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结石病患者胆道系统的螺杆菌D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近来 ,螺杆菌属细菌与胆道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并在胆固醇结石中检测到细菌DNA。为进一步研究胆囊结石病与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胆石、胆汁 ,胆囊黏膜行螺杆菌 16SrRNA基因检测。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9例胆囊结石病患者。胆汁和胆囊黏膜标本接种于需氧、厌氧和非选择性微需氧培养基培养。利用两对特异性的螺杆菌 16SrRNA基因引物对患者的胆石、胆汁、胆囊黏膜标本行nested PCR扩增 ,利用特异的螺杆菌DNA探针 ,对PCR产物行Southern杂交检测 ,并对 1例胆囊黏膜PCR产物直接测序 ,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标准螺杆菌株序列作比较 ,采用Neighbor joining法绘制种系发生树。氧化酶法测定胆石胆固醇含量。 结果 胆汁和胆囊黏膜标本经需氧、厌氧、微需氧培养 ,未发现螺杆菌生长。 2 9例胆石标本nested PCR分析 ,2例阳性 (6 .9% ) ,2 3例胆汁中 9例阳性 (39.1% ) ,2 9例胆囊黏膜中 2 2例阳性 (75 .9% )。PCR阳性的标本Southern杂交均为阳性。 1例胆囊黏膜标本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 ,证实为螺杆菌属细菌。 2 9例胆囊结石的平均胆固醇含量为 (6 2 .2± 3.8) % ,PCR结果阳性的 2例胆石为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结论 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胆汁及胆囊黏膜中 ,胆道系统螺杆菌感  相似文献   

2.
宋国栋  陈剑秋 《山东医药》2009,49(34):35-36
目的探讨胆管系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胆囊结石(结石组)、19例胆囊息肉(非结石组)患者的胆汁及胆囊黏膜中的HP。结果两组胆囊黏膜、胆汁HP阳性率(20.6%、48.6%;26.3%、55.0%)比较,P〉0.05。结论单纯HP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32例,年龄22 ~76[平均(48.60±12.36)]岁,根据是否发生PCS将患者分为PCS组和非PCS组,采用Giemsa染色、HP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法检测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观察胆汁HP IgG和HP PCR结果.同时,选取同期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3例为对照组,年龄25 ~79[平均(49.50±12.62)]岁,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异同,以及PCS组和非PCS组患者之间参数异同.结果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胆囊黏膜Giemsa染色、胆囊黏膜HP免疫组化和HP PCR、胆汁HP IgG和胆汁HP PCR方法检测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S组患者胆囊黏膜Giemsa染色、胆囊黏膜HP免疫组化和HP PCR、胆汁HP IgG和胆汁HP PCR方法检测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PCS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形成和其胆囊切除术后PCS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对胆石症患者胆汁幽门螺杆菌脱氧核糖核酸(H.pylori DNA)及磷脂酶A2(PLA2)活性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胆石症行ERCP胆管取石+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外科胆管取石行T管引流术患者60例(符合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和胆汁H.pylori DNA阳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H.pylori DNA阴转率及PLA2活性下降程度。结果观察组H.pylori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第1天PLA2活性无明显差异;引流第8天PLA2活性均下降,且观察组抗H.pylori后PLA2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H.pylori治疗能提高胆石症患者胆汁H.pylori DNA阴转率,降低PLA2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和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标本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差异,探讨Tregs及巨噬细胞在H.pylori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1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标本中,H.pylori阳性89例,H.pylori阴性79例,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病理标本中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标本中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1);在H.pylori阳性病变组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与胃溃疡组比较,Tregs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噬细胞在胃溃疡组中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在H.pylori阴性病变患者中,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后Tregs及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显著增加,前者抑制黏膜局部免疫反应,后者增加局部黏膜损伤,两者浸润差异及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H.pylori感染后产生不同病变结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CagA蛋白对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IFN-γ、IL-4、TGF-β和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 检测80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抗CagA抗体,取胃黏膜行病理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TGF-β和IL-17A的浓度.结果 CagA抗体阳性组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组,两组间H.pylori的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对上述因素无显著影响.CagA抗体阳性组血清IFN-γ、IL-17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IL-4、TGF-β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慢性胃炎CagA 阳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更重,机体无法有效清除H.pylori在胃黏膜中的定植,其原因可能与CagA 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17A表达水平下降,而IL-4、TGF-β表达水平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2例,年龄(49.53±11.96)岁,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记录术前13C呼气试验、术后胆汁和胆囊黏膜Hp DNA及磷脂酶A2(PLA2)活性、胆囊壁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胃上皮化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同时,选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年龄(50.15±12.32)岁;比较各组患者相关参数异同。结果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13C呼气试验、胆囊黏膜和胆汁Hp DNA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及胆囊黏膜PLA2活性和胃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胆囊壁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和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2例,年龄( 49.53±11.96)岁,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记录术前13C呼气试验、术后胆汁和胆囊黏膜HpDNA及磷脂酶A2( PLA2)活性、胆囊壁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胃上皮化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同时,选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年龄(50.15±12.32)岁;比较各组患者相关参数异同.