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带有温自身抗体病人体内的同种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抗体的存在往往掩盖同种抗体的检测,而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常常很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所以用一定的方法检测带有自身抗体病人体内的同种抗体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检测技术有稀释法、自身吸收、同种吸收等。本文介绍并比较上述三种检测技术,期望这些实用技术得以广泛而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自身抗体的存在对检测同种抗体造成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工作中发现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及同种抗-E、抗-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AIHA)在治疗中由于反复多次输血,可产生同种抗体。有自身抗体的病人,由于自身抗体的干扰,往往掩盖同种的存在,以致再次输血时可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而在血型血清学检查中,鉴别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比较困难。最近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AIHA病人,血清中除有自身抗体外还伴有同种抗体抗一E,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扬XX,女,62岁,汉族,住院号13044,诊断:’AIHA。1994年元月因感头昏,乏力,发热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8C,贫血貌,精神差,WBC4.6X109/LRBC2.4X109/LHb50g/L.直接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鉴定,分析"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以及PEG增强实验进行患者血清的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和经典抗球蛋白法进行患者放散液的抗体鉴定。采用O型Rh表型为CCee、Kidd表型为Jk(a-b+)的献血者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结论患者在输血免疫刺激后产生抗-E、c及Jk~a同种抗体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特异性较差"类同种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5.
IgM型抗-E抗体在患者体内产生的情况很少有报道,特别是在本病例中伴有冷自身抗体的存在,更加大了寻找相配血液的难度。笔者通过对其自身抗体的吸收和同种抗体的鉴定,幸运地找到了相配的血液,解决了临床输血困难。  相似文献   

6.
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临床标本检测结果的分析,揭示我国患者人群中各种不规则抗体的检出频率及分 布特点。方法 应用盐水、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酶法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定型试剂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 结果 鉴定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361例(不包括冷自身抗体、未确定特异性的同种抗体和ABO系统抗体)。其中温 自身抗体98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63例。其中,94例同种抗体来自孕产妇或新生儿血样,其余169例均来自各种疾 病患者。结论 本文检出的特异性不规则抗体与国外同类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规则抗体的发生存在地 区和人种的特征。还发现不规则抗体更常见于女性患者。而自身抗体,较多见于年轻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中。  相似文献   

7.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红细胞自身抗体合并Rh同种抗体将干扰Rh抗体检定.我们在鉴定中采用稀释法避开自身抗体对同种抗体的干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中11种自身抗体的方法,并对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蛋白芯片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验证抗核抗体谱检测蛋白芯片(抗SSA-52抗体、抗SSA-60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抗着丝点抗体和抗核抗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除抗Jo-1抗体阳性样品较罕见,仅检测阳性样品32份,其他10种自身抗体,每种选择各阳性样本70份,阴性样本294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抗SSA52抗体和抗SSB抗体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5.7%和98.6%外,其他9种自身抗体的检测敏感度均为100%;除抗SSB抗体、抗RNP-68抗体、抗Scl-70抗体、抗dsDNA抗体、抗CEN-B抗体、抗核抗原提取物抗体(ANA)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8.0%、98.0%、99.7%、99.7%、99.7%、98.3%外,其他5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蛋白芯片技术检测11种抗核抗体谱自身抗体的检测敏感度(均〉95.0%)和特异度(均〉98.0%)均较高,且与IIF和EHSA法有较高的符合率,能满足临床检测自身抗体谱的要求。此外,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自身抗体时具有高通量、简单快速、敏感度好和特异度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同种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患者在多次输血免疫刺激后可以产生同种免疫抗体,但此类抗体由于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的掩盖作用而不易被发现,致使再次输血时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对 AIHA患者进行同种抗体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自身抗体的存在对检测同种抗体造成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工作中发现 1例癌症患者 ,其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 ,且同时含有同种抗 e抗体。由于及时发现 ,避免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3岁 ,有 2次妊娠史。 10年前因贫血第 1次输血 4 0 0ml,第 2次在 4年前输血 80 0ml,输血后无不良反应。患者在 1年前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癌 ,手术后因贫血 ,再次需要输血 ,结果发现交叉配血不合 ,于是做进一步的检查。血型血清学检查1 试剂和方法 抗 A、抗 B、抗 D、抗 C、抗 c、抗 E、抗 e、抗 IgG、抗 C3 试剂及配组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h血型以外的同种意外抗体、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低离子盐水介质法、微柱凝胶介质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分析等实验方法对67例患者标本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分析、抗体特异性诊断及鉴定实验、免疫球蛋白种类分析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在67 例Rh 血型系统以外的同种意外抗体、自身抗体中,同种意外抗体55 例(55/67,82.1%),自身抗体12例(12/67,17.9%)。在免疫球蛋白分类中,单纯IgG型22例(22/67,32.8%)、单纯IgM型37例(37/67,55.2%)、IgG+IgM型8例(8/67,11.9%)。同种意外抗体在不同疾病分布中以血液系统疾病和实体肿瘤居多,分别为21 例(21/55,38.2%)和17例(17/55,30.9%)。自身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占比较高,分别为5例(5/12,41.7%)和4例(4/12,33.3%)。结论?Rh血型以外的同种意外抗体、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降低无效输血发生率及指导临床用血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患者血样同时做血清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乙醚放散试验(对单抗-IgG阳性红细胞)。如果接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的鉴定。结果在直抗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中,66.5%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大部分(69%)与谱红细胞反应未发现明显反应格局,其余检出各种抗体。包括同种抗体20例,类同种自身抗体22例,温盐水自身抗体5例,室温反应性冷自身抗体7例。另外有5例被确认为由某种药物引起直抗阳性。在存在类抗体的样本中,类抗体针对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可能存在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结论由于所有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特异型大部分属于Rh系统,少数属于MNS和Kidd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自身吸收法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体筛选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自身免疫溶血性贫性(AIHA)患者的同种抗体,用氯奎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38例AIHA病人中,间抗阳性者19例.其中含同种抗体者7例(抗-D1例,抗-E4例,抗-CE2例),自身抗体具有D-型特异性者5例(抗-E3例.抗-C1例.抗-c 1例)。结论:采用氯奎放散试验、乙醚放散试验等检测被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对AIHA患者的安全输血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马晨 《中国输血杂志》2023,(12):1165-1167
目的 分析1例冷自身抗体伴IgG抗-S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 将患者血清与筛选细胞、自身细胞和谱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和抗人球蛋白卡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同时将破坏IgM抗体后的血清和酸放散液分别在抗人球蛋白卡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的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 在此患者血清中发现冷自身抗体,并伴同种抗-S。结论 当发现患者具有冷自身抗体时要仔细筛查其是否具有同种抗体,以免漏检同种抗体而引发输血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病例中出现的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引起的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时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病例EDTA抗凝血标本做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结果一例病例的自身抗体影响正定型结果判定,造成正反定型不符;两例病例的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均造成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结合临床病例基本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选择最适合的血液用于病人抢救生命。  相似文献   

