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宫内缺血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为针刺疗法应用于发育期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孕鼠双侧子宫动脉,完全阻断血供25 min娩出胎鼠,制成宫内窘迫脑损伤模型,将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剖宫产取出胎鼠,8只;其余胎鼠丢弃。正常组和模型组不治疗,针刺组于出生后7~30 d行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不留针。30 d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运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SABC法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极少,而模型组较高,针刺组介于两者之间,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染色指数正常组或针刺组比模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染色指数正常组或针刺组比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减少宫内窘迫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发育期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疗法对脑瘫幼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及肢体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颈动脉夹断法制备30只7日龄SD脑瘫幼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针灸组、穴位注射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7日龄SD健康幼鼠为正常对照组。穴位注射组分别于幼鼠左侧顶颞前斜线和右肢穴位处注射药物,针灸组在相同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通过悬吊实验、斜坡实验、拒俘反应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等进行神经行为学的疗效评价。取各组幼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计录正常神经细胞的数量,并检测海马区脑组织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结果:穴位注射组各神经行为学指标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及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对照组和针灸组相比,穴位注射组脑组织中正常神经细胞数量较多,海马区NSE含量较高而血清中NSE水平降低。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瘫幼鼠的肢体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针灸疗法,其机制可能是在穴位与药物双重作用下,受损神经元得以修复,减少了NSE向血液中的渗漏,从而有效地改善脑瘫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组织神经突起生长因子neuritin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在受孕后第17天和18天连续2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20ug/kg.d作为模型组,10只受孕大鼠在相同日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模型组仔鼠100只,分为干预组(T)50只,非干预组(NT)50只;随机选取对照组仔鼠50只为NS组。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触摸和丰富环境)和康复训练,非干预组和NS组不给任何干预。在仔鼠出生后24小时内随机选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各5只行胎盘HE染色,观察胎盘病理变化情况,3组分别在1天、7天、14天、21天、28天随机选取10只取仔鼠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组织neuritin的表达情况。分别于14天、21天、28天行改良BBB评定和悬吊实验测定评分。结果:LPS组较NS组悬吊实验和改良BBB得分及neuritin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T组显著高于NT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后可提高脑neuritin的表达并能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宫内缺血缺氧致胚鼠脑细胞损伤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胚鼠宫内窘迫的动物模型,观察胚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细胞的病理变化及损伤凋亡的情况。方法 孕17d(孕中期)孕鼠,实验组钳夹子宫动脉30min后,恢复血供。缺血后24h、48h及72h取标本。对照组行同期开关腹术,但不钳夹子宫动脉。与实验组对应的相同时间取标本。用HE,尼氏染色,胆碱酯酶染色,TUNEL及电镜在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胚鼠缺血缺氧30min,脑组织可见出血,神经细胞发生水肿、变性;尼氏体形态变化,溶解;胆碱酯酶活性减弱;缺血再灌注后24h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结论 宫内窘迫所致胚鼠缺血缺氧可造成神经细胞的严重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对脑瘫幼鼠脑神经细胞形态数目及学习记忆能力和肢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7日龄SD幼鼠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性大鼠(HIBD)脑瘫模型,32只SD幼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包括单纯针刺组和针刺+NSC组),每组8只,模型成功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针刺部位为百会,颞1针,曲池,内关,足三里,涌泉。神经干细胞(NSC)取自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采用尾静脉注射,治疗3周(术后24 d)后进行效果评价,包括悬调实验,斜坡实验,Y迷宫测试。最后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悬调实验,斜坡实验,Y迷宫测试,海马正常神经细胞数目及脑皮质的凋亡指数和海马组织切片检查中,联合移植组与模型组和单纯针刺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针刺组能更好的提高脑瘫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更好的改善其肢体功能,在维持其脑神经细胞数目和抑制脑皮质细胞凋亡方面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刀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刀组于造模后2、9、16 d各治疗1次,造模后第17天通过悬吊试验观察缺血缺氧性幼鼠随意运动,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缺氧性幼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GFAP表达.[结果](1)悬吊试验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型组随意运动有异常;针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刀组随意运动接近正常.(2)HE染色显示:模型组病侧脑组织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坏死显著,针刀组上述病理变化有所减轻.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出现GFAP阳性细胞增生,染色较深,染色范围较广;针刀组GFAP阳性细胞增生减轻,染色变浅,染色范围亦变小;假手术组未见GFAP阳性细胞增生,染色浅,染色范围分布稀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阳性细胞面密度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阳性细胞面密度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刀组GFAP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结论]针刀疗法能够改善幼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障碍,减轻中枢神经细胞损伤和GFAP阳性细胞增生,下调GFAP表达.  相似文献   