结果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13C呼气试验、胆囊黏膜和胆汁Hp DNA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及胆囊黏膜PLA2 活性和胃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胆囊壁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和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内镜表现、相关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确诊的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病因有手术史49例(毕I式46例,毕II式3例)占23.79%,合并胆囊疾患60例(胆囊切除术后32例,胆结石18例,慢性胆囊炎10例)占29.13%,不明原因97例占47.09%,H.pylori阳性者90例,阳性率43.69%。内镜以胃黏膜充血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附着。结论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胆囊疾患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粘膜和结石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提供细菌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分子生物学汪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70例胆汁、粘膜和结石标本中5种需氧菌包括大肠埃氏杆菌、克雷伯杆菌、幽门螺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和4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杆菌、梭形芽胞杆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胆汁、粘膜、结石和门静脉血中需氧菌和厌氧菌DNA存在率分别为80%,86%,61%,36%和33%,50%,24%,46%;两类细菌DNA共同存在分别为29%,44%,16%,14%.结论胆汁、粘膜、结石中存在多细菌DNA,胆结石核心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HSP)与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对80例HSP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进行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 将80例HSP患儿分为有消化系症状HSP组(51例)和无消化系症状HSP组(29例).结果: 有消化系症状HSP组患儿Ⅰ型H pylori感染占25.5%, Ⅱ型H pylori感染占52.9%; 而无消化系症状HS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Ⅰ型H pylori感染, Ⅱ型H pylori感染分别为34.5%、12.5%; 三组的H pylori抗体分型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有消化系症状HSP组患儿的H pylori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消化系症状HSP组和正常对照组(78.4% vs 34.5%,结论: HSP的发病可能与H pylori感染有关, 其消化系症状与Ⅰ型H pylori感染密切相关. 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 pylori感染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可靠性.方法收集183例接受内镜检查患者粪便标本,用ELISA法定性检测HpSA.以尿素酶试验和涂片染色联合检测H.pylori作为"金标准”,两者均阳性者为H.pylori感染,均阴性者为无H.pylori感染.结果"金标准”诊断H.pylori阳性120例,阴性63例.120例"金标准”阳性中HpSA检测阳性者为110例,阴性10例.63例"金标准”阴性中HpSA检测阴性者为58例,阳性为5例.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1.7%(110/120),特异性为92.1%(58/63),阳性期望值为95.7%(110/115),阴性期望值为85.3%(58/68),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1.8%(168/183).结论HpSA检测试验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非侵入性的诊断H.pylori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过电子胃镜确诊的GERD患者120例及对照组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ylori检测,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LA-A、B组及LA-C、D组,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120例GERD患者分为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比较组间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GERD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39.17%)低于对照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0.87%)高于LA-C、D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分别是40.00%、41.67%、40.63%、31.82%。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GERD症状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胆石症发病与胆道系统动力学、胆汁成分改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等因素有关. H. pylori感染一方面能引起胆汁中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PLA-2)释放增加,可促进胆固醇沉淀,引发结石;另一方面, H. pylori感染可对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胆石症合并H. pylori感染抗H. pylori治疗,能否降低PLA-2活性、改善免疫功能,目前并不确切.本研究初步探讨抗H. pylori治疗与胆汁H. pylori DNA、PLA-2、免疫功能关系.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实施抗H. pylori治疗对其胆汁H. pylori DNA、PLA-2活性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4-06/2018-03因胆石症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术或外科胆管取石行T管引流术合并H. pylori感染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40例予以抗H. pylori治疗者为研究组, 40例常规施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胆汁H. pylori DNA转阴率、PLA-2活性、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胆汁H. pylori DNA转阴率为92.50%,较对照组的6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PLA-2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免疫球蛋白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 pylori治疗可通过提升H. pylori DNA转阴率、降低胆汁PLA-2水平,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18例作为试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进行胃动力检查,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ylori检查,对比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比,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33.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55.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胃动力障碍,反流的胆汁可能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囊结石的形成通常认为与细菌感染无关,直到Swid sinski等,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到人胆囊结石中细菌DNA,才使人们重新考虑细菌在胆囊结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在胆囊结石患者的结石,胆汁和胆囊壁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p)DNA。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相似文献   

17.
