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共同对牙齿起支持作用,故又称其为牙齿的支持组织。牙颈部、龈沟中牙菌斑内的微生物长期刺激首先引起牙龈炎,炎症继续扩展,损害深部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后导致牙齿脱落,即为牙周炎。牙龈炎和牙周炎是最常见的牙周疾病,也是人类较常见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学》2008,(4):48-49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上升为现代人的第一大死亡因素,超过癌症的死亡率。而糖尿病一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则更加危险。 来自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的一位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是一对致命组合,动脉粥样硬化是Ⅱ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也增加,例如没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下,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为19%,一旦合并糖尿病,致死性心梗的发生概率将达到45%。现有的大量证据证实,大多数成年人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粥样硬化斑块,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一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早期改变,却毫不自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建省 12岁儿童口腔卫生及牙周疾病患病现状 ,为防治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社区牙周指数 (CPI)、软垢指数作为调查标准 ,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 6个市 (县 )该年龄组 2 13 2人的牙周疾病患病状况。 [结果 ]不同牙周健康区段人数占受检者的比例 ,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仅占受检人数的 2 8%。牙龈出血和牙结石的平均区段数、检出率农村高于城市 (P <0 0 1)。 6个区段均有软垢的人数占受检人数的 94 3 %。刷牙次数与刷牙方法的选择 ,城市优于农村 (P <0 0 1)。 [结论 ]牙周疾病防治的重点为口腔健康教育和定期洁治 ,在培养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方面 ,家长和学校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牙齿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若它倒下了,各种疾病、不适就会纷纷找上门来。一项调查显示,80%的成人(30岁~64岁)患有牙周疾病,严重的还引起了一系列其他疾病。牙周疾病大多与刷牙不仔细、用牙习惯不好、未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征兆有关。为此,牙科专家发布了一份牙齿健康自测表,并给出了建议,帮你揪出祸根。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20日是第24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为"关爱自己,保护牙周",旨在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居民防治牙周疾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全国爱牙日的主题信息,希望广大群众关注牙周健康,让大家科学、正确地认识牙周病。  相似文献   

6.
<正>牙周病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那么,对于牙周病的认识,有哪些误区呢?误区一:人老了一定会掉牙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有这样一种看法:人到了一定年龄,牙齿脱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人甚至将"缺牙"看作是衰老的显著标志之一。许多中老年人得了牙周病都是淡然处置,长此以往,牙龈发炎、牙齿松动脱落,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人上了年纪,牙齿脱落真的是必然的吗?专家纠正:护理得当健康牙齿可伴一生。在牙周健康的前提下,只要护理得当,牙齿可以伴随一生,不会随着年龄发生松动脱落。牙齿脱落大多是由细菌导致的口腔疾病所引起的,尤其是牙周病,  相似文献   

7.
王先生近一个月经常牙痛,刷牙时牙龈出血,感觉牙齿也越来越松,“败火药”吃了一大把但还是不见好,这才到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了牙周病,有些牙齿已经不能保留,必须拔除。“牙痛不就是上火吗?还这么严重?需要拔牙?”王先生非常不解。其实这个疑问不仅仅是王先生有,很多牙周病患者都不能接受自己完好无损的牙齿突然遭遇拔除。据调查,我国目前约有8亿人口身患牙周疾病,牙周病已经成为危害我们口腔健康的常见病,也成为牙齿脱失的“头号杀手”。民以食为天,食以牙为先,失牙给我们的咀嚼、语言和美观都带来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与牙周感染的联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世界共有超过一亿七千万人患有糖尿病,此病的特征为增多的感染、伤口的延迟愈合以及随着病程进展病死率的增高。此外,糖尿病也是更严重的进展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这些疾病都基于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加重了的炎症反应,而由高血糖的慢性影响引起的血脂异常加强了全身的炎症反应。虽然勿庸置疑存在着糖尿病与牙周炎的潜在联系,但此类研究多集中于细菌对宿主的作用推动了病程。我们研究的基础在于研究高血糖时牙周感染的作用及说明增加了的免疫因子及牙周组织的损伤与可调控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1年深圳市收容教育所被收容教养的妇女性传播疾病(STDs)流行情况,以及高危人群的口腔牙周、黏膜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整理2001年被收容教养的妇女体检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并作流行病学分析,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感染状况检查,以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公布的标准。结果302例收容教育所妇女中,共检出性病60例,检出率19.8%,牙龈炎的发病率57.4%,牙结石检出率25.8%,早期牙周疾病患病率4.96%;晚期牙周疾病患病率0.99%;口腔黏膜异常2.3%。结论收容教育所妇女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提示口腔医务人员从职业角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及患者的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牙齿疾病与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牙周病不是离心脏病很远,而是紧密相连。医学研究证明,牙周病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牙周病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周炎、牙周变性、牙周萎缩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129例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术室环节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98%,不同手术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中重度贫血、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5h、术中出血>1 