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名人寿字菜     
北宋任杭州太守的苏轼,一天,接到一份请帖,说是佛祖诞辰敬请高朋,佛印和尚在禅堂接待苏轼,献过香茗,便畅谈起来,已从辰时谈到过午,竟未见别的客人来,东坡只得问:“大师所请高朋,谅必到齐。”佛印合掌笑道:“所请的高朋只学士一位。”随即高喊:“快上菜来!”小和尚很快端上用碗盖着一大盘菜。苏轼问:“大师请我来,想必是山珍海味呀?”佛印摇摇头:“不是山珍海味,胜似山珍海味呀。”苏轼早已捺不住了,随手掀开盖碗一看,原来是两道豆腐菜,东坡举筷一尝,不禁叹道:“此菜香赛花吐芳,甜似槐流蜜啊!”佛印笑道:“年纪大的人,多吃此菜能健脾开胃,益…  相似文献   

2.
贺守邦 《气功》2011,(9):776-779
在东坡留给后人数量空前、堪称“苏海”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养生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东坡养生的论著和经验极为丰富,重视修身养性,是他养生之道的一大特色。“思无邪”乃是东坡十分喜爱的养心诀和座右铭。“思无邪”三字为后世所注目,源于孔子评价《诗经》的名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相似文献   

3.
《赠医师葛某序》释译 [前言]本文选自《宋学士全集》卷四十四。文中采用赠序的体裁,论证了衡量医生的标准问题。通过具体病例的优劣对比,驳斥了“父子相承三世”必为良医的流行看法,赞扬了通晓“三世之书”的医生葛某。 [原文]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  相似文献   

4.
于军林 《新中医》2022,54(4):36-39
<正>天魂汤[1]源自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劳伤解》,是用来治疗阳虚证[2]的,取名天魂汤,即暗合扶阳之意。天:《灵枢·经水》曰“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3]。魂:《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3]。天魂汤由人参、茯苓、干姜、甘草、附子、桂枝六味药物组成,六为水之数,左路生发,一气鼓动,由阴出阳会伤阴,故用水之数,有防止过于升散之意。  相似文献   

5.
去菀陈莝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菀陈 艹坐”法 ,载于《黄帝内经》 ,杨上善《太素知汤药》曰 :“菀陈 ,恶血聚也”。《灵枢·小针解》曰 :“菀陈则除之者 ,去血脉也”。可以理解“去菀陈 艹坐”法即指活血化瘀法 ,是古人提出的治疗水肿三法中的一法。笔者用此法治疗慢性肾衰 30例 ,疗效颇佳 ,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炮制,古代一名“炮炙”。“炮”:《说文》释为:“炮毛炙肉也,”《广韵》释为:“一曰裹物烧也。“炙”,《说文》释曰:“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传》:“炕火曰炙。”可  相似文献   

7.
疑词三辨     
<正> 1 关于“拮抗”和“颉颃”(Xiehang) “拮抗”一词,至今只限于中国的西医使用,权威性辞书中除《辞海》外,其余均未收释。查“拮抗”一词,实为“颉颃”一词的讹念讹写。颉颃,《新华字典》释:鸟向上向下飞,[转]为“对抗”意,如“颉颃作用”。又查,此词有古老的意义来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明确  相似文献   

8.
温为阳邪 ,善伤阴液 ,已成共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阴病“ ,乃阳盛伤阴之义。仲景在《伤寒论》中亦论及寒邪化热可伤及阴液 ,后期伤及肾阴[1] 。况且叶天士曰“温病则热变最速” ,温病更易致阴液耗伤 ,温病学家对此无不重视 :如柳宝诒“须步步顾其津液” ,叶子雨“温热存阴最为紧要”。清代医家吴鞠通宗《内经》 ,法仲景 ,作《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 ,发展和创新了救阴法 ,曰 :“热必伤阴 ,故立法以救阴为主”,并在《条辨》中焦篇 97条[2 ] 曰 :“救阴之法 ,岂能出育阴、坚阴两法外哉”。现代诸多文献中对此多统称为“…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较《伤寒论》为难读,不仅由于凌乱讹夺,还在于词义难明。其中古义通假,多与当今用法不侔;甚至一词多义,随在而异,初学者每望而生畏。兹不揣谫陋,爰将其中部分语词(包括难解或易生歧义者)加以诠解,选实例对照,以示区别。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极[原文]“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九条~*) [释]杨雄《方言》:“极,疲也。”《汉书·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肤汗,人极为倦”。按:“极”即疲乏虚耗的意思,与“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一条“责其极虚也”之“极”,义同。厥[原文]“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十条) [释]厥,气逆也。尤怡《心典》:“厥阳独行者,孤阳之气,厥而上行,阳失阴则越,犹夫无妻则荡也。”  相似文献   

10.
在东坡留给后人数量空前、堪称“苏海”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养生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东坡养生的论著和经验极为丰富,重视修身养性,是他养生之道的一大特色.“思无邪”乃是东坡十分喜爱的养心诀和座右铭.“思无邪”三字为后世所注目,源于孔子评价《诗经》的名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古今学者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和评价甚多,且不尽相同.而东坡则对此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相关的论著有:论思之“思无邪”(《思堂记》)、养生之“思无邪”(《续养生论》)、心斋之“思无邪”(《思无邪斋铭并叙》)、内丹之“思无邪”(《思无邪丹赞》)等等.  相似文献   