7.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利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的死亡形式 ,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7日龄SD大鼠 6 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缺氧缺血不同时间 ) ,实验组动物采用阻断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 8%O2 的低氧环境中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HE、硫堇及TUNEL染色技术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缺氧缺血后 3h时脑细胞即有水肿 ,6h时发现有局灶性坏死 ,12、2 4和 48h可发现大量坏死神经细胞 ;在缺氧缺血后 3h细胞凋亡出现 ,之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结论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 ,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对2日龄大鼠脑细胞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及近、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日龄SD新生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8)、假手术组(n=28)及模型组(n=52).模型组予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观察缺氧缺血后早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及1、2、3、7、14、35 d时体重、脑重以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监测神经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干湿法测定术后3 d时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脑重增长不良,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出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术后1、2、3、7 d模型组大鼠MBP积分光密度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避暗试验、跳台试验的结果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导致大鼠脑白质损伤,可影响动物近、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推测其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MBP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模拟新生儿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制备不同海拔高度下高原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10日龄的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B组(2 000 m组)、C组(4 000 m组)、D组(6 000 m组)。对照组大鼠在屏障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大鼠置于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的方法制作新生儿高原脑缺氧缺血模型,运动方式为在舱内游泳槽进行60 min/d的游泳运动,且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生活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0 h。每组大鼠分别在第3、7、11、15天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并且于第15天采集静脉血,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每组处死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TTC染色。结果 (1)神经病学评分:实验组B组、C组、D组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学评分差异显著(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3)TTC染色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明显。(4)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显示:实验组B组呈帽状结构;C组呈不规则形;D组呈锯齿状。结论本研究采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模拟高原环境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比其他方法更符合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贴近,可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及凋亡因子胱冬酶(caspase)-9,12在宫内窘迫致胎鼠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胎鼠宫内窘迫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胎鼠)、假手术组(50只胎鼠)、缺血再灌注组(50只胎鼠).胎鼠脑组织行TUNEL染色,分析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回CA1区GRP78及caspase-9,1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宫内窘迫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胎鼠脑神经元凋亡,且凋亡数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②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仅有GRP78,caspase-9,12蛋白微弱表达;缺血再灌注组GRP78于再灌注3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caspase-12于再灌注3h内表达量急剧上升,至12h达高峰;caspase-9则于血流恢复3h之后表达迅速增强,至12h达峰值.结论:宫内窘迫致胎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可能与GRP78表达升高启动内质网自稳调节系统有关;内质网caspase-12凋亡通路的启动可能是脑缺血损伤的又一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e possible symmetry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brain death and brain birth (life) is explored. Since the symmetry argument has tended to overlook the most appropriate definition of brain death,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whole brain death and higher brain death are assessed. In this way, a context is provided for a discussion of brain birth. Different writers have placed brain birth at numerous points: 25-40 days, eight weeks, 22-24 weeks, and 32-36 weeks gestation. For