500ml、手术部位未保暖、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参观人员、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和有内置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6月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检查、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以上资料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6例,感染率为10.28%;其中肺部感染30例,占83.33%;痰液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各8株,分别各占26.67n;感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5.34±14.55)%、非感染组为(55.01±16.63)%,呼吸机使用时间感染组为(16.11±7.31)h、非感染组为(11.32±6.56)h,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2例、胸骨哆开10例、低心排综合征9例,非感染组分别为18、20、21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LVEF、呼吸机使用时间、再次开胸止血、胸骨哆开、低心排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诱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6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诱发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经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9.68±0.98)mmHg、5.98±0.43、887.89±31.87]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13.78±1.57)mmHg、4.19±0.34、768.86±2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术后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33%,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5株占25.00%,真菌1株占5.00%;感染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44.23±12.12)%、(29.39±7.01)h、(16.97±5.46)h]与非感染组患者[(56.10±13.23)%、(24.13±6.44)h、(11.29±4.53)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胸骨哆开、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因素主要有LVEF、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再次开胸止血、胸骨哆开、低心排综合征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造成心脏瓣膜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进疗效的方法.方法 将54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分组,Ⅰ组493例术后住ICU时间<7d,Ⅱ组53例术后住ICU时间≥7 d,以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心功能分级、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作为观察变量,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LVEF、LVEDD、术前心功能≤Ⅲ级、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LVEDD、术前心功能≤Ⅲ级、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体质指数增加为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结论 LVEDD、术前心功能≤Ⅲ级、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是心脏瓣膜病术后ICU滞留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16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某三甲心脏专科医院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13 236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92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6.97%。不同术式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复杂先心类手术(13.32%)、大血管类手术(11.60%)、冠脉移植类手术(8.23%)、瓣膜类手术(5.49%)、简单先心类手术(5.45%)。感染类型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778例,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154例),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42例)、血流感染(34例)、手术部位感染(27例)、泌尿道感染(2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次手术、异体输血、手术时间>265 min,以及复杂先心类手术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异体输血,避免二次手术,有利于预防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诱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6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诱发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经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9.68±0.98)mmHg、5.98±0.43、887.89±31.87]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13.78±1.57)mmHg、4.19±0.34、768.86±2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术后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33%,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5株占25.00%,真菌1株占5.00%;感染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44.23±12.12)%、(29.39±7.01)h、(16.97±5.46)h]与非感染组患者[(56.10±13.23)%、(24.13±6.44)h、(11.29±4.53)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胸骨哆开、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因素主要有LVEF、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再次开胸止血、胸骨哆开、低心排综合征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8.
据普查,在我国成年人中,90%患有牙周病,而牙病的发病率是继肿瘤、心脑血管发病率之后第三位.专家指出:牙周炎患者比常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15倍,比常人患中风的几率高出3倍;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出6倍.牙周疾病影响的不单单是口腔内部,而且还可能成为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心脏直视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行心脏直视术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率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术后感染22例,感染率为7.33%,其中切口浅表感染11例、切口深部感染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纵膈感染1例,分别占50.00%、27.27%、18.18%、4.55%;22例感染患者局部分泌物共检出病原菌22株,以革兰阴性菌14株为主,占63.64%;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术后ICU住院时间>2d、有外物置入时为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有外物置入是与心脏直视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直视术后感染主要以手术部位切口浅部感染为主,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某三甲医院ICU完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72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41)和对照组(n=13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多因素联合应用的预警模型,总结感染组患者病原菌情况。结果 糖尿病、体外循环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LYM)是保护因素(P<0.05);由危险因素构建的Log(P)预警模型,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警效能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0.95CI)为0.884(0.769~0.969);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70.59%)为主,其中鲍氏不动杆菌(36.76%)为主要菌株。结论 糖尿病、体外循环时间、ASA分级Ⅲ~Ⅳ级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LYM为保护因素,临床应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测和预警,并及时依据感染菌株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