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季来临,燥邪当令,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初秋,夏日的余热未尽,或久晴无雨,燥邪易与温热之邪结合,侵袭人体,故表现为温燥;中秋之后,天气渐凉,秋风肃杀,秋燥易与寒邪结合,故多为凉燥。秋季五脏应肺,肺主皮毛,故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入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  相似文献   

2.
张文德 《长寿》2011,(9):35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而秋季大量上市的新鲜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
《健康博览》2011,(10):10-10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不少人会向中医咨询养生问题。有专关家建议,秋季养生以养肺为先。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中医养生素有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由于秋天空气干燥,雨水较少,加之夏季津液耗损,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相似文献   

4.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燥症。而秋季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5.
<正>秋风凉爽,舒适宜人,但同时秋季天气干燥。中医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之说,就是指秋天的干燥气候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肺液,多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防燥润肺是关键。食粥是秋季养生的最佳选择,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同时还能帮助消化、预防感冒等。防燥润肺粥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功效颇佳,现简  相似文献   

6.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症状.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7.
肺部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从中医角度而言,养肺十分必要。随着环境中温度和湿度逐渐下降,秋季天气愈加干燥,人们易出现咳嗽、口干咽痛等多种不适,甚至引发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上述症状都与“燥气”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言:“燥气先伤上焦华盖。”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损,故肺是其发病的根本,养肺是治燥防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园丁 《药物与人》2008,(9):10-13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田野,红黄绿相间的果园,漫山的红叶,碧绿的河水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主气”,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讲,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防护“燥邪”对人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田野,红黄绿相间的果国,漫山的红叶,碧绿的河水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生气",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防护"燥邪"对人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人体五脏中,肺喜润而恶燥,因而燥邪最易犯肺。由于肺主呼吸,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被燥邪所犯,就会出现一系列“秋燥”的症状,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  相似文献   

11.
程海英 《大众医学》2014,(11):38-38
“燥”是秋季的主气,此时因气候干燥,人体失于水分的滋润.燥邪侵袭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针对秋季的气候特点,除了顺应季节的变化,在饮食上也要有相对应的食物搭配。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秋季五行属金.五色属白,五气属燥,五脏属肺。而白色入肺.所以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应按《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原则,多吃滋阴润燥的饮食,其中白色食物首当其冲。以下推荐几款适合秋季食用的白色食物及食疗方,供各位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晓 《家庭健康》2012,(9):32-32
立秋和处署是秋季两个重要节气。立秋一过,天气开始凉爽;过了处暑,就预示着天气由夏天闷热潮湿变为凉爽干燥。中医学认为,“秋季主燥”,人体也容易表现为“干燥”,此时就应该开始预防“燥病”了。  相似文献   

13.
于欣然 《长寿》2010,(8):47-47
从气候特点而言,秋季之风性属燥;从人体脏腑而言,秋季肺旺肝弱,脾胃易受其影响。秋季为收藏季节,人体也宜收敛。故秋季药物保健法应以清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  相似文献   

14.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田野,红黄绿相间的果园,漫山的红叶,碧绿的河水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但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主气”,所以,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讲,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预防“燥邪”对人体的侵害。秋季的精神养生方法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自然界的景象容易使人产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回忆起自己的坎坷人生,往往触景…  相似文献   

15.
正立秋后,天气由酷热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气温仍然很高,防暑降温不可忽视。温燥的"秋老虎"损害人体的津液,老年人在此时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与人体肺脏相通,燥气侵入人体,人们常常会出现咽喉不适、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口气严重、昏昏欲睡、心烦失眠、精神不佳等症状。秋季如何缓解这些不适感健康地度过金秋时节呢?  相似文献   

16.
正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在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天气渐冷,干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易引发咳嗽。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对应的季节为秋季。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出现咳嗽的类型也会不一样。单纯  相似文献   

17.
正"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傍晚的微风渐凉,微黄的梧桐叶缓缓飘落时,我们已经渐渐告别高温,迎来天高云淡的秋季。中医认为养生应该注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你准备好了吗?补肺防燥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润燥是秋季养生的重点。秋天燥邪易伤肺,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根据中医养生"燥则润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酷热的夏天即将结束,迎来了云淡天高的秋季。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后,天气由热变凉,秋风送爽,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即使偶尔降雨,也不能缓解秋天干燥的气候。随着秋季气温、空气湿度的下降,有些人会出现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咽喉干痒、皮肤干燥甚至便秘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秋燥原因应知晓祖国医学认为,秋季是燥气主令。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则是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初起邪在肺卫,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表证,并有  相似文献   

19.
雷鸣 《药物与人》2007,20(10):46-46
秋季,天气凉了,人体虚燥,免疫力相对减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肠胃病、精神病等。中老年人更应该关注健康,在进补的同时注意排毒,保证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2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阴气。当天气逐渐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之时,此时人体应保养阴精,注意调养。换而言之,秋季养生要注意遵循"养收"的规律,因为此时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显著,人体抵抗力弱时容易发生上呼吸道不适,所以饮食要遵循滋阴润肺、养阴防燥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