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PM下肢功能训练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PM实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34例)两组进行对比,CPM实验组应用CPM装置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CPM,只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鼓励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两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CPM实验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对着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者应用CPM装置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下肢功能训练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9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2组进行对比,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只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鼓励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2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病人共450例,以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且病人的经济负担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将2014年7—12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2组患者在采用不同评分方法的适宜性、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的评分方法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有效提高了护士对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周丹丹 《妇幼护理》2023,3(8):1892-1894
目的 研究预防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时间 段在我院的 80 例神经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 组的凝血指标(PT、aPTT、TT、Fbg、D-D)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 5.00%和 25.00%(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生活质量和凝血指标,提高护 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程妍 《妇幼护理》2024,4(7):1682-1684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 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 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肢疼痛、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肢的疼痛与肿胀, 提高患者对血栓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下肢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24例,随机分对照组和CPM组,观察术后1、2、3和4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尿液羟脯氨酸(HOP)的变化.结果CPM组与对照组比较,血ALP和尿HOP检测指标差异显著.CPM可增加血ALP的浓度和尿HOP的合成.结论CPM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式压力充气泵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31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21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Hb、PLT、D-D的变化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换术后6 d的PLT低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d的下肢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DVT检出率低于对照组,DVT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够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PLT和D-D,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用持续被动运动的疗效。方法 将 3 6例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为主 ,辅以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只接受辅助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采用持续被动运动并辅以综合康复治疗是治疗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40例复杂"股骨或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外伤时间〉3周)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作为观察组,骨折术后48 h始接受常规口服利伐沙班,每日1片,应用4周,期间参考D-二聚体变化,定期复查颅脑CT。选取2005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骨折术后未常规抗凝治疗。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观察颅脑出血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颅脑出血发生,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6/120),对照组为30.0%(3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空气波治疗仪对腰椎术后病人肢体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情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腰椎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第1天,双下肢应用POWER空气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双下肢静脉管壁光滑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病人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和腓肠肌压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8.7~17.5,P〈0.01)。治疗组治疗2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4、31.2,P〈0.01)。结论空气波治疗仪能明显减少腰椎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应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进行物理治疗,2组均在固定时间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足底静脉泵运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帮助,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7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活动度和畸形评分。结果术后7 d,研究组HAMA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HHS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畸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效果显著,可改善下肢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A)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HA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VT预防相关知识得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腓肠肌疼痛(Homan征)发生率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DVT预防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6.5±10.8)分,高于对照组(80.8±11.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22);干预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6%,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5);干预组Homan征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为1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组DVT发生率为7.1%,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结论:协同护理能够提高老年HA术后患者DVT预防相关知识水平,改善髋关节功能,对预防患者下肢DVT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