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纳文 《河北中医》2008,30(3):315-316
《时病论》是晚清名医雷丰(字少逸)的著作,该书论述了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治法,并附以自己的临证验案,作为印证。由于书中所述都是作者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因此非常切合实际,为近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笔者现将其主要的学术思想归纳、总结如下。1知时论证,  相似文献   

2.
《时病论》是一部专论时病的专著。作者就自己对《时病论》中所论时病的病因病机,独到的辨治方法,从浅入深的剖析,简明扼要的将其学术精华,呈献给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雷丰是清代著名医家,著有《时病论》。其学术思想主要有以法代方,以古方治今病、区分温病与温疫、知时论治、伏气为病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雷丰所著《时病论》,根据时病辨治体系将泄泻分为飧泄、洞泄、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饮泻,并对其病因病机证治条分缕析,认为泄泻包括因伏气致病与因时邪致病,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肝、肾,病理因素以湿为主,或夹痰、夹食、夹热等,治疗上强调健脾利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雷丰(1833—1888),字少逸,号松存,晚清医家,浙江三衢(今衢州)人,是"浙派中医"中时病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时病论》《逸仙医案》《医家四要》等[1].雷丰所著《时病论》在《黄帝内经》基础上以四时为轴,论述不同季节外感时病和伏邪致病的发病机理和证治特点,以法立方,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体现了浙派医家在时病...  相似文献   

6.
管生昊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8-469
清代名医雷丰,祖籍福建浦城,后徙居浙江衢州。所撰《时病论》,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所拟诸法,向为近世医家推崇和应用,试分析如下。1 创法代方 方法结合雷氏在《时病论》一书中,创立了时病治法60条,如辛温解表法、补火生土法、解肌散表法、润下救津法等?..  相似文献   

7.
药引是在中药方剂中能够提高方剂疗效、引导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它是在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和中药归经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运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亦常见于明清和温病医家的著作中。《时病论》是清代名医雷丰所撰医书,其按四时六气为时病分类编写,以法立方,形式简洁,井然有序,乃是首部探讨时病治疗的医学著作。在《时病论》中约有四分之三的方使用了药引,运用规范而灵活,产生了引药、引邪、增效、护胃等功效,是雷氏时病理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别具特色,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崔迪  岳冬辉 《吉林中医药》2020,40(11):1432-1435
晚清温病学家雷丰在时病论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著作《时病论》全面反映了雷氏治疗时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雷丰在《时病论》提出时病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时病治疗方面他提倡以理气之法给邪气以出路,大清体内邪热的同时重视阴津的保护。在用药上其主张慎用汗法,强调慎用滋腻之品,防止闭门留寇,邪气内陷。分析《时病论》中的特色治疗方法并对现今疫病治法的梳理可以发现,现今疫病的治疗与雷丰的治疗思路有诸多相通之处,提示我们《时病论》中有关时病的论述对现今疫病的研究和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及其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盛海忠 《陕西中医》2014,(4):115-116
<正>《时病论》是清代名医雷丰所著,其对解表法论述详悉,堪为师法。雷丰在书中《凡例》曰:每见古人之案,载危病多,载轻病少。不知轻者危之渐,故圣人有不忽于细、必谨于微之训,所以危病轻病并载,使医者病者,预知防微杜渐耳。[1]其书中所拟诸法,关于表证、解表者约占1/5。表证,是六淫之邪从皮毛及口鼻侵犯人体肌表、经络而发生的病证[2],是临床上外感热病中常见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析《时病论》有关外感病的论述,表明在清代寒温争论之时就有力图使寒温合一的外感病学专著出现。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医外感病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对中医外感病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鉴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仍将外感病学范围内的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作为两门学科开设,重习雷氏之见,对建立外感病学新学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骏骁 《中医药学刊》2010,(10):2208-2209
研读雷丰所著《时病论》,筛选有关脉诊内容,浅析时病脉诊对辨别证候、阐释病机、判断预后、确立治法的实用价值和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时病论》为清代温病学家雷丰的代表作,雷丰立论师古而不泥古,长于辨治时病.《时病论》中舌诊资料丰富,但眉目较粗,文章以舌苔、舌体为研究对象,对色、形、质、动态变化进行梳理,总结该书中雷氏的舌诊理论及治法,使学者明析雷氏时病察舌、辨舌要点及主要治法特色,充分发挥雷氏舌诊理论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骏骁 《中医杂志》2007,48(2):187-188
晚清名医雷丰,字少逸,自幼随父学医,擅长诊治时病。在雷丰所著的《时病论》一书中,对伤风、伤暑、伤湿、伤寒(以下简称“四伤”)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向为近世医家所推崇,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时病论》系清·雷丰撰著,成书于公元1883年。是书从识病归类到分证论治,立法处方用药,自成体系,且多有独特的见解,对中医外感病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贡献,为近世医家所推崇的有实际参考价值之佳作。兹就其写作特点和主要学术成就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1 写作特点 是书共分八卷,根据《内经》论四时病之大意,分述各种时令外感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以及立法的依据,次列作者自拟的“诸法”和备用成方,末附相关的临床案例,以为印证,总言先圣之源,分论后  相似文献   

15.
《时病论》是一部全面总结中医外感病理论证治的重要古籍,在外感病诊治的理、法、方、药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研读该书理应了解以下基本信息。1《时病论》作者及版本流传《时病论》作者雷丰(1833~1888年),字松存,号侣菊,又号少逸,清代衢县(今浙江衢州)人。祖籍福建浦城,随父辗  相似文献   

16.
<时病论>主论湿热性质时行温病,其论多为季节性常见、多发病,传染性多不及<温疫论>等所论疾病强烈,或为温疫的小规模流行.很好补充了瘟疫内容,完善了瘟疫的理论和治疗.该书瘟疫治疗以脾胃内伤为基础,健脾化湿、清解少阳,佐以清热解毒、调畅气机,处方用药多属辨证用药,保留了部分特殊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17.
以清代邵登瀛《温毒病论》为中心,从疠气由来、温毒侵入人体之部位、温毒与伤寒的区别、温毒轻脉重症、气血胃辨治、重视胃谷肾精6个方面阐述邵氏对温毒病的独特认识及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庞安时,字安常,宋代庆历、元符年间名医,湖北蕲水人。精于伤寒之学,深得仲景精微,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故宋·张来谓:“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他的著作有《难经辨》、《主对集》、《本草拾遗》三部书,多已亡佚,现仅存《伤寒总病论》(以下简称《总论》)。  相似文献   

19.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但所占比例较小,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3)创新辨证脏腑证型。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名医雷丰所著的《时病论》,对冒风、冒暑、冒湿、冒寒(简称“四冒”)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辨因析机见解独特,临证识病脉证合参,知时论证辨体立法,以法代方施药精简.对于指导后世医家诊治时病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