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HIM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21例均行CT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检查。结果 21例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平均直径(4.1±1.2)cm。平扫CT均为低密度影;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强化表现:全瘤强化型8例,边缘强化型6例,分隔强化型4例,无强化型3例;除无强化型外,其余18例动态增强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仍见强化。所有病灶镜下均见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HIMT的CT及MR表现多样,动态增强以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为主,其中全瘤强化型较具特征性;HIMT的影像学表现充分反映其病理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MT 14例,其中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中病变位于肺部4例,肝脏2例,鼻窦2例,肠系膜1例,胆囊1例,膀胱1例,腹膜后1例,胸背部软组织1例,外耳道1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10例,囊实性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10例病灶边界清晰,4例病灶边界不清。结论:IMT是一种少见肿瘤,影像学无明显特征性表现,但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结果:发病部位为长骨干骺端3例(股骨2例,胫骨1例),上颌骨2例,下颌骨、肩胛骨及颧骨各1例.X线和(或)CT检查11例,均为不同程度骨质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内有条索状增粗骨小梁4例,软组织肿块5例,骨膜反应1例,肺内转移2例;MRI检查3例,表现为T1WI及T2WI均为混合信号,T1WI以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合并软组织肿块2例,增强扫描均为不均匀强化,2例液化坏死区无强化.结论: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具有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IMT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1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20例中病变发生于肺部8例、会厌部1例、鼻腔1例、腘窝1例、胸壁2例、臀部2例、下颌磨牙区1例、膀胱1例、浅表软组织3例。肺内病变3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灶;5例为周围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肺外病变表现为不同部位实性肿物或结节。MRI表现为稍长T_1稍长T_2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和MRI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IMT,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4例,发热2例,体检发现1例。术前分别经CT平扫及增强多期扫描,复习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7例病灶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肝右前叶3例,右后叶2例,肝左内叶2例。病灶大小不一,从2.2cm×1.7cm~5.6cm×5.2cm不等,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5例边界欠清,2例边界清晰。CT平扫7例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等:①环形强化(3例):即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扫描病灶中央无强化,其边缘出现薄环/厚环形强化影,同时周边肝实质出现高密度强化带;②结节样强化伴中心坏死(3例):即动脉期病灶结节样轻度强化,邻近肝组织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继续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③分隔状强化(1例):即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病灶逐渐呈分隔状强化,分隔之间可出现结节状或斑点状轻度强化区。3例病灶伴随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病理特征:病灶均由大片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主要由层列杂乱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以及多量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混合组成,中性粒细胞少见,7例病灶均可见凝固性坏死;肝索结构无明显异常,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5例;SMA(++)4例;CD68(++)3例;CD34、CK均(-)。结论肝脏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6)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MSCT和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例中,2例病变发生于颅底,2例发生于颈部。病理显示肿瘤由炎症细胞、梭形细胞组成,影像学表现肿瘤为密度及信号均匀、边界清楚的实性病灶,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IMT的CT和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但确诊还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膜后IMT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病变最大径3.4~22.0 cm,5例囊实性,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2例内见分隔强化。1例囊性,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周围包膜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IMT具有一定特征,瘤体较大,形态多不规则,囊实性较多见,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持续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5例行CT扫描,其中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肠系膜4例,横结肠1例,前列腺后方1例。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部分相互融合。4例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病灶最大横径5.3~15.4cm。CT平扫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CT值25~58HU;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强化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血管影。1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黏液样变性,呈明显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黏液样变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腹腔2例,盆腔2例,食管下段1例,蝶窦1例,左肺1例,左侧锁骨上窝1例,左前臂1例,右前腹壁1例.CT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2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均质或不均质中度或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SMA阳性表达.结论:CT检查能为临床资料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照分析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部IMT,术前均经CT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密度以及CT增强表现.结果 发生于肝脏2例,腹腔3例,脾脏、十二指肠降部上段、胃窦部、胆囊、膀胱各1例.CT表现为囊性肿块2例,囊实混合型3例,实性肿块5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实混合型其内见不规则样、片状、花环状、分隔样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结论 腹部IMT的CT表现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HIM T )的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 HIM T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 扫描,3例行MR检查。结果7例7个病灶,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CT 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T1WI为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CT 及MR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4例,不强化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6例,边缘强化1例。