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原载于<寿世保元>中的<药性歌括四百味>的整理与校勘,认为<药性歌括四百味>实用性很强,可以作为中医药教育、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书,不存在高深理论性与实际应用中不可逾越的鸿沟,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医疗保健事业仍具有十分鲜活的研究实用价值;并对作者龚廷贤的生平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嗜异症又称异食癖,是指对通常不作为食物的异物(如煤渣、泥土、墙泥、头发、指甲、砂石、肥皂、油漆等),有意识地挑选,难以控制地咀嚼、吞食的临床表现.以幼儿为多见,但也可见于成人.本症的描述,散见于中医古籍虫积、疳症等.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沈金鳌<幼科释谜>云:"爱吃生米面、炭、砖瓦,是脾胃疳."龚廷贤<寿世保元>:"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食茶、炭、咸、辣等物者是虫积."  相似文献   

3.
薛己 (公元1487~1559年),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父薛铠,字良武,弘治间任太医院医士,后为院使,擅长儿科.己幼承家学,以岐黄世业,旁通诸家,微词赜旨,靡不究竟.正德初年(1506年)补选为太医院院士,正德九年(1514年)任太医院御医,十四年(1519年),受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1530年),任太医院院使.己初为疡医,后以内科驰名,精究内、外、妇、儿、骨伤诸科.历事武肃三朝,号称国手.后人将薛己本人所撰医著及校正发明的医书汇编成册,并附录了大量薛氏治验方案,集成<薛氏医案>共24种,内容涵盖了祖国医学多个学科.其中薛氏所著的<内科摘要>是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著作,<正体类要>为伤科学中第一部内伤专著.他校注的著作也多为本科圭臬.如陈自明编著的<校注妇人良方>、钱乙著、严孝忠集的<钱氏小儿直诀>及王伦所著的<明医杂著>等,其中杜清碧的<敖氏伤寒金镜录>为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薛己久在禁中,所揽甚广,以己意而订古方,以医案而验治效,他对足三阴虚损的认识和治疗用方更是别具特色,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于半个世纪之前在上海读医校时,曾读过徐灵胎医著如<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慎疾皌言>等.以后在教学"各家学说"课时,再读徐灵胎各医书.1983年写"和青年中医谈治学"一文时,还引用<洄溪道情>中的"题山庄讲读图".数年前,又得到<徐大椿医书全集>.  相似文献   

5.
<周易>为五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构成,<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之作,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这两部巨著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两者对养生观均有较系统、精辟的论述,且观点鲜明.然而,<内经>成书于<周易>之后,故受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便有历代诸多医家"医易相通"、"医者,也"、"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之说.唐孙思邈云:"不知<易>者,便不足以以知医".明张景岳曰:"早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由此可见,<内经>的养生观源于<周易>.  相似文献   

6.
《伤寒医约录》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医约录》是陈修园早期著作,该书既转载了龚廷贤、徐大椿等人的医著,也包含陈修园自撰的韵文和医论,该书体现了陈修园早期的学术思想,其文献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玲珑医鉴》与濒临失传医著《寿世医鉴》同属晚清时期武陵地区中医药学著作,分别由秦子文和王文选两位著名医家著成。笔者在研究武陵地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及特色诊疗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两书有多条目录标题及内容相同或相似。由此笔者对《玲珑医鉴》和《寿世医鉴》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波  阕拄勇 《中外医疗》2008,27(16):75-75
隔下遥瘀汤出自晚清名医王清仁所著<医林改错>一书,王清仁在<医椿改错-方叙>指出:"立膈下遂瘀汤,治肚腹血.瘀症".在<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的 6项所治之症中,其中就有一项:"痛不移处,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自1995年以来,我们以膈下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胃脘痛5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后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是一部重要的临床医学论著,历代医家都将其奉为经典,纷纷予以注释、研究,冀从中探讨治疗规律者代有其人.俞昌,字嘉言,明末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号西昌老人,传世之作<尚论张仲景伤寒论>(简称<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合称<俞嘉言医学三书>,其学术思想对后世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1.
张瑜 《当代医学》2007,(24):80-82
古有"上医医国"之说.上医医国论最早出自<国语·晋语>: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辛弃疾亦有词曰:"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候诊>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用单方和对药联用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锡纯,号寿甫,为晚清著名医学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严谨,用药精良,特色鲜明,尤其注重单方独剂和对药联用的临床应用,对后学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清末著名医家傅松元远绍<内>、<难>、<伤寒>,近承七世家学,辨证精审,用药每以重剂见长,且善用古方,妙于化裁,临危之疾,多一剂而效,医名著于当时.傅氏所著<医案摘奇>,乃其一生临证之精华,多有益于后学者.  相似文献   

14.
陈素庵,河南开封人,南宋名医,精于妇科.<陈素庵妇科补解>是以陈素庵所著<素庵医要>中的妇科为蓝本,经其十九世裔陈文昭补解撰著,后由上海中医学会妇科学会文献组整理出版.  相似文献   

15.
寿胎丸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组成."寿胎丸"为固肾安胎之良方.本方用于安胎,颇有收益,并将治疗妇科病症胎动不安的体会整理如下.临床常见可分以下五型论治.  相似文献   

16.
劳树棠与《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清代乾隆年间.其医家类收书百余种(含附),共1 800多卷,可以说历代医学名著要籍基本上都被选入.它的编订首先要归功于全书的总纂官纪昀.不过,纪昀要宏观负责四部书籍,虽亦参与所选医籍内容提要的撰写,但具体编纂的主要协作者却是劳树棠等人.纪昀<重刻活人辨证序>云:"侍御劳镜浦……余每阅四库所收名医方论诸书,延侍御参校."  相似文献   

17.
乌鸡白凤丸临床新用(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鸡白凤丸系明朝<寿世保元>方,由人参、黄芪、白芍、当归、熟地、川芎、乌鸡、鹿角胶、天门冬、生地黄、鳖甲、银柴胡、芡实、山药、丹参、香附、鹿角霜、桑螵蛸、煅牡蛎组成.其主要功用是益气养血,调经止带,主治气虚血亏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酸腿痛、身体消瘦、阴虚盗汗,尤以对阴虚血热、月经提前、气虚崩漏、脾虚白带过多,产后恶露不止等症疗效更为显著[1] .笔者将其用于治疗遗尿、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取得较好疗效,此乃异病同治之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是我国古代群经之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渊薮,特别对中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易>道天地之经以载其度,而<素问>极天人之变阐诸经".天地之理,尽于<易>中,而"易"理又尽在医中.医易融汇,恰似乳水,博大而不飘渺、深邃而不虚无,医易同源,歧黄鸿术奇技,皆本于<周易>与<内经>.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讨论了眩晕、哮喘、妇人子满3种病症的辨证论治,其相应的处方都出自<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等医著,说明中医学的异病同治理论的实用性,进一步认识痰饮病的复杂多样性,提示后世医家重视经方、加以温习.  相似文献   

20.
正徐春甫(1520—1596),明代医家,字汝元,号东皋,安徽祁门人。嘉靖时医名甚著,曾任太医院医官。撰有《古今医统大全》,为综合性医书,其中对养生的论述主要见于《老老余编》和《养生余录》。所辑资料丰富,既引录历代养生大家古说,也有徐春甫阐发,对于今天的中医养生理论研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