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桦 《健康生活》2019,(6):37-38
正中国是个"肝病大国",调查显示,每12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有肝病。在我们身边,近些年来患上脂肪肝、酒精肝、甲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夏季一些肝病患者很容易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原因在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引起体内水分,钾、钠、氯等电解质及维生素等丢失,能量大量消耗,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的营养供应,以及机体代谢旺盛,大量代谢产物需肝脏加工处理,增加肝脏功能的负担和损伤;因天气炎  相似文献   

2.
嗜酒六伤     
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喜庆欢宴都要有酒助兴,增添欢乐气氛。一般说,有节制地每日饮酒10~15毫升,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抗动脉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有益于人体。但是,长期大量酗酒不但影响健康,而且会造成全身各种器官的损伤。1伤肝进入体内的酒精,90%~98%在肝脏代谢。肝脏内含有多种能将酒精氧化、代谢的酶,使酒精在肝细胞内转化为乙酸,并经三波循环将乙酸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若饮酒量过多,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酒精就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有人用小白鼠做试验,一组持…  相似文献   

3.
高健 《家庭健康》2010,(4):28-29
脂肪肝几乎是体检最常见的异常之一。单位体检后发现20%~30%的人患上脂肪肝一点也不稀奇。十岁左右的小胖墩、二三十岁生活不规律的白领、四十出头的“啤酒肚”老板……脂肪肝多数都跟好吃懒动脱不了干系。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代谢机体摄入的脂肪,所以体内不会储存大量脂肪。但是当营养过剩或运动减少时,大量的脂肪不能被分解利用,肝脏来不及处理,就会引起大量的脂肪在肝细胞中蓄积,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是脂肪肝了。  相似文献   

4.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仅感染人数众多,而且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含活性巯基的三肽,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化代谢反应,既有护肝、增强肝脏解毒作用,又可防止各类病因诱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等损害作用的发生。门冬氨酸是人体内草酰乙酸的前体,在三羧酸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氨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之生成尿素,从而降低血中氨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临床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功能不全及其他急、慢性肝病。笔者采用GSH注射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选取门冬氨酸钾镁作对照,观察并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老年人肝炎患病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解剖生理功能方面与青年人不同,其患病毒性肝炎的表现有很大区别,故对老年人肝炎的诊断、治疗不可掉以轻心,应采取积极、认真、慎重的态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脏功能也逐渐减退,肝脏的改变尤其显著。首先,肝脏重量减轻,肝细胞数目减少。一般从五十岁起改变明显,年轻人肝脏重量占体重2.5%;老年人仅为1.6%;90岁老人肝脏平均重量仅为30岁左右青年人51.8%。20~40岁肝平均重1200克,而71岁时约为740克。其次是肝细胞数目减少。一般从60岁起开始减少明显,85岁时肝细胞数目仅为40岁左右的50%。肝细胞结构也出现变化,如“双核”、“多核”、“细胞缩小”等。第三,肝血流量减少。自20岁起,每隔10年内脏血流减少6%~7%。25岁以后肝血流量每年减少0.5%~1.5%,65岁时较20  相似文献   