结论 HIM T影像表现多样,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有一定特征,但本病少见,确诊尚需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资料,术前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肿瘤呈多发1例,表现为1个大肿瘤伴周围多个小结节灶,其余5例均为单发.CT平扫除1例病灶周边可见点状钙化外,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肿瘤在MR 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有所下降,也可表现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或信号区多无明显强化;周围肝内血管呈受压推移改变,腹腔及后腹膜均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结论CT和MRI能显示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软组织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组织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软组织IMT的MRI、手术及肿瘤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肿瘤的病理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4例,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Ⅰ型3例,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Ⅲ型3例.4例原发肿瘤呈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假包膜;2例胭窝原发肿瘤及5例复发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侵犯周围组织.肿瘤于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不同病理分型的肿瘤于T2WI信号强度不同:1例Ⅰ型肿瘤呈高信号;4例Ⅱ型肿瘤和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Ⅰ型的3例肿瘤均表现为稍高信号;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Ⅲ型的3例肿瘤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11例肿瘤于T2WI在高信号、稍高信号或等信号背景下均见散在的斑点、小片状相对低信号灶(称之为"火龙果切面征").增强扫描11例肿瘤均见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原发IMT中,4例术后复发,1例无复发,1例失访.5例复发IMT中,2例术后再次复发,3例失访.结论 软组织IM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T2WI瘤体的信号强度反映软组织IMT的病理学分型."火龙果切面征"可能为能够反映软组织IMT病理特征的MR征象.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NF)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NF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检查,5例行MR检查.结果 9例NF中,5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腹壁,2例位于外耳道.病灶最大直径为1.1~9.5 cm,平均(3.7±0.3)cm.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软组织肿块,CT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病灶在MR T_1WI呈等低信号,在T_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中、重度强化.结论 CT及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NF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结果:CT平扫示肝脏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2例病灶边缘可见条状钙化灶。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为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后肿瘤实质部分无明显对比剂进入,而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MRI显示肝内多个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缘有低信号晕环。结论:EHE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和MRI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小儿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IMT,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单发16例,分别位于肺组织4例,大网膜2例,肾脏2例,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侧胸膜、胰腺、左大腿肌层、前列腺、右锁骨上窝、膀胱各1例;多发2例,位于大网膜和空肠系膜1例,位于腹腔内及肝右叶肝裂旁1例.CT表现为实性肿块16例,其中3例合并钙化,囊实性肿块2例.增强扫描显示实性瘤体呈外周中度强化,中心部分轻度强化8例,轮辐状强化2例,强化不规律6例;2例囊实性瘤体则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显著,瘤体压迫包绕大血管的3例均位于胸部,压迫邻近管道状结构6例,其中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1例,右主支气管1例,胰胆管1例,尿道2例.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呈阳性表达.结论 IMT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features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n children.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proven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were examined with plain and contrast medium enhancement CT scan. Results Of 18 cases,16 had isolated lesions located at lung (n =4), mesentery (n =3), kidney (n =2) and trachea (n = 1 ),left main bronchus ( n = 1 ), right thoracic cavity ( n = 1 ), peritoneum cavity ( n = 1 ), pancreas ( n = 1 ),left thigh ( n = 1 ), prostate ( n = 1 ), superclvicle soft t tissue ( n = 1 ) , bladder ( n = 1 ). The other 2 cases were with multiple lesions on omentum and mesentery, and in intraperitoneal and side of split of right hepatic lobe, respectively. The CT findings of 18 cases included 16 solid mass with calcifications in 3 of them, and 2 solid-cystic mass. After contrast enhancement, moderate or marked 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were shown in all the solid parts of tumor on dynamic CT. Mass can compress surround great vessel and tube-like structure.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tumor was mainly composed of spindleshaped fibrous cell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aining for SMA was observed positively. Conclusion CT can provide specific information for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yet definite diagnosis relies on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8.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8例,回顾分析其CT(5例,另3例未行CT检查)及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本组8例11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颞叶6个病灶(6/11),顶叶、额叶、脑干及小脑各1个病灶,同时累及额颞叶者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皮层或部分病灶同时累及皮层下白质。5例CT平扫中,3例呈较均匀低密度;1例在低密度病灶中尚可见等密度小结节灶;1例可见边缘小斑块状钙化。8例MR平扫,T1WI,病灶均呈低信号,部分可见多个小囊状更低信号区。病灶外形欠规则呈多结节融合的脑回状或局部脑回不同程度扩大呈皂泡样隆起。T2WI除钙化斑呈低信号外,余均呈均匀高信号。1例可见病灶局部颅骨内板受压呈轻微弧形改变。2例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略高信号;2例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病灶呈均匀略高信号;1例尚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显示等信号。增强检查,除1个病灶轻微强化外,余病灶均未见增强表现。3个病灶边界欠清晰,余病灶均可见清晰边界。2个病灶显示轻微瘤周水肿,余病灶均未见瘤周水肿表现。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并结合病史可大大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