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45例(7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38例(55髋)进行了平均4.5年(2~7年)的随访。结果 38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16.3±1.7)分提高到术后(83.4±4.6)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55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38.7±7.6)°增加至术后(191.2±10.3)°。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痛、腰骶部疼痛明显改善,步态较术前改善,生活自理。结论短期随访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全髋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6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 Harri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病人末次随访时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全髋置换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45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Ⅲ、Ⅳ)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9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4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者,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4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2.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90.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在本科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29例38髋,其中男14例18髋,女15例20髋,年龄25~66岁,平均(44.6&#177;15.4)岁。骨性关节炎8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19髋,强直性脊柱炎5例7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2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且术前均有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按照Amstutz和Nelson提出的标准方法进行,术后进行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7个月,平均35.6个月。患者术后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因假体移位行翻修手术。术前、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Hsrris评分分别为(32.5&#177;8.3)分,(91&#177;7.6)分,(92.6&#177;7.O)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3髋优,3髋良,2髋差。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年龄较轻患者和骨质较好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未发生坐骨神经或股神经麻痹、压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62.55分~86.25分,平均72.7分;随访6个月~12个月,病人髋关节屈伸收展及内外旋主动活动度达100°~230°,屈伸主动活动65°~110°;均能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结论]加强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全髋置换术治疗中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中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年患者进行全髋置换术。【结果】随访30~82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前平均(35.4±7.3)分,术后1年平均(87.2±10.2)分,术后2年平均(87.1士10.3)分。术后第54(30~82)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8例,良14例,中2例,优良率达94.1%。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近端骨折1例,术后髋关节脱位和异位骨化各1例。【结论】全髋置换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近期随访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是伴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但仍需要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65-3866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1例(48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对比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关节整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评分87.6±4.8分显著高于术前髋关节评分33.4±6.7分;术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115.8°±22.7°显著大于术前髋关节活动范围24.5°±10.2°。所有患者关节疼痛感受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9例(93.55%)患者的疼痛感受完全消失,能够自如行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研究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3例(35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62.6岁(34-85岁),平均随访82个月(66-118个月)。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骨关节炎11例,股骨颈骨折1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3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例。临床疗效使用Harris评分,放射学评价使用Harris及Gruen评估法。结果 临床随访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8.3分(24.2~59.5分)增至随访时的平均83.7分(41.8-99.7分)。X线随访结果:骨溶解:股骨侧:股骨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9髋(25.7%),其中:区域性透亮带6髋(17.0%),连续性透亮带3髋(8.6%)。髋臼侧:出现透亮带11髋(31.4%),其中:区域性透亮带9髋(25.7%),连续性透亮带2髋(5.7%)。临床松动2髋(5.7%),可能松动4髋(11.4%),需行翻修手术治疗2髋(5.7%)。结论 全髋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中期随访结果。磨损引起的碎屑是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杨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63-3364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病变、强直性脊柱炎及等最常用手术方法,是重要的关节功能重建手术.我院2011年对36例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术前心理干预减压,术中密切配合、观察与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开展的越来越多。我科在1995年12月~1999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71髋 ,男32例 ,女35例 ,年龄30~74岁 ,平均年龄58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26例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 ,强直性脊柱炎6例 ,陈旧性髋关节结核6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3例 ,髋关节脱位髋内翻1例 ,股骨颈脂肪瘤1例。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正确管理患肢 ,术前示范便盆放置的正确方法 ,宣教术后肢体的位置、禁忌动作 ,宣教制动患肢的意义。术后患肢予外展中…  相似文献   

11.
