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ugh Owen Thomas被称为英国骨科之父,他对英国乃至世界骨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早在17世纪,接骨师已经作为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在英国、法国兴盛起来。接骨师的技术通常是在家族内部传承而不会对外传授。  相似文献   

2.
Thomas Porter McMurray是英国的矫形外科医师,1887年12月5日出生于贝尔发斯特(Belfast),1910年毕业后在利物浦工作,是Robert Jones的外科住院医师(House Surgeon)。1924年到1939年还任利物浦大学矫形外科讲师。1938年他出任利物浦矫形外科的主任(the first Chair of Orthopaedics in Liverpool)。  相似文献   

3.
正Hugh Owen Thomas(1834—1891)是公认的西医骨科之父[1],开创了骨科的保守治疗时代。他的侄子Robert Jones曾担任英国骨科医师协会主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随军骨科医生为国效力;Robert Jones的学生Watson Jones承前启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随军骨科医生领袖,他的名著《Watson-Jones Fractures Joint Injuries》成为骨折保守治疗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石俊俊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2):118-118,123
Joel Earnest Goldthwait(1866—1961)是美国著名的骨科医生。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Marblehead。1890年获得哈佛医学院M.D.学位,毕业后他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和波士顿市医院做住院医生,他选择了骨科专业。18、19世纪之交,波士顿的医院都不能治疗12岁以上患者的跛行和下肢功能障碍。为了鼓励Goldthwait在这方面的研究,医院分给他一个房间来工作,后来这个房间成为马萨诸塞总医院的骨科门诊。1919年他建立了骨科病房并任首任主任。Goldthwait对骨科的贡献主要是在脊柱损伤和髌骨不稳。  相似文献   

5.
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omas A.Russell是国际著名创伤骨科专家.目前担任美国田纳西大学骨科教授。2008年他应邀参加于珠海举办的第四届“创伤骨科国际研讨会”,并就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作精彩演讲。演讲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加上他丰富的临床经验,使与会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理念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者有幸为他翻译,受益匪浅。现将他的演讲整理成文,介绍给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6.
动力髁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本院2000年9月~2004年9月间使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其疗效。骨折采用Evang分型,其中将Evan'sⅢ型、Evan'sⅣ型以及反粗隆间Evan'sⅤ型骨折列为不稳定型骨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8~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衰竭发生,髋关节优良率89%。[结论]对于大粗隆下方存在骨折的Evan'sⅢ型,Evan'sⅣ型及反粗隆间Evan'sⅤ型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使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内固定物衰竭及髋内翻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2):133-133
应聘者须:(1)持医学资格(能在本港执业);(2)持矫形外科及创伤专科资格,如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骨科)、香港骨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外科医学院院士(骨科)、英国医务委员会专业资格、美国骨科医学委员会文凭、澳洲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骨科)或同等资格;(3)具良好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记录。已获得或正攻读高级学位或于脊柱外科包括脊柱重建、矫形、侧凸及创伤(包括脊柱骨折)等方面有临床经验或能操普通话或粤语者可获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3):240-240
本书由国际关节镜主席陈启明教授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医院院长戴尅戎教授主审。陈启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卫生组织运动医学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华裔骨科学会主席。并先后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骨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美国骨科学会及美国外科学院颁授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实用骨科杂志》2010,(2):83-83
本书由国际关节镜主席陈启明教授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医院院长戴尅戎教授主审。陈启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卫生组织运动医学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华裔骨科学会主席。并先后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骨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美国骨科学会及美国外科学院颁授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一)蔡钦林11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科100083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49号专家简介蔡钦林,1963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至今。曾任该院副院长,现任骨科教授、主任医师。曾留学日本,他长期从...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我毕业以后,有幸分到骨科工作。在当时,骨科的杂志比较少,只有《中华外科杂志》有一些骨科的文章,《中华医学杂志》有骨科文章,但数量比较少,没有专科为骨科的杂志。后来出现天津医院出版的《天津医药骨科附刊》,这是一个骨科的专科杂志,介绍一些骨科基本知识和当时骨科的一些进展。由于工作的需要,骨科学术界办骨科专科杂志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骨科的老前辈都纷纷提出要办《中华骨科杂志》,以满足骨科界的需要。记得当时很多单位都想承办骨科杂志,但最后由天津医院承办了《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出刊以后,…  相似文献   

