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浩  赵现伟 《安徽医药》2015,36(10):1197-1199
目的 通过研究输卵管妊娠和正常妊娠子宫及双附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动脉、子宫螺旋动脉、附件区包块内及周边血流信号,并测定血流频谱的阻力指数(RI)。同期采用同样方法检查30例正常早期妊娠的患者。结果 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可疑输卵管妊娠进行诊断,结合子宫动脉血流平均RI值、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显示率及附件区包块有无滋养层动脉血流这3项指标检测结果,以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标准,最后诊断输卵管妊娠的准确率为93.4%。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附件相关部位血流动力学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为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s)对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6例(宫内妊娠组152例,输卵管妊娠组174例)停经4。6周的宫内早早孕及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病例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宫内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输卵管妊娠组。(2)宫内早早孕组子宫内膜区螺旋动脉血流频谱:RI〈0.5,141/152,92%;输卵管妊娠组螺旋动脉血流频谱:RI〉0.5,150/17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宫内妊娠组患者宫内滋养层血流信号显示率92%(140/152),输卵管妊娠组未检出宫内彩色滋养层血流信号(0/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输卵管妊娠组附件区囊壁探及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检出率35%(62/174),高于宫内妊娠组(11%,18/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输卵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列为首选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及其血流对宫内外早早孕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187例处于怀孕早期孕妇(35d左右)经阴道的方法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其血流、附件区包块血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最终妊娠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宫内早孕时子宫内膜厚度常〉1.5cm,血流阻力指数为RI〈0.5,附件区无异常包块;宫外孕时子宫内膜厚度常〈1.5cm,血流阻力指数为RI〉0.5,附件区见包块呈“输卵管环”特征性改变,内见血流信号丰富的低流速低阻(RI小于0.5)动脉频谱。结论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及其血流指数、附件区声像图特点可对宫外孕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依次行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比较和分析2种不同超声检查方法临床诊断符合率及附件包块、包块血流、盆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经腹超声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输卵管环”显像率、滋养层血流频谱以及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附件包块、包块血流以及盆腔积液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于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具有较为准确的诊断能力,为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08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于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附件区包块及妊娠黄体的二维灰阶声像图、血流分布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其中孕囊型25例,输卵管环型55例,包块型28例,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周边血流的PSV值与RI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及附件区异位妊娠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及RI值进行分析。结果未破裂型140例,占76%,已破裂型44例,占24%。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100%。异位妊娠未破型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在异位妊娠处观察到壁厚、略毛糙的近环状回声的异位妊娠囊,直径为10~43mm不等,CDFI示断续的环状血流信号,RI值0.32~0.40;流产型声像图特征为于附件区观察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回声;CDFI示肿块内部探测到少许血流信号,RI值0.40~0.53。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异位妊娠简便、准确、安全且可重复检查,为早期诊断本病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流产型异位妊娠及卵巢黄体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TVS)检查的灰阶图像及血流频谱特征,探讨CDTVS在流产型异位妊娠及卵巢黄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及病理、随访证实的育龄妇女附件区包块、盆腔声像图及血流频谱特点,从包块的位置、回声、形态、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盆腔积液,血流信号及RI,子宫回声改变等方面,结合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月经周期比较流产型异位妊娠与卵巢黄体的超声特征.结果 55例附件区包块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流产型异位妊娠30例,单纯卵巢黄体破裂20例,妊娠并黄体(未破)5例,流产型异位妊娠、卵巢黄体和妊娠合并黄体的灰阶图像及血流频谱特点、月经周期及β-hCG各有特异性.结论 通过CDTVS检查,对附件区包块的位置、回声、形态、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盆腔积液,血流频谱及子宫等声像图特征的分析,结合β-hCG及月经周期能避免误诊流产型异位妊娠与卵巢黄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血流图像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中选取45例作研究组,同期选取4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均予以阴道彩超、腹部彩超检查,就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估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的阴道彩超血流图像。