl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he aim of this review of literature consists to make a special focus on cardiac toxicity occurring after doxorubicin and paclitaxel association and to give adequate directions for the next future in this promising 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