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不但在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遗传和预后方面不同,在自杀行为方面也有差别.我们于1994年曾经对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回顾性比较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1,2].为了进一步研究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之间发生自杀行为存在的差别,同时探讨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在自杀前发出的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我们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方式、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有关标准,收集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及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各81例,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2.590)、自责(RR=2.809)自杀行为(RR=3.018)、联用抗精神病药(RR=4.385)及药物显效时间(RR=1.027)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自责、绝望,及自杀行为是妄想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妄想性抑郁症的药物显效时间较迟,往往需要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不但在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遗传和预后方面不同,在自杀行为方面也有差别。我们于1994年曾经对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回顾性比较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为了进一步研究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之间发生自杀行为存在的差别,同时探讨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在自杀前发出的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我们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方式、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 15 2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有无妄想分为两组 ,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妄想性抑郁症组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自杀率为非妄想性抑郁症组的 2 3倍 ;妄想性抑郁症组以联合用药为多 ,非妄想性抑郁症组以单一用药为多 (P <0 0 1) ,二者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显效时间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妄想性抑郁症自杀率较高 ,有社会心理因素者较多 ,治疗显效时间较长。提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应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 ,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可根据其有无妄想症状分为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两个亚型.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始,对妄想性抑郁症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相比较,除了临床表现不同外,在生化、自杀、遗传和对抗抑郁剂治疗的反应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但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治疗,发现妄想性抑郁症对单独的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药或行电抽搐治疗.对于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应激及面临应激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我们也曾经对妄想性抑郁症的治疗,自杀和遗传进行过研究,发现两者有差异,但其心理社会应激和应对方式方面是否有差异,目前不清楚.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可根据其有无妄想症状分为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两个亚型。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始,对妄想性抑郁症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相比较,除了临床表现不同外,在生化、自杀、遗传和对抗抑郁剂治疗的反应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但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治疗,发现妄想性抑郁症对单独的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药或行电抽搐治疗。对于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应激及面临应激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我们也曾经对妄想性抑郁症的治疗,自杀和遗传进行过研究,发现两者有差异,但其心理社会应激和应对方式方面是否有差异,目前不清楚。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妄想性抑郁症系重性抑郁障碍的一个特殊亚型。为了探讨妄想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本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研究组 :收集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2月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资料 81例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情感性精神障碍 (抑郁发作 )的诊断标准。其中有被害妄想 5 3例、罪恶妄想 19例 ,嫉妒、疑病及虚无妄想各 3例。伴有幻听 16例。对照组 :按 1:1抽取与病例同院、同性别、年龄相差小于 3岁患有抑郁症而无妄想症状的病例。二、方法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CCMD 2…  相似文献   

8.
对71例妄想性抑郁症与92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早醒、幻听、焦虑、自杀观念、自杀行为出现率较高,自杀相对危险性是对照组的2.56倍,尤以流露自杀观念;女性双相患者危险最大。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舒必利不仅具有抗幻觉、妄想作用,且具有抗抑郁作用,鉴于此,本采用舒必利治疗32例妄想性抑郁症并与对妄想性抑郁症疗效较好的阿米替林联合奋乃静作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狭义而客观的妄想性抑郁症是指除具有抑郁症的一般表现外伴有幻觉妄想等明显的精神症状[1]。治疗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单一应用抗抑郁剂疗效欠佳,需合并抗精神病药、ECT和/或加服锂盐等治疗。但普遍存在疗效差及副反应重的缺陷。利培酮属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5-HT和DA受体平衡拮抗剂,对α、β、M受体的亲和力较弱,因而心血管、胆碱能不良反应少,对妄想性抑郁症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尚无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妄想性抑郁症这方面的报道,特作此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有精神病性症状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症状特点和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的防范。方法对8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33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伴有的症状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治疗大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病药。结论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护理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并阿米替林治疗妄想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而客观的妄想性抑郁症是指除具有抑郁症的一般表现外伴有幻觉妄想等明显的精神症状[1] 。治疗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单一应用抗抑郁剂疗效欠佳 ,需合并抗精神病药、ECT和 /或加服锂盐等治疗。但普遍存在疗效差及副反应重的缺陷。利培酮属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为 5 HT和DA受体平衡拮抗剂 ,对α、β、M受体的亲和力较弱 ,因而心血管、胆碱能不良反应少 ,对妄想性抑郁症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尚无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妄想性抑郁症这方面的报道 ,特作此研究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样本为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8…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麦普替林并舒必利治疗妄想性抑郁症48例。结果显示:显效率为77.1%,有效率为89.6%;治疗前后HAMD量表均分和各因子均分自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麦普替林并舒必利治疗妄想性抑郁症显效快,疗效高且持续稳定,副反应少而轻微,病人易耐受。  相似文献   

14.
单用阿米替林与合并舒必利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对照王学军,张远惠,马富晓资料和方法:本文选择新入院,符合中国CCMD-Ⅱ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妄想性抑郁症病人,入组共60例,入院后由两名医师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性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35例住院抑郁症病人按有无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有自杀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早醒和妄想有关,与无自杀抑郁症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施自杀前大多有预兆。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抑郁症自杀未遂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复发性抑郁症自杀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好发于青壮年。主要以复发性抑郁症中的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为主,其次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性别、病程及发病住院次数有关。结论精神病症状主要是妄想、幻觉,应重视春季复发性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自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09例老年期抑郁症首发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分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A组)15例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B组)94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B组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度为3.53。妄想内容以罪恶妄想40.0%、被害妄想13.3%、疑病妄想6.7%为多见,其中伴有幻听40.0%;A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20.0%,高于B组的2.1%(P=0.018)。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老年期抑郁症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在自杀行为、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利培酮在抑郁症伴幻觉妄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门诊及住院的抑郁症中伴幻觉妄想的3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治疗,一组加用利培酮,观察其疗效差别。结果:加用利培酮一组幻觉妄想消失明显比单用抗抑郁药的快。结论:利培酮对抑郁症伴有的幻觉妄想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0例伴幻觉,妄想和82例不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生活事件的频度和强度以及近期疗效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否伴幻觉、妄想与起病形式、病前性格、精神病家族史及阻滞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提出预测性指标。方法对137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临床分型、临床主要症状的调查,并按有无自杀观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用χ2检验、多元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29.20%,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行为的发生主要与性别、妄想、早醒、运动迟滞、绝望感有关,自杀观念、自杀行为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有绝望感、迟滞、妄想、早醒。结论自杀观念不能作为预测自杀行为的指标,而临床主要症状可以作为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指标,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