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外的具有特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因瘤细胞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和NK细胞相关抗原 ,故称之为NK/T细胞淋巴瘤 ,在 2 0 0 0年新版的WHO分类中将原发于鼻的NK/T细胞淋巴瘤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 ,而将原发于鼻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称为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上呼吸道是NK/T细胞淋巴瘤的好发区域 ,该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特别是四川地区。我们对我科过去 19年中确诊为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 14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 ,以了解四川地区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临…  相似文献   

2.
鼻耳部砂粒性骨化性纤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澄清砂粒性骨化性纤维瘤(psammomatoidosifyingfibroma,POF)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和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56年6月~1996年12月40年期间的31例POF的组织切片,临床和病理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作网织纤维染色、Mason三色染色(MS)和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染色(AP),5例作波纹蛋白,结蛋白,上皮膜抗体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1例作了透射电镜。结果11例完整标本有薄壁骨壳和大小不等的囊腔,触之有砂粒感。组织学上,肿瘤中心区有丰富的肿瘤性间叶细胞和大量的砂粒骨,无骨小梁。肿瘤和正常骨之间有“三带”(肿瘤反应性骨增生正常骨),反应性骨增生带可不明显,肿瘤附近骨组织有被吸收、消失乃致肿瘤进入软组织的现象,但无恶性浸润的性质。12例复发。无转移。本瘤好发出血和囊性变。结论鼻耳部POF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不同于骨化纤维瘤和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独立实体,因为有一定的侵蚀性,可复发,治疗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O)为一小分子自由基气体,带有不成对电子,具有“顺磁性”,不仅其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且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O与多种疾病、特别是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在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NO水平测定的基础上,对50例喉癌...  相似文献   

4.
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危害,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由于病变部位位于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和枢纽部位,组织学类型多样,部位深在,病变观察困难,患者预后不佳,其危害性大,致残率、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9666例鼻咽喉部肿瘤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鼻、咽、喉肿瘤发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华西医院病理科在1984~1999年间全部经病理诊断的9666例鼻、咽、喉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①良、恶性肿瘤之比为1:8.6,在鼻咽部为1:62.0;②良性肿瘤21种,以乳头状瘤、血管纤维瘤和血管瘤多见;③恶性肿瘤25种,癌和肉瘤之比为11.98:1,以分化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最多见;④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良性肿瘤者约长10岁,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⑤良性肿瘤以口咽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最常见;恶性肿瘤以鼻咽癌为主,肉瘤以鼻腔淋巴瘤最常见。结论 鼻、咽、喉肿瘤的发病年龄、性别和部位与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于以鼻咽癌(NPC)组织病理类型作为预后指征认识不一,但多认为按WHO分类标准,Ⅱ、Ⅲ型NPC对放疗敏感预后较好。相对于鼻咽部表面区域,NPC活检标本极为微小,可能不确切的体现NPC组织病理特征。同时NPC细胞的异质性也可导致病理分类错误。该文对复发NPC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类型异质性进行研究,依据WHO分类标准,对术前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类型与手术切除标本的5个活检区域病理分类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活检标本面积平均13.9平方毫米,小于鼻咽表面积的1%。在26例NPC大体标本中,57.7%为单一病理…  相似文献   

7.
喉部肿瘤AgNOR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银染技术对44例喉癌,7例喉乳头状瘤,8例喉正常粘膜的石蜡切片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喉癌,喉乳头状瘤,喉正常粘膜之间AgNOR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AgNOR含量与喉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分析有随访资料的30例喉癌患者AgNOR含量,发现术后3年内死亡的13例和仍存活的17例病人癌组织中AgNOR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AgNOR含量可作为喉良恶性肿鉴  相似文献   

8.
中线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Midlinenon-Hodgkln’sMalignantLymphoma,MNHL)是发生在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软硬胯、咽及喉等中线部位的一种结外型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证实,P53基因突变是许多人类恶性肿瘤发展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人们发现P53基因的改变与头颈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我们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NHL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与MNHL的临床表现、细胞类型、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在材料来源材料取自1991~1997年我院收治的MNHL患者的活俭样本20例,…  相似文献   