结果①阴道彩超对本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的检出率是95.56%,腹部彩超对本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的检出率是80.00%,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 <0.05);②研究组受检者的子宫动脉RI值、滋养动脉RI值分别是(0.93±0.03)、(0.47±0.02),分别高于对照组受检者的子宫动脉RI值(0.80±0.05)、滋养动脉RI值(0.38±0.04)(P <0.05)。结论阴道彩超血流图像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血流图像清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显像对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异位妊娠组148例与妊娠黄体组117例进行对比,观察附件区异常回声区的血流情况,并根据血流频谱:PSV、RI等指标来判断。结果异位妊娠组包块周围及内部血流呈条状、点状血流的占73.0%,呈无明显血流的占10.1%,PSV(13.3±9.6)cm/s;RI(0.43±0.08)。妊娠黄体组周边血流供应呈环状半环状的占97.4%;PSV(33.2±8.2)cm/s;RI(0.41±0.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附件区包块的血流分析,能有效鉴别早期异位妊娠及妊娠黄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诊断异位妊娠,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临床怀疑异位妊娠的247例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47例异位妊娠,手术病理证实与超声诊断一致者241例,误诊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7.6%。其中输卵管妊娠237例,占98.3%;卵巢妊娠2例,占0.8%;阔韧带2例,占0.8%。241例中未破裂型30例,CDFI示21例周边血流较丰富,9例周边有星点状血流信号,大部分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血流频谱,RI≤0.5。流产破裂型并盆腔积液211例,CDFI示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或无血流信号。结论术前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方法 36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全组取左乳内动脉(IMA)36例,双侧IMA8例,左桡动脉(RA)19例,右桡动脉(RA)4例,双侧RA10例。结果 术后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7%),25例(97.3写)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在肾移植供肾动脉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腹壁下动脉进行极动脉、副肾动脉的重建,采用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对供肾动脉属于2、3支类型的肾脏进行血管重建。结果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外科并发症。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血肌酐逐渐下降。1例于1个月时降至正常。1例徘徊在180.0μmol/L,3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彩超显示各支动脉均通畅,移植肾血液供应丰富、均匀。结论采用髂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体外重建供肾动脉的方法,可有效修复肾动脉畸形以及肾动脉过短的供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管重建的方法,血管并发症较低,可有效应用于肾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112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2组,比较其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使用导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使用导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X线暴露时间短、节省费用,是一个安全、可行、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33具尸体,胃后动脉出现28例,出现率为84.85%。本组共出现胃后动脉32支,其中起于脾上极动脉的17支(53.13%);起自脾动脉近侧1/3的5支(15.63%);中1/3的7支(21.88%);远侧1/3的3支(9.38%)。胃后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28±0.10(0.1—0.5)mm。本文为解剖学和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足背动脉穿刺在ICU采血中的有效性。方法对ICU210例危重患者采取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并对采血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3组采血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次为股动脉64.29%、足背动脉92.86%、桡动脉71.43%。(x2=20.05,P〈0.05)。结论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比桡动脉、股动脉明鼎要小,既能及时反映患者的内环境的状态及病情变化,又能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症状采取及时的处理,并且方便护士操作,节约护士的T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T作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韦国桢  蒋国民 《江苏医药》1998,24(3):164-165
采用明胶海绵微粒与碎块行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法治疗22例大咯血,一次成功率为91%,随访3个月的止血成功率95.5%。该法是用明胶海绵微粒对末梢血管和用明胶海绵碎块对主干先后栓塞的方法,同时阻断其丰富的末梢血管网络,切断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分流(B-P分流)的通道及主干血流,使栓塞更完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一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损伤.方法 以临床检验血气分析为例,比较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程度.结果 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51%,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2.62%.桡动脉组对穿刺部位损伤程度为1.16%,股动脉组对损穿刺部位伤程度为8.33%.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新生儿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能减少创伤和护理工作时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92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之间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的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越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结论 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