46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告了46例(5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进行体位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和上肢拉伸运动。术后强调体位配合、心肺功能、康复和下肢功能康复,包括肌力、平衡能力、下肢本体感觉和步态训练。本组无一例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关节疼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等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在本科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29例38髋,其中男14例18髋,女15例20髋,年龄25~66岁,平均(44.6±15.4)岁。骨性关节炎8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19髋,强直性脊柱炎5例7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2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且术前均有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按照Amstutz和Nelson提出的标准方法进行,术后进行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7个月,平均35.6个月。患者术后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因假体移位行翻修手术。术前、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32.5±8.3)分,(91±7.6)分,(92.6±7.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3髋优,3髋良,2髋差。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年龄较轻患者和骨质较好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8年4月间强直性脊柱炎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18例(28个髋),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0~48岁,平均30.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合并屈曲畸形4例,屈曲度10~30°,平均16.4°.全部使用生物型假体,功能评价应用Harris评分标准.结果: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平均53.1个月.术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0~50°,平均(23.5±14.0)°,总活动度0~130°,平均(63.7±30.8)°,Harris评分23~73分,平均(51.0±8.5)分.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明显,达到(80.2±14.8)°,比术前提高57.2°(t=-13.736,P=0.00),患髋总活动度为(186.4±55.0)°,比术前提高122.0°(t=-10.902,P=0.00),术后Harris评分(90.2±4.2)分,比术前提高38分(t=-19.775,P=0.00),其中优17髋,良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85.7%.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1髋术后2年髋臼假体松动移位;关节活动度丢失2髋;1髋股骨上段骨折并髋臼内侧壁研磨过深,部分缺损;Brooker Ⅰ级异位骨化2例.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康华  章灿  胡懿郃  廖瞻  赵瑞波  罗小中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09-1610,16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对43例(62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88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术前均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脱住、感染等并发症。患者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5.3±7.0)分,术后为(82.5±7.4)分,其中优45髋,良8髋,可7髋,差2髋,优良率85.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66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3-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患者平均住院15.6d,45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年。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年平均(78.6±10.3)分,术后2年平均(78.4±10.1)分。【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应尽早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可避免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并对术前、术后相关的康复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1 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2 4个髋关节 ) ,并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及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 ,确定此方法的疗效。结果  1 2例患者平均随访 3 .2年 ,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 ,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 ,髋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前屈 70~ 1 0 5°,平均 84.4°,后伸 5~ 1 5°,平均 8.6°,无髋关节疼痛 ,膝痛及下背痛明显改善。结论 全髋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缩短治疗周期、协调术后双侧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和节省治疗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8例术中自体血回收及术后引流血回输技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在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术后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在围术期输血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自体血液回输510.3 mL,术后引流血回输231 mL,平均异体输血量97 mL,异体血使用率18.7%。术后2 d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利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回收用技术,能够减少异体输血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19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完善手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观察. 结果:除1例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早期脱位外,全部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恢复肌肉力量、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郭玲  张侠 《全科护理》2013,11(12):1083-108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巡回护士体位护理方法。[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畸形病人20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巡回护士术前病人访视、健康指导、麻醉、手术中体位护理等。[结果]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0例全部麻醉插管顺利,术中病人生命平稳,手术体位医生满意,病人骨凸部位无压疮。[结论]巡回护士对特殊病人良好体位护理可以降低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创伤,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主动规律的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0-02/2004-04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1例(92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4例,股骨颈骨折29例,骨性关节炎8例,髋关节翻修4例,陈旧性髋关节结核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恶性肿瘤2例。生物固定型髋关节66髋,混合型17髋,骨水泥型9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2~5h)开始进行主动规律锻炼,行跖趾关节伸屈、双侧距小腿关节伸屈内外翻运动;术后一两天行双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术后3~7d做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8—14d在以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大运动量。同时术后患者不使用任何抗凝药。①术后每日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应症状体征并于术后12d行双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与术前进行自身对照,观察血栓发生率。②术后不用抗凝药对出血情况的影响。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94%(4/81)。其中1例于术后4d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经彩超检查发现胭静脉和股浅静脉均出现栓子,3例无症状者均在术后12d复查时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胭静脉血栓1例,股浅静脉中段血栓2例。4例中股骨颈骨折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2例,非骨水泥型1例;骨性关节炎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1例。病因为股骨颈骨折病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34%(3/29),术中应用骨水泥的病例发生率为11.54%(3/26)。②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总出血量为(779.6&;#177;207.4)mL。67%(54/81)的患者无需输血。结论:①本文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其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国内1999年曾有报道的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40%的发生率。②本组术后未用抗凝药降低了出血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