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至1980年,我们对收治入院的部分血吸虫病患者于治疗前进行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对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了总补体(CH_(50))活性测定。同时还检测了健康人作为对照,其结果如下:1.细胞免疫机能检测,采用全血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体内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皮肤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健康成人45名,淋巴细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用以研究、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的方法有体内和体外两种,植物凝集素(PHA)皮肤试验是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方法之一。PHA是一种很强的非特异性有丝裂原,在机体内可促进局部淋巴细胞转化,从而释放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3.
1975年我们曾采用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自菜豆提取的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作为非特异性有丝分裂促进因子,证明鼻咽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远较正常人为低,提示鼻咽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降低。鉴于采用单一的试验来  相似文献   

4.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是在1955年由劳伦斯(Lawrence)首先发现的。它是从免疫淋巴细胞获得的提取物。注射转移因子能使结核菌素(OT)及二硝基氯苯(DNCB)皮肤试验(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实验)由阴性转变为阳性,转移因子能把细胞免疫性从供者转移给受者,从而使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T细胞功能测定,常用T细胞增殖试验,其原理是:T细胞表面含有有丝分裂原受体,能接受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 anA)和美州商陆(PWM)等有丝分裂原的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其中3H-T dR掺入法的原理是:在淋巴细胞接受有丝分裂素刺激发生转化过程中,将氚胸腺嘧啶核苷(3H-T dR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炎属于免疫性疾病。本文试将我们对慢性肾炎及尿毒症的植物血凝素(PHA)皮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玫瑰花结试验,IgG、IgA、IgM 的几项测定结果进行小结如下:方法1、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按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7.
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是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法之一;国内外已有很多临床应用的研究报告。我们尚未见国内大系列恶性肿瘤病人应用PHA皮试的有关报告。为了观察PHA皮试在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活性的价值,自1979年9月至1980年4月,我们研究了正常成人140例,良性肿瘤19例和各种恶性肿瘤223例的PHA皮试反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医学》1979,(1)
近年来,我院共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531例。男性300例,女性231例,其中健康人47例,良性疾病353例,恶性疾病131例。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摘要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所用淋巴细胞培养液为0.5%水解乳蛋白汉格氏(Hank′s)液,加20%小牛血清及一定量的植物血凝素(PHA)等。所用PHA为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出品的结晶粉剂。4毫升培养液加全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活性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取31例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的刺激下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分泌活性。结果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的IL-2分泌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被检31例患者的IL-2活性为0.49±0.09,对照组为0.64±0.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的IL-2分泌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0.
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是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法之一,本试验简易、安全、实用,适用于基层推广应用。虽然1978年广州召开PHA皮试标准化座谈会,但至今PHA皮试用量各家报告差别甚大,自10微克至100微克不等。此外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受手术、化疗的影响很大;为动态观察和预测他们的免疫功能,必须确定适宜的检测时间,才能正确反映患者实际免疫功能。所以作者进行下列工作,以提供恶性肿瘤PHA皮肤试验适宜的检测剂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红宁肝泰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完全拮抗免疫抑制剂环磷酶胺(CY)所致的MΦ吞噬功能下降,提高正常小鼠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的阳性率,体内外协同植物血凝素(PHA)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提示红宁肝泰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对人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抗-PEA血清的中和作用。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的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确定PEA对淋巴细胞的非毒性剂量范围。抑制实验分为对照组、4个不同浓度PEA组及抗血清预处理组6个组。非毒性剂量范围内不同浓度的PEA、植物血凝素(PHA)与淋巴细胞37°C、5%CO2共同温育48 h,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结果PEA对淋巴细胞的非毒性剂量范围为0~800 ng/m l。PEA浓度在50~400 ng/m l,对淋巴细胞转化存在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抗-PEA血清可完全中和PEA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毒性剂量的PEA对淋巴细胞转化存在抑制作用,抗-PEA血清具有保护性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随着近代免疫学的发展,使相应建立起来的细胞免疫检测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均和细胞免疫有关。因此,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自1978年6月至1979年5月,应用 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健康成年人进行了细胞免疫功能的测  相似文献   

14.
我科应用国产转移因子(TF)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14例和无症状HBsAg 携带者11例.用法是每周2次,每次2ml 含4×10~3白细胞提取物,腋窝皮下注射,10周为1疗程,间歇2周,共1~2疗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14例HBsAg 及抗—HBc 均阳性,治疗后13例HBsAg 阳性(P>0.05),10例抗—HBc 阳性,2例未查;治疗前肝功能异常者9例,治疗后异常者8例(P>0.05);治疗前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BT)6例偏低,E—玫瑰花结试验(E—RFT)2例偏低,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8例弱阳性,治疗后LBT3例偏低,E—RFT3例偏低,PHA 皮肤试验5例弱阳性.1年追踪结果,复查其中8例,4例SGPT 恢复正  相似文献   

15.
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是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体内方法之一。我们于1980年4月~8月,对不同年龄的健康人650例,采用不同剂量的PHA液进行皮肤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的改变对抗癌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非特异性刺激淋巴细胞,分别培养0d、1d、2d、3d、4d、5d,加入抗癌药,用MTT法检测抗癌药对淋巴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淋巴细胞对抗癌药的敏感性随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的增强而增高。结论抗癌药对细胞的抑制率与细胞转化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植物血凝素(PHA)是一种低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属于高分子糖蛋白类,有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注射于皮内可引起红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我们应用PHA66.7μg/0.1ml作皮试,对聊城地区城乡健康小儿和在临床上对患儿进行非特异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其结果如下: 检测对象系我们地区城乡1个月~12岁健康小儿和病儿。方法采用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PHA冻干粉剂,临用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1ml含PHA66.7μg的皮试液,将此液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24小时观察测量皮肤红斑直径>6.67mm者为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植物血凝素(PHA)皮试检测迁延性、慢性肝炎病人和正常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应用剂量10微克时,迁延性、慢性肝炎病人皮试反应强度是9.6±0.7毫米,正常人反应强度为15.4±0.4毫米,其差异非常显著,说明迁延性、慢性肝炎病人部分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作者认为PHA应用剂量以10微克为宜,皮试平均直径小于9毫米者属阳性低反应。它与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较一致,且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估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 8 0年代以来 ,发现可用CD3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作为特异性刺激原激活T淋巴细胞 ,诱导有丝分裂反应 ,促进细胞因子产生[1] 。以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本课题探讨CD3单抗单独或协同非特异性刺激原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转化、细胞因子产生情况。一、对象与方法1 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的分离 :健康献血员 18名 ,每人取静脉血 8ml用肝素抗凝 ,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淋巴细胞 ,制成 1× 10 9/L细胞悬液待用。2 CD3单抗细胞增殖转化作用的测定 :将PBL悬液 10 0μl分别与同体积浓度为 10 0mg/L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照射治疗对皮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只健康小白鼠和15只家兔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实验采用波长10.6滋m二氧化碳激光。分别取血清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解剖后取出胸腺和脾脏称重;在背部注射植物血凝素(PHA)做皮试观察红斑反应,并进行皮肤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激光照射后,血清IgG含量、胸腺和脾脏重量、PHA皮试反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照射区皮肤切片病理组织学检查为一过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3天后即基本消退。结论:本实验提示所用的CO2激光剂量对实验动物的皮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方面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