others, the concept itself is open to question. Apart from this, it needs to be asked whether a unitary concept is an oversimplification. The merits of defining two stages of brain birth, to parallel the two definitions of brain death, are discussed. An attempt is then made to map these various stages of brain birth and brain death onto a developmental continuum. Although the results hold biological interest, their ethical significance is less evident. Development and degeneration are not interchangeable, and definitions of death apply specifically to those who are dying, not those who are developing. I conclude that while a dual concept of brain death has proved helpful, a dual concept of brain birth still has problems, and the underlying concept of brain birth itself continues to be elusiv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脑死亡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77例临床怀疑脑死亡的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最终77例患者全部于最后一次脑血流灌注显像后24h内死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特点。结果15例(19.5%)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可见放射性分布,其中部分患者脑内可见明显放射性分布,其余患者可见少量放射性分布;62例(80.5%)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临床随访证实77例患者最终全部死亡。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是典型脑死亡的表现,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的患者一定不能存活,但脑内有放射性分布的患者并不预示患者存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甘酸代谢改变及意义 .方法 在 Marm arou大鼠 DBI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免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 .结果  DBI后 10 min Glu明显增加 [(19.0± 6 0 .9)μm ol· g- 1 ,P<0 .0 1],随后逐渐下降并于 2 4~ 72 h间达最低点 ,为 (6 .5± 1.0 )μmol· g- 1 ,72 h组出现回升趋势仍维持低水平 ;DBI后 2 4h c AMP下降至(5 .7± 1.9) nmol· g- 1 (P <0 .0 5 ) ,c GMP则升高为 (1.1±0 .3) nmol· g- 1 (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 (5 .0±1.0 ,P<0 .0 5 ) ;SBI后上述指标变化愈加明显 .结论 在DBI及合并 SBI后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发生变化 ,所引起的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应急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这在合并 SBI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m)Tc-MIBI脑显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脑胶质瘤患者、9例正常人、6例脑脓肿患者进行~(99m)Tc-MIBI脑SPECT显像。判断病灶有无异常摄取并根据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非肿瘤比值(T/NT),计算~(99m)Tc-MIBI脑显像对脑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T/NT比值在胶质瘤、脑脓肿及正常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51例显像为阳性,诊断灵敏度86.4%、特异性66.7%、准确率82.4%。15例非胶质瘤受检者有5例阳性。脑胶质瘤组T/NT比值为2.6±1.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1±0.2(t=3.6199,P<0.001)和脑脓肿组的1.5±0.5(t=2.1327,P<0.05)。结论用~(99m)Tc-MIBI脑SPECT诊断脑胶质瘤灵敏度高,可以有效地鉴别良恶性病变。99m  相似文献   

18.
兰德彬  唐渊  赵渝 《西部医学》2010,22(10):1823-18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分析3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分类,并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中双侧开颅27例,存活16例(48.5%),死亡17例(51.5%%)。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伤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术后植物生存2例(12.5%),重残2例(12.5%),中残4例(25%),轻残2例(12.5%),良好6例(37.5%)。结论迟发性血肿是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引起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处理正确,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甲基,4-羧基苯丙氨酸(MCPG)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自由落体致DBI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XB2,6keto-PGF1α,CAMP,CGMP等水平变化,以及应用硝酸镧标记电镜分析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改变,探讨MCPG对DBI的保护作用及及其机制。结果DBI后脑组织含水量增加,TXB2,CGMP,TXB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 BM)患者全脑放疗( WBRT)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以41例接受WBRT的B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对其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1~6个月进行总体认知评估,并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的BM患者(各12例)放疗前后的总体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41例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46±0.528 vs 27.585±0.290,P=0.006);放疗前无神经系统症状组,放疗后4个月MMSE减低最明显,其后有所提高,放疗后4个月与放疗前患者的 MMSE 成绩(29.125±0.579 vs 26.500±0.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有神经系统症状组放疗后4个月MMSE成绩提高,与放疗前(25.000±0.524 vs S27.500±0.3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WBRT对认知功能有损害,放疗后约4个月认知功能损害最明显,其后有所恢复。且放疗前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其放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变存在单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