6.
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进行代谢,24小时内可代谢120克酒精。因此,当少量饮酒肝脏能够完全代谢.不会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但若长期或大量饮酒,一旦超过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就会造成肝脏病变.包括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等。据报道,1O%~20%的酗酒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重约1.2-1.5千克,约占体重的2%-3%,由肝细胞、星状细胞与内皮细胞构成。肝脏是人体中新陈代谢最旺盛器官,担负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代谢与解毒。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体外反搏(ECP)治疗慢性肝炎133例,与不用ECF治疗的117的比较,证明ECP治疗后,不仅加快了临床症状的缓解,而且有明显的退黄、降酶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68%,较对照组的33.33%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原理在于增加了肝脏的血流量,改善了肝脏的微循环,增进了肝细胞的代谢,加快了损伤肝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含量极少。肝脏是含硒量最多的器官之一.成为机体的储备库。肝脏内硒含量减少.与摄入减少、吸收障碍以及丢失增多有关。研究证实,多数肝病患者体内均存在硒缺乏现象,并且病情愈重.硒缺乏现象愈明显。缺硒可使肝细胞对过氧化物的清除力下降,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进而引起细胞坏死和突变,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镍铬钴混合物对小鼠肝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镍铬钴混合物致小鼠肝脏损伤的机制,为早期防治镍铬钴混合物联合毒性所致的肝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金川矿区矿石中Ni、Cr、Co平均含量百分比(0.26:0.30:0.02),连续10d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镍2.5mg/kg、重铬酸钾0.14mg/kg、氯化钴0.41mg/kg及混合物0.09,0.17mg/kg染毒。制备肝细胞膜,采用定磷比色法检测肝细胞膜Ca^2 -ATPase活性;PDE法检测钙调素(CaM)含量;TBA法检测MDA含量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改进法测定SOD活性。结果:各单体和混合物明显抑制肝细胞膜Ca^2 -ATPase活性,使肝组织中钙调素(CaM)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的同时抑制SOD活性,尤以混合物组显著,并且混合物毒性大于各单体毒作用。结论:混合物在体内可能产生联合毒性,抑制肝细胞膜Ca^2 -ATPase活性,使钙调素(CaM)含量降低,导致钙稳态失衡;同时引起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而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肝脏是含硒量最多的器官之一,成为机体的储备库。研究证实,多数肝病患者体内均存在硒缺乏现象.并且病情愈重.硒缺乏现象愈明显。缺硒可使肝细胞对过氧化物的清除力下降.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进而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突变,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防止肝病的进展及恶化,患者有必要补充适量的硒.以起到保护肝脏及防止癌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棱 《自我保健》2008,(7):25-25
夏天为了发汗散热,血流涌向皮肤,使那里的血流量比常温时增加2—3倍。夏季的这种血流量分配,已使心脑相对供血不足。若再消化厚味食物,又会使大量血流涌向胃肠道。各器官纷纷“争血“的结果,不仅使心脏和大脑更加供血不足而出现心慌、头晕,还可能因餐后低血压而诱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意外。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  相似文献   

13.
急慢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全球性难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选择,但由于供体器官紧缺,许多病人在等待肝移植时死亡,同时移植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应用。肝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大量繁殖且传代后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而难以推广应用。相比之下,肝脏干细胞具有长时间持续增生的能力,能在体外扩增达到临床所需的细胞数量,且移植后在体内也能增生。可以肯定,肝脏干细胞移植在肝病及与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陆武韬 《健康生活》2011,(6):23-23,34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但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夏季既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容易受伤呢?因为冬季万物归藏,人体的阳气也藏于内,而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是将肝细胞培养在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当患者血流流过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使其中的肝细胞发挥解毒、合成、生物转化等功能,从而达到支持和治疗目的。它不仅具有肝特异性解毒功能,而且还能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分泌促进肝细胞生长的物质等,可有效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并可预防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脑水肿,可作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的过渡辅助。  相似文献   

16.
未名   《健康文摘》2007,(6):45-45
首先要说明的是.迄今尚无特效药用来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本来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的是肝脏脂肪含量超过了肝重的5%,或在显微镜低倍视野内观察到脂肪变性的肝细胞超过了30%。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脏内过度蓄积,从而导致肝脏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例如:正常人肝脏的脂肪占肝重量的3%~5%,其中60%是磷脂,其他还有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等。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肝细胞3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难治之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焕林 《家庭医学》2005,20(1):38-39
乙肝病毒嗜肝性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随着血流进入肝脏,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乙肝病毒受体直接与肝细胞膜结合,先脱去外壳,其核心进入胞浆;然后脱去核壳,其病毒基因进入肝细胞核内复制(即相当于繁殖)。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才能进入细胞内,而且还要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稀土化合物对大鼠肝脏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稀土化合物“常乐”对大鼠肝脏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口灌胃不同剂量“常乐”3个月后,大鼠血清肝功能酶的变化、肝脏组织学变化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20.0m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GGT、ALP明显高于对照组,肝脏中MDA含量增高,SOD含量降低,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细胞胞质呈轻度疏松化,其它剂量组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表明20.0mg·kg^-1组“常乐”使肝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常情况下,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在肝脏进行分解氧化,或向脂肪组织转运储存,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肝脏不储存大量脂肪。当营养过剩、运动减少时,这种平衡会遭到破坏,大量的脂肪不能分解利用,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这些人往往表现为肥胖(主要是腹部肥胖)。此时,肝脏来不及处理大量脂肪,肝细胞分解氧化脂肪的能力降低,就引起大量的脂肪在肝细胞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