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粒斑蛋白Ⅱ(DPⅡ)是一种新的上皮和上皮性肿瘤标记物。我们应用针对石蜡切片的抗DPⅡ单抗和抗细胞角蛋白(CK)单抗对217例肿瘤作了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的研究,结果:在163例上皮性肿瘤和双向分人的肿瘤中,147例表达DPⅡ,占90.7%,92例表达CK,占56.4%,CK阳性染色全部位于细胞浆内,DPⅡ阳性染色则同时分布在细胞交界面上的细胞浆中,其他53例不含桥粒的肿瘤均无DPⅡ和CK表达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桥粒DsemoplakinⅠ单克隆抗体,采用多重PAP及多重PAP+ABC法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借以显示常规石蜡切片中的桥粒多肽DPI抗原,并结合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对上皮性肿瘤中DPI的表达情况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阳性染色呈弥漫颗粒状或包涵体样形态分布在瘤细胞浆内,多数上皮性肿瘤中与Keratin及EMA染色结果一致,部分Keratin和EMA阳性肿瘤中也有表达。间叶组织及其肿瘤呈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水牛鼻表皮中分离桥粒,提取桥粒中的Desmoplakin I(DPI)。用DPI作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建立了一株分泌抗DPI单抗的细胞AD-1。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该单抗与上皮组织呈阳性反应,与非上皮性组织呈阴性反应。提示该单抗可作为区分上皮性肿瘤与非上皮性肿瘤的免疫组化探针。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桥粒Desmoplakin I(简称DPI)单克隆抗体,采用多重PAP及多重PAP ABC法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借以显示常规石蜡切片中的桥粒多肽DPI抗原,并结合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对上皮性肿瘤中DPI的表达情况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阳性染色呈弥漫颗粒状或包涵体样形态分布在瘤细胞浆内。多数上皮性肿瘤中与Keratin及EMA染色结果一致,部分Keratin和EMA阴性肿瘤中也有表达。间叶组织及其肿瘤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对37例乳腺派杰病(占同期乳腺癌3.72%),应用免疫组化,即选用抗角蛋白(KT)、抗细胞角蛋白(CKT)、抗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C5)、抗细胞角蛋白(K27)、抗黑色素性相关抗原S-1007种标记物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乳腺派杰病的细胞特性更接近腺上皮细胞。联合应用多种标记物分析组织发生,S-100染色结果不支持黑色素细胞来源,KT及K27染色结果不支持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CD56单克隆抗体和ABC技术观察了54例颅内肿瘤细胞的CD56表达状况,34例胶质瘤中31例(91.2%)阳性,其中包括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大脑PNET1例,10例脑膜瘤中3例阳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均阳性,胚生殖细胞瘤1例、转移癌7例均阴性,本组结果表明CD56并非神经鞘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但可作为颅内原发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癌与转移癌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脑原发性多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排列呈巢状、索状的上皮样细胞组成,胞浆丰富、嗜酸性;内含明显空泡呈“印戒”状,有的空泡内可见红血球,间质含粘液样基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Ⅷ、CD34、CD31、UEA-1和vimentin阳性;而CK、CEA、EMA、GFAP、S-100蛋白及Ma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5-3在良性与恶性乳腺病变及乳腺转移癌和非乳腺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21例良性乳腺病变,14例乳腺癌转移,17例胃癌转移和3例鼻咽癌转移组织中的CA15-3的表达情况,结果:85例乳腺癌中CA15-3阳性表达者为92.9%其中癌细胞胞浆阳性占92.4%,胞膜阳性占7.6%,21例良性乳腺病变阳性表达为90.5%,其中胞浆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研究了蛙、牛和人(胎儿)嗅粘膜中间微丝和桥粒多肽的状态。中间微丝是组织特异性分子细胞骨骼标记物;桥粒多肽是较大的桥粒蛋白。在上皮和上皮下的嗅腺至角质蛋白和桥粒多肽观察到阳性免疫反应性明此组织的上皮性状。肌间线蛋白,在此粘膜并未发现神经原纤维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蛋白。神经原纤维在含感觉神经元和胶质细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Liu P  Na J  Wang Y  He Q  Zhang Y  Tang X  Zou 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3):199-203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光镜,电镜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型。方法 对GISTs进行光镜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CD117(c-kit),CD34等8种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5例GISTs占同期消化系统间叶性肿瘤的85.5%(65/76);其中梭形细胞为主的有46例,伴有上皮样细胞的有13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有6例,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弱嗜酸,常见核端空泡,有时呈印戒样或透明细胞样;排列呈旋涡状,栅栏状或弥漫性巢状。超微结构表现出树枝样突起,神经内分泌颗粒,桥粒样连接等神经分化特点,或(和)胞质内出现密斑,密体等肌性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波表蛋白为100%(65/65),CD11793.8%(61/65),CD3478.5%(51/65)。结论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电镜和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