9.
研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中β-葡萄糖着酸酶(beta-glu-curonidase,β-GD)活性变化。采用微量比色法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人和头颈部良性疾患者各40例上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中β-GD活性,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血清中β-GD活性差异无显著性;上呼吸道分泌物中β-GD活性在健康人群组与良性疾患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而恶性肿瘤组则明显升高,与前两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若以正常对照组的均数加两个标准差为阳性判断标准,则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92.5%和100%。晚期、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β-GD活性较早期、未发生转移者升高更明显。对6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β-GD活性进行一年的动态监测,其变化气临床症状相一致。实验结果提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β-GD活性的检测可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分级、疗效评估及判断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的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头颈肿瘤在围手术期的确诊率。方法 随机对30例头颈肿瘤患者的区域性颈部包块或淋巴结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尤其是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分析,确定头颈肿瘤的组织细胞学类型,为头颈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术式、切除范围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1次性取材成功率为93.33%(28/30),组织学确诊率为93.33%(28/30)。活检过程顺利,仅1例因穿刺部位出现局部血肿需要加压包扎,其他患者均无特殊处理。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改变了以往术中直视下凭经验判断头颈肿瘤良恶性及术中冰冻确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的传统方法,间接减少了切缘阳性率、切端残留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功能性外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泌的激素暂时未能确定者。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肿瘤生物学行为,鼻神经内分泌癌可参照喉的同类肿瘤将其分为三种类型:高分化NEC(类癌),中分化NEC(非典型类癌)和低分化NEC(小细胞和中等细胞NEC)。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上呼吸道及耳肿瘤术语(1991)推荐使用:典型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类癌瘤),  相似文献   

12.
涎腺肿瘤     
涎腺增大常由炎症或其他非肿瘤因素所致。涎腺肿瘤占头颈部所有肿瘤的3%,而其中大约85%的肿瘤发生在腮腺。一般而言,80%的腮腺肿瘤,50%的下颌下腺肿瘤,25%的唾液腺肿瘤是良性的。来自于舌下腺的肿瘤非常少见并且大部分是恶性的。对于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而言,根据临床生物学行为判断其组织学范围是非常困难的。不同的分类和患者的数量在单个中心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鼻、咽、喉肿瘤发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华西医院病理科在 1 984~ 1 999年间全部经病理诊断的 9666例鼻、咽、喉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①良、恶性肿瘤之比为 1∶8 6 ,在鼻咽部为 1∶62 0 ;②良性肿瘤 2 1种 ,以乳头状瘤、血管纤维瘤和血管瘤多见 ;③恶性肿瘤 2 5种 ,癌和肉瘤之比为 1 1 98∶1 ,以分化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④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良性肿瘤者约长 1 0岁 ,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⑤良性肿瘤以口咽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最常见 ;恶性肿瘤以鼻咽癌为主 ,肉瘤以鼻腔淋巴瘤最常见。结论 鼻、咽、喉肿瘤的发病年龄、性别和部位与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NakanishiY…Cancer.-1995,75(7).-1657~1662在人类多种器官中,常可见到中心性癌及第二原发癌。Slaughter等学者提出“区域癌症化”(fieldcanoe-rization)理论来解释在同一解剖区域发生另一件癌。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常发牛多中心性鳞癌。为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53产物一P3蛋白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多中心性鳞癌及其癌周上皮中的表达,选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所40例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鳞癌患者95份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计男33例,女7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岁;原发部位分别位f食管、舌、目咽、下咽、喉、牙龈…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鼻腔及鼻窦具有复发和恶变潜能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根据上皮形态分为3种类型: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生性乳头状瘤和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本文从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分别对3种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颅底额眶部肿瘤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4例经眶外侧入路手术的颅底额眶部肿瘤,其中2例术中应用了CO2激光,结果表明该部位恶性肿瘤尤其合并感染的病例,术中配合激光手术不仅可预防炎症蔓延,亦可延缓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期上呼吸道CT扫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是治疗OSAS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在无明确阻塞部位定位诊断的情况下 ,UPPP总有效率只有 5 0 %左右〔1〕。术前对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部位做出正确估计是实行有针对性的手术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对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发作时的上呼吸道状态进行观察是最直接和比较可靠的定位诊断方法。我们应用螺旋CT对此类患者在OSA发作时的上呼吸道进行连续螺旋扫描 ,以了解OSA发作时上呼吸道发生阻塞的部位 ,报告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18.
薛维喜  陈常召 《耳鼻咽喉》1999,6(6):353-355
544例腮腺我形性腺瘤中,恶性18例,占3.3%,其中癌变16例,原发性恶性多形性腺瘤2例。除细胞间变外,具有肿瘤的侵袭性及快速增殖的特征:包膜浸润、侵犯邻近组织、血管内瘤栓、核分裂象增多等对诊断更有意义。在526例良性瘤中女性多见,计有315例,占59.8%。年龄多为20~52岁;而此瘤伴癌变者16例中以男性居多11例,占68.8%,常见于50岁以上。组织学类型,示分化癌居多,占43.7%,而腺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将1979-1987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15例声门上上型喉癌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喉癌大体形态、组织大块连续切片、石蜡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发现,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肿瘤边缘生长方式均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将其综合分析,可做为此型喉癌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特别是N0患者)的预测,并可作为确定颈部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40例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大上皮样细胞型25例,小淋巴样细胞型12例,梭形细胞型3例;肿瘤细胞VIM、S-100、HMB45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为一种较少见的黏膜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耳鼻咽喉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