11.
提起《良方》,人们习惯于苏、沈并提,曰:“《苏沈良方》。《中国医学史》在“宋代医方学的发展”题下说:“沈括的《苏沈良方》十卷(苏是东坡,沈即存中),都是记载他的验方”,虽然强调了“都是”一句,但括号内的注文给人以苏、沈合著的印象。《中国医学史讲义》于“方剂学”题  相似文献   

12.
<正>曲泉定位与取穴法,《灵枢·本输》曰:“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黄帝明堂经》[1]192补充“小筋下陷者中”。对于阴谷,《灵枢·本输》曰:“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黄帝明堂经》[1]203表述与此类同。历代多沿用,此示古人以膝部“辅骨”“大筋”“小筋”为定取二穴的重要标志。“辅骨”为“挟膝两侧之骨”[2],此处专指内辅骨,  相似文献   

13.
望诊是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重点是观察神色形态 ,在中医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医家根据“五轮八廓”理论认为白睛属肺、大肠 ,只能反映肺与大肠病变。笔者根据文献论述 ,结合学医 40年积累的理论与亲身实践经验 ,总结出双眼白睛特徵和白睛血络特徵与脏腑经脉相关联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用以辨析脏腑病证 ,名之曰“望目辨证”。“望目辨证”属望诊范畴。兹将“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初步探讨于后。一、《内经》论述的理论基础《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渊薮 ,“望目辨证”可从中挖掘出基础依据。1 目与肝 :《内经》有“肝开窍于目”[1] 、“肝气通于目”[2 ] ,“肝藏血”[3,4] ,“肝受血而能视”[5 ] 等论述 ,指出目为肝“窍” ,肝与目密切相关。2 目与心脉 :《内经》指出“目者心之使”[6 ] ,肝虽“藏血”[7] 而“心主身之血脉”[8] ,故“目”与心、脉密切关联。3 目与脾胃 :《内经》云“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气于脉”[9] ,而“脉者血之府”[10 ] ,故无论肝、心还是脾胃 ,均与目相关。4 目与肺 :《内经》云“诸气者皆属于肺”[11] ,“宗...  相似文献   

14.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15.
浅论温病治疗中的顾护津液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君  张葆花 《河北中医》2003,25(5):361-361
温病过程中 ,无论病邪在卫、在气、入营、入血 ,或在上、中、下三焦的不同脏腑 ,最易伤津损阴 ,酿生他变。因此 ,温病伤津是温病最突出的病理特征。吴鞠通云 :“温热阳邪也 ,阳盛伤人之阴也。”[1 ]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与气血有着密切联系 ,气旺生津 ,气可摄津 ,亦可随液而脱 ,津合脉内则为血 ,血渗脉外则为津。《灵枢·邪客》曰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痈疽》曰 :“津液和调 ,变化而赤为血。”《灵枢·营卫生会》曰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故有津血同源之说。由…  相似文献   

16.
曾有一文介绍大学士苏东坡以擦脚心养身。文章大意是,有一天,东坡到寺庙与好友佛印侃谈对酌,不觉已至半夜,于是留宿寺中。睡前,东坡脱去长袍靴袜,盘膝而坐,轻闭双目,擦起脚以来。佛印见他如此专注,便戏道: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五版《医古文》教材的某些注释有些不同的看法,今择几例,加以辨析.一、为公子裳“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二首)“裳”,教材注:“祭服”.笔者以为欠妥.《七月》第三章写蚕妇们采桑、养蚕、纺织、染色,“为公子裳”.这些内容与祭祀是毫无关联的,这样将“裳”注为“祭服”就令人费解了.《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传曰:“上曰衣,下曰裳.”即周人上衣称衣,下衣称裳.《释名·释衣服》:“凡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亦言下衣称“裳”,并进一步说  相似文献   

18.
[答]“独取寸口”出自《难经·一难》。其文是“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它的理论根据是《内经》。“独取寸口”法不仅临床使用方便,而且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主要应从寸口与肺、  相似文献   

19.
曾庆鸿 《养生月刊》2017,(6):572-573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宋代诗人、改革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王安石的这首诗实际上写的就是“更上一层楼”以及上到“最高楼”后的切身体会.杜甫的不少登高诗写愁,而王安石的此作绝无一点愁意,反而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雄心勃勃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20.
许叔微的脾肾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叔微是一位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医家。他不仅对《伤寒论》有精辟的阐发,同时对杂病的辨证论治也很有建树,特别是他的脾肾观,为后世所瞩目。研讨许氏有关脾肾关系的学术思想者,历数百年而不衰,有曰:“补脾不若补肾”、“以肾为主”;有曰:“补肾不若补脾”等,争论纷纭。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评述,兼与同道商榷。“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质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许叔微的脾肾观有这样一段记载:“许叔微学士《本事方》云,孙真人言补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