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CBA)和切割球囊联合血管内放射(IBT)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组的疗效。方法 对41例支架内再狭窄患47处病变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2例14处病变,仅以普通球囊扩张治疗;CBA组14例15处病变,主要以切割球囊治疗;CBA+IBT组15例18处病变,以切割球囊联合血管内放射治疗为主。随访6-8mon,观察终点为观察期间出现心绞痛(AP)伴随同以往相似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梗死(MI)、目标血管病变处的血运重建(TLR)、非目标血管病变处的血运重建等(NTLR)。如无以上情况,则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3组的参照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即刻所得(AG)、后期丢失(LL)、丢失指数(LI)等参数,并观察其再再狭窄(RRS)的情况。结果 3组的AP、MI、TLR、NTLR的发生率相似,无显性差异(P>0.05);而CBA组和CBA+IBT组的LL、LI、RR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BA组的A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并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CBA和IBT均能有效的防治IRS,CBA的疗效似更优于CBA+IBT。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近期疗效.方法 28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36~78岁,平均(54±7.2)岁.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8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20例.共有再狭窄病变31处,其中前降支16处,回旋支8处,右冠支7处.再狭窄距前次介入治疗时间2~13个月,平均(6.2±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采用常规步骤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行冠状动脉切割球囊扩张术.结果 28例患者31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27例30处病变手术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6%.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失败1例的原因为病变血管迂曲,球囊不能通过病变.1例术后2个月出现心绞痛,选择外科搭桥术.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 12例冠心病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5 4± 6 )岁的 15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1.7% (11/ 12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3.3% (14/ 15支 )。未出现死亡、急性 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6± 7) %降至术后的 (2 8± 9) %。术后随访 1~ 10个月 ,有 2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临床以来,在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接受支架置入患者数目的增多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以及血管内超声(IVUS)等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且成为制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而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应用PT-CA 支架植入,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急诊PTCA 支架达到再灌注较溶栓治疗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术前心理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的护理,总结有助于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4例取得成功,2例发生轻度内膜撕裂,经置入支架后夹层被封闭;其中11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仅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术中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血压的变化;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防止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有助于手术全面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或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4例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者2例(其中1例经颈和股静脉双途径穿刺破膜后进行)和内支架置入术者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毕下腔静脉压力即刻由术前的(33.25+1.71)cmH2O降至(19.25+L 01)cmH2O(P<0.001),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1.5个月),患者均无任务不适.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原下腔静脉狭窄处或内支架中的血流通畅,无并发症.结论PTA或内支架置入术者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具有创作性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再狭窄的问题是限制这一手术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在过去20年中一直困扰着全球的心脏病学家,患者因此需要进行额外的治疗。大约25%的患者需要重复进行血管成形术或者搭桥手术。常有报道显示再狭窄在血管成形术后6个月的发生率高达60%。即使置入支架,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的发生率也高达30%。尝试克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杰  周石  蒋天鹏  许敏  王黎洲  李兴 《江苏医药》2013,39(11):1298-1300
目的 探讨Advance 18 LP长球囊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患者(28条患肢)采用Advance 18 LP长球囊(直径2-4 mm,长度10 cm)行膝下动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评估术后7d及1个月踝肱指数(ABI)变化.结果 28条患肢术后7d及1个月ABI值分别为0.71±0.11和0.62±0.14,明显高于术前的0.26±0.14 (P<0.05).结论 采用Advance 18 LP长球囊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造成的血管壁细胞过度增殖模型上.观察到用CGRP(8μg·kg-1·d-1)治疗可有效地抑制血管壁细胞计数的增加,减轻其DNA合成(3H-TdR参入反映)和蛋白质合成(3H-Leu参入反映)的增加程度.表现了明显的抗血管壁细胞增殖作用。实验结果提示:CGRP作为血管成型术的辅佐剂.对于防治再狭窄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中的基质Gla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mRNA动态表达及曲匹地尔(Tra)对其的影响。方法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后1d,7d,14d和21d处死动物,以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大鼠胸主动脉mRNA,用合成的两段针对基质Gla蛋白基因的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同时以GAPDH作为对照,检测血管中平滑肌细胞的MGP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的1d,7d和14d,MGPmRNA的表达逐步升高,血管损伤后14d左右其表达开始降低。Tra(40mg·kg-1·d-1,ip)在各个时间点均能明显阻抑该蛋白的mRNA的表达。结论血管内膜损伤后,MGPmR-NA表达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Tra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增殖可能与其抑制MGP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