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对15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mm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对中老年人脑卒中预测价值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 86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其中中年组7 635例,老年组3 232例,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脉压、平均动脉压均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校正其他因素及舒张压后,中年人脉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32.4%和100.8%,且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独立于收缩压;老年人脉压每增加10 mm Hg,脑卒中的危险增加9.1%,但不独立于收缩压。结论平均动脉压对中年人脑卒中的预测作用大于脉压,且独立于收缩压。脉压能在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水平上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信息,但不独立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3.
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人群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  方法 :对 2 5 5 3 7例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登记及测压 ,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关系。  结果 :人群总体脉压在 40~ 49mmHg(1mmHg =0 13 3kPa)时出现的频率最高 ,男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9)。对血压以外的其他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 ,脉压每增加 10mmHg ,冠心病危险中年人增加 5 1 5 % ,老年人增加2 3 9%。但进一步校正舒张压后 ,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正相关性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校正收缩压后 ,中、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均不再显著。  结论 :中、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虽然显著正相关 ,但其相关性不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在重视脉压的同时 ,应首先重视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脉压等血压相关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辽宁省彰武县5 208人进行一般情况、血压、脑卒中患病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其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脑卒中组男女脉压分布趋势一致.30岁后各年龄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脉压的增大,脑卒中OR值增加.结论 此地区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与脉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患病危险性随脉压增高而增加.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农村脉压分布特点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在农村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2004年辽宁省阜新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35岁),共41 676人,分析脉压在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血压水平分布频率,以及不同脉压水平脑卒中分布特点。结果(1)不同性别脉压分布最高频度均为40~49 mmHg;(2)随着血压的增高脉压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人群,脉压为40~49 mmHg分布频度最高,在血压Ⅰ级人群中脉压为50~59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Ⅱ级人群中脉压为70~79 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Ⅲ级人群中脉压为80~89 mm-Hg分布频率最高,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3)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分布频率逐渐增加。(4)校正其他因素后脉压为60~69 mmHg者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且独立于收缩压。结论脉压随着年龄和血压的增加而升高,脉压为60~69mmHg者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脉压 (P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 1991年 8月对山东省中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对AMI事件的发病进行随访登记。到 1999年底 ,110 0 8例中老年人共发生AMI 117例 ,应用Cox回归分析PP对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患者的PP均值[5 8.4 2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高于非AMI者的PP均值 [(5 0 .0 4mmHg) ,(P <0 .0 1)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 ,老年人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9.8% ;在每一舒张压水平 ,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5 .7%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PP不是AMI的预测指标 ,而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则是。老年人PP≥ 5 0mmHg者患AMI危险为PP 4 0~ 4 9mmHg者的3.2~ 3.3倍 ,校正舒张压后依然如此 ;PP <4 0mmHg者AMI危险有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PP为老年人AMI新的预测因子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AMI危险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相关。②老年人PP≥ 5 0mmHg应作为AMI危险的界值 ,且PP 4 0~ 4 9mmHg时AMI的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个体血压水平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10年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平均舒张压水平在55岁以前呈上升变化,在55~64岁组呈轻度下降;(2)1992年与200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例如1992年45~54岁与2002年45~54岁),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10年间总的高血压患病率由27.6%增加到48.8%,55~6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4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幅度最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65~岁组的ISH所占比例最高,达61.8%;(4)1992年血压在120/80 mm Hg以下、120~129/80~84 mm Hg、130~139/85~89 mm Hg 3个亚组的人群到2002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2.2%、44.7%和64.3%.结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目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较10年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高;随年龄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增加;血压在120~139/80~89 mm Hg的亚组人群10年后的高血压发病率,与血压在120/80 mm Hg以下的亚组人群相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和查询病例资料等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136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82例。结果脉压≥80mm Hg(1mm Hg=0.133kPa)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MAP<80mm Hg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舒张压控制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MAP的增加,脑卒中患病危险程度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1.053、2.987和1.024。以MAP≤75mm Hg和≥95mm Hg为节点,与≤75mm Hg比较,≥95mm Hg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程度增加(OR=2.971,95%CI:1.097~8.050,P<0.05)。结论 MAP可以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来预测血压控制不良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AP建议控制范围与正常成人MAP正常值不同。除MAP外,老年和伴有糖尿病也对脑卒中的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 850例离退休老年人集中体检,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计算脉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指数(PPI),按PPI分为≤0.400、0.401~0.500、0.501~0.600和>0.600四个水平,记录不同水平PPI中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例数.发现患两种心脑血管疾病者在不同水平PPI者中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所占低水平PPI比例,随PPI增高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率均增加(P<0.05).认为PPI反映了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并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