3368例武汉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武汉市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及武汉市医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3 368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通过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这些儿童的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3 368例受检儿童H.pylori总感染率为29.2%,其中男女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9.2%和29.1%,男女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7.1%、28.7%和39.1%,学龄前期与学龄期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期、学龄期与青春期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H.pylori感染阳性率相关(P=0.001);同年龄组男女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57.5%。结论武汉市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递增,但与性别无关,父母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年龄、家庭聚集性、父母H.pylori感染与儿童H.pylori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显示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与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确诊BE患者84例,同期收集无消化道症状的内镜检测阴性的正常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采用快速尿素酶法、病理中性复红染色法及13C呼气法分别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快速尿素酶法或病理中性复红染色法检测H.pylori阳性的患者BE组食管下段黏膜阳性率为14.3%(12/84),胃窦部黏膜阳性率为45.2%(38/84),对照组食管下段黏膜及胃窦部黏膜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16.7%(14/84)、61.9%(52/84);13C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阳性的患者BE组为64.3%(54/84),对照组为66.7%(56/84)。快速尿素酶法或病理中性复红染色法检测食管下段黏膜H.pylori阳性率BE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胃窦黏膜H.pylori阳性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13C呼气法显示BE组与对照组H.pylori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速尿素酶法及病理中性复红染色法显示胃窦部H.pylori感染对BE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13C呼气试验显示H.pylori感染可能对BE不具有保护作用,两者的确切关系尚需要进行大样本、多因素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窦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病理学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阳性率及其在艾滋病(AIDS)、慢性肝病和普通慢性胃病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937例因上腹部不适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其中艾滋病组患者61例(艾滋病组),慢性肝病组患者600例(慢性肝病组),非艾滋病非肝病普通慢性胃病组患者276例(普通慢性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胃镜检查中胃窦部取活检组织2块,分别进行RUT和病理学检测法检测H.pylori。结果胃窦黏膜活检RUT H.pylori的总体阳性率为47.0%,病理学染色检测法的总体阳性率为35.3%;艾滋病组和普通慢性胃病组病理学检测H.pylori阳性率(45.9%、57.97%)均高于同组RUT检验H.pylori阳性率(37.7%、38.77%,P0.05);慢性肝病组RUT检测H.pylori阳性率(42.83%)高于病理学检测H.pylori阳性率(32.67%)(P0.05);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最终诊断,慢性肝病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小于艾滋病组和普通慢性胃病组(P0.05),艾滋病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小于普通慢性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慢性肝病和普通慢性胃病患者胃窦黏膜活检RUT与病理学法检测H.pylori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仍应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准;慢性肝病患者RUT检测H.pylori存在较高假阳性及其H.pylori感染率低于艾滋病患者和普通慢性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30例BE患者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银染两种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检测食管24 h胆汁反流情况。结果 BE组中,H.pylori感染率为30.00%,胆汁反流患病率为76.67%。对照组中,H.pylori感染率为60.00%,胆汁反流患病率为6.67%。BE组H.pylori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E组胆汁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ylori对BE可能有保护作用,胆汁反流与BE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