12.
《实用骨科杂志》2010,(1):22-22
本书由国际关节镜主常陈启明教授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医院院长戴克戎教授主审。陈启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卫生组织运动医学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华裔骨科学会主席。并先后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骨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美国骨科学会及美国外科学院领授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将于2007年6月22日~2007年6月24日在上海举办第六届创伤骨科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暨研讨会。届时邀请顾玉东院士、戴克戎院士、曾炳芳院长以及Florida Orthopaedic Institute的骨科专家Thomas G Dipasquale、Thomas Bernasek、Mark A Mighell等就创伤骨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国际创伤骨科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进行交互式授课。通过理论研讨以及现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员全面了解目前国际创伤骨科的发展趋势,提高对骨、关节常见创伤和疑难问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开班通知     
《颈腰痛杂志》2007,28(2):103-10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将于2007年6月22至24日在上海举办第六届创伤骨科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暨研讨会。届时邀请顾玉东院士、戴克戎院士、曾炳芳院长以及Florida Orthopaedic Institute的骨科专家Thomas G.DiPasquale、Thomas Bernasek、Mark A.Mighell等国内及国外著名骨科专家就创伤骨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国际创伤骨科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进行交互式授课。通过理论研讨以及现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员全面了解目前国际创伤骨科的发展趋势,提高对骨关节常见创伤和疑难问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脊柱外科杂志》2007,5(1):91-9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将于2007年6月22~24日在上海举办第六届创伤骨科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暨研讨会。届时邀请顾玉东院士、戴克戎院士、曾炳芳院长以及Florida Orthopaedic Institute的骨科专家Thomas G.DiPasquale、Thomas Bernasek、Mark A.Mighell等国内及国外著名骨科专家就创伤骨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国际创伤骨科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进行交互式授课。通过理论研讨以及现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员全面了解目前国际创伤骨科的发展趋势,提高对骨关节常见创伤和疑难问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葛宝丰院士生于1922年12月26日,1945年毕业于中正医学院。他在兰州中央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前身)从事外科工作47年,创建了骨科,并在西安、兰州等地开办骨科学习班,为下属医院培养了一批批业务骨干。他曾任兰州军区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兼兰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是我国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1982年,继我国骨科老前辈屠开元教授之后,葛宝丰院士任全军第2~4届骨科专业组组长。任职期间,他实行技术上民主,学术上争鸣,荣誉互尊互让。他还十分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使不少基层单位的优秀骨科人…  相似文献   

17.
为推广和提高Ilizarov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而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传人到意大利,1982年在意大利成立第一个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引进、学习、研究与临床应用。1986年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传人到北美,由美国马里兰大学骨科系Dror Paley教授于1988年发起并成立ASAMI学会,并召开了多次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仅在美国Baltimore市就连续举办了16届肢体畸形国际培训班。1989年美国临床骨科和相关研究杂志(J Clin Orthop)连续2期刊载Ilizarov于80年代前即完成的2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牵张一应力效应对组织生长及起源作用的实验研究:(1)软组织保留和固定的稳定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2)牵引频率和速度对骨愈合的影响。1990年该杂志又发表Ilizarov的肢体延长术临床研究论文。尤其前2篇牵伸性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是Ilizamv生物学理论的经典文献,已成为现代骨科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1992年Ilizarov用英文出版了他用毕生心血进行的骨外固定技术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成果《Transosseous Osteosynthesis-穿针接骨术》专著,促进了国际矫形外科学界研究Ilizarov技术的热潮。北美骨科临床杂志(Orthopa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n,1991),美国临床骨科及其相关研究杂志(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1994),英国现代骨科杂志(Current Orthopaedics,2003),均出版过以Ilizarov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刊号。  相似文献   

18.
应当重视矫形器在现代骨科康复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矫形器(Orthosis)又称支具(brace),它是通过限制或辅助身体运动,或改变身体力线等,用以减轻患肢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障碍的体外无创固定支撑器材,是现代骨科创伤与肢体畸形治疗康复的一项重要手段。国际上一般骨科医院、肢残人康复中心内或附近都设有假肢矫形器车间,它与医院、康复中心的工作有着紧密联系。随着近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把假肢矫形器技术称为与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一样重要的四项康复医学技术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假肢矫形器生产和应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医工结合不够,矫形器没有被医患者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专科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患治疗观念的转变,矫形器的研制与应用逐渐成为骨科伤病功能康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4):257-257
本书由国际关节镜主席陈启明教授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医院院长戴对戎教授主审。陈启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卫生组织运动医学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华裔骨科学会主席。并先后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骨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美国骨科学会及美国外科学院颁授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邱勇  杨子明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722-1723
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第42届年会(以下简称SRS会议)于2007年9月5-8日在英国爱丁堡举行,包括我国内地20余位脊柱外科学者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位脊柱外科医师及有关学者出席了会议。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的两篇报告进行了大会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