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07年以来本院脑外科对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时,尝试将风险管理[1-2]应用于躁动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旨在探讨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脑外科躁动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实施舒适护理前后患者躁动程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躁动程度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各有3例(8.33%)发生鼻饲管滑脱和皮肤损伤,2例(5.56%)发生尿管滑脱,无1例发生坠床。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躁动程度,减少对护理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脑外科监护室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平均分床法来分配护理人员,观察组首先应用ICNSS量表评估护理工作量,护士长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两组病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或家属对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和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及离职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脑外科监护室住院时间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8.9%vs 55.6%,P0.05),两组护士的离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NSS在评估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量并指导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优势,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张艳景  沈钺 《天津护理》2011,19(5):262-263
分析4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躁动原因,早期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改善监护室环境,做好约束患者的管路、皮肤和心理护理,对减少急性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颖 《妇幼护理》2022,2(3):618-620
目的 探究音乐疗法联合正性暗示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外科躁动患儿镇静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50 例脑外科躁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常规组实 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音乐疗法联合正性暗示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躁动发生情况、认知功能和不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 理前,两组的躁动镇静评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躁动镇静评分均比护理前 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躁动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提升;且观察 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脑外科躁动患儿 实施音乐疗法联合正性暗示护理干预可减少患儿躁动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镇静药物使用比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 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脏病患者手术后监护是患者康复的重要过程,监护中常出现焦虑和恐惧而引发的躁动和非计划拔管等影响患者康复的不良事件,更为严重的是经过术后监护患者已转出ICU后,出现感染、心衰、窒息等,造成患者二次入住监护室[1],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医院的床位周转率[2-3].我院监护室自2009年8月~2011年7月对2566例住院并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实施"双访视",降低了患者入住监护室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转出ICU后患者的二次入住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6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本身以及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佳 《妇幼护理》2022,2(8):1701-1703
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会降低自身护理依从性,容易导致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对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麻醉复苏期及躁动的概念简要阐述,然后分析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原因和影响,最后分别阐述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镇痛药物护理、催醒药物护理、插管护理、尿管护理、吸痰护理等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护理策略,希望能够显著改善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科4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5例躁动患者经及时处理,病情稳定后安返病房.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在麻醉状态下行导尿术、吸入麻醉药等是患者产生躁动的原因,应给予心理护理、药物预防等相应护理措施.结论 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占重症监护室感染的50%,其中真菌感染是威胁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1].2003年8月-2004年12月入住我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共647例次,其中58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本研究对该58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我院脑外科护理人员28名和住院患者21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并与实施前2010年1~12月护理人员27名和住院患者206例作为对照组相比较.比较实施柔性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后,护士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增加;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柔性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增强凝聚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外科老年患者日趋增多,临床上老年脑外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8%~15%。老年患者因其生理特点,脑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呼吸道护理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作者对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外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脑外科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的质量,有效的预防老年脑外科患者呼吸道梗阻及肺部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生命关怀视角下医院脑外科住院病房有效的护理管理途径。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开展生命关怀护理管理后的45名脑外科护士及同期住院的100例脑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2013年1月~6月未实施生命关怀护理前于我院脑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及4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观察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开展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及掌握知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开展护理管理前(P0.05),且开展护理管理后,脑外科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管理前(P0.05)。患者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护理操作评分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P0.05)。结论在脑外科病房开展护理管理,重视对患者的生命关怀,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比较两组镇静镇痛效果、麻醉剂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以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疼痛行为量表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可减少麻醉用药剂量,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脑外科老年患者日趋增多,临床上老年脑外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8%~15%[1].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性老化,除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代偿能力减弱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并存,老年脑外科患者在临床表现和护理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为此作者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97例老年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监护室护理人员对无抽搐电休克病人实施"双访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比较我院71例无抽搐电休克病人实施"双访视"的前后护理效果。结果:做好电休克治疗病人"双访视"及心理护理,可减少病人在监护室期间躁动、毁物、激越等行为的发生。结论:护士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实施""双访视"",可加强医患沟通,减少病人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4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高危因素,由此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术后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与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高危因素。结果 194例全麻术后患者中发生苏醒期躁动35例(18. 04%)。男性、术后未镇痛、留置导尿管、药物催眠、不同手术类型是影响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导致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高危因素较多,护理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预防,杜绝或降低苏醒期躁动潜在风险或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病情观察、早期活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系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早期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可安全、有效地预防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生命体征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期心率与血压均较术前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避免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减少躁动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