16.
高效价的冷自身抗体是干扰ABO定型和配血的常见因素,它能掩盖同种抗体,但一般用温盐水洗涤等简单处理就能解决。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患者,冷自身抗体效价特别高,同时伴有同种抗体,给定型和配血带来了极大困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患者血样的检测中,自身抗体往往易被同种抗体掩盖,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流式细胞术与传统血清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对自身抗体中混合同种抗体的检测能力差异,为自免溶贫患者输血前检测提供更敏感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使用5例人源抗-D及4例抗-E分别与经验证不具血型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按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直接抗人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配血的处理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结合吸收放散方法采用不同厂家、批号的抗筛细胞和谱细胞对待检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进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特异性的鉴别;选取合适的献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ABO血型、疾病、贫血的关联和对输血及输血疗效的影响。结果 139例研究对象均为自身抗体阳性伴DAT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合,其中20例只含有自身抗体,59例伴Rh系统或MNs系统或Kidd系统抗体,47例为自身抗体不能排除同种抗体,13例伴有药物抗体或其他系统抗体;共进行221次输血治疗,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与贫血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疗效呈负相关(P0.05);自身抗体的强度与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且多为免疫性疾病,与ABO血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自身抗体伴DAT阳性的病例,其贫血的严重程度、输血次数、输血后疗效与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有关,交叉配血前必须采用合理的流程和方法判定是否伴有同种抗体,选取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或该地区出现较高频率的同种抗体对应的抗原系统同型的献血者配血,可提高安全输血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临床输血治疗对策.方法 对患者标本做自身对照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32例标本,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22例占68.7%与谱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反应格局,其余10例占31.3%未能在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仅在红细胞上检出自身抗体).其中同种抗体4例,均为Rh血型系统抗体,占不规则抗体阳性的18.1%,占所有病例12.5%,氯化钠溶液递质抗体阳性1例,占3.1%;室温反应型冷抗体2例,占6.25%.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 显示,温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时,绝大部分同种抗体属于Rh血型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 替代自身吸收试验和其他繁琐的试验,及时为临床解决因配血不合的输血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抗CD38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抗体并探索鉴定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用抗CD38单抗治疗且配血不合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0.2 mol/L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的谱细胞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有自身抗体的患者用血清倍比稀释法鉴别同种抗体及自身抗体;于第1、7、14、28、35天监测DTT处理后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和血型分析用稀释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用DTT处理的谱细胞鉴定发现,24例均为阴性;1例检出抗E同种抗体合并自身抗体;5例检出自身抗体。利用倍比稀释法确认,4例自身抗体没有特异性,1例检出类抗C自身抗体。生理盐水组与血型分析用稀释液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贮存时间延长不断上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抗CD38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建议用DTT处理的谱细胞合并血清倍比稀释法快速初步鉴别同种抗体、自身抗体以及CD38单抗干扰;血型分析用稀释液可以用于保存DTT处理的谱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