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62例。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采用PCEA,S组:舒芬太尼0.4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2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在PCEA 5、30、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 min,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舒芬太尼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2.
肖军章  韩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3-1194
目的:观察比较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手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0.6μg/ml舒芬太尼与复合0.06mg/ml吗啡的10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记录镇痛效果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两组在镇痛效果VAS评分上无差别(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舒芬太尼组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配伍用于子宫切除术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Ⅱ级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20)。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4 ml/h)+PCA剂量(1 ml/次),锁定时间20 min。A组镇痛用药为0.2%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2%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C组为0.2%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双盲对照观察术后4 h、8 h、12 h、24 h内按压PCA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镇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大而增加,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结论:0.2%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行PCEA持续剂量4 ml/h,可为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其毅  吴克宏 《当代医学》2011,17(9):142-14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S);罗哌卡因-芬太尼组(F)。术后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S组为0.2%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F组为0.2%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总体镇痛效果优于F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程度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L组、S1组、S2组、S3组,实施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L组为0.1%罗哌卡因50 ml,S1组为0.1%罗哌卡因50 ml(含舒芬太尼0.25μg/ml),S2组为0.1%罗哌卡因50 ml(含舒芬太尼0.5μg/ml),S3组为0.1%罗哌卡因50 ml(含舒芬太尼0.75μg/ml),观察并记录术后1 h、6 h、12 h、24 h休息与被动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低血压、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休息与被动运动的疼痛评分(VAS)均<2.5。术后瘙痒的发生率S1组明显低于S2组、S3组。结论:S1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5μg/ml)术后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TKA术后PCEA镇痛的最适剂量为舒芬太尼0.25μg/ml。  相似文献   

6.
季淼  陈庆一 《吉林医学》2011,32(12):2368-236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肛肠手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联合腰硬联合麻醉阻滞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00例,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s)组(100 ml 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加1μg舒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00 ml 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加4μg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自控药量0.5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舒芬太尼组在术后12 h、24 h和48 h的静息、咳嗽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镇痛泵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有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肛肠科手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4组(n=20),其中RF1和RF2组分别选用2μg/ml和4μg/ml的芬太尼,RS1和RS2组分别选用0.2μg/ml和0.4μg/ml的舒芬太尼,均混合0.12%罗哌卡因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记录VAS评分及用药量,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均能提供满意的剖宫产术后镇痛。复合舒芬太尼与复合芬太尼相比,可以显著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并减少产妇按压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0.12%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梁秀萍  刘茂东  彭为平  王仁儒 《吉林医学》2012,33(13):2725-272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肛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2组(S2组),所有患者骶管穿刺成功后,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 ml,观察无并发症后,C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S1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加5μg舒芬太尼,S2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加10μg舒芬太尼。观察术后2、4、8、12、24 h各时点VAS评分,VAS评分≥3分,给予杜冷丁1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尿储留例数及使用杜冷丁例数。结果:在第2、4、8、12 h时点VAS评分S1、S2组均低于C组(P<0.05),在第4、8小时VAS评分S2组低于S1组(P<0.05),C组使用杜冷丁例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S2组尿储留和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能达到舒适有效的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作比较。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即刻开始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镇痛药物S组为0.12%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0.5μg/ml;F组为同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均共计100ml。背景剂量4ml/h,自控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组和F组)各 30例.术后行PCEA,采用负荷剂量(5 ml) 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1/h) 病人自控镇痛(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S组镇痛用药为0.125%罗哌卡因 0.5 μg/ml舒芬太尼,F组为0.125%罗哌卡因 4 μg/ml芬太尼.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双盲对照观察两组各时间段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术后两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各时间段镇痛药消耗量、PCA实际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应用于下肢手术后的病人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冯超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483-2484
目的:比较吗啡与不同浓度芬太尼分别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的初产妇12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M组),观察组(F1组,F2组,F3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吗啡0.1mg/ml,芬太尼(3μg/ml,4μg/ml,5μg/ml)复合0.178 8%罗哌卡因。镇痛泵固定持续输注速度2ml/h,于术后不同时点随访,评估静止、活动时切口的疼痛程度、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F3及M组皆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但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5μg/ml芬太尼复合0.178 8%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并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比较。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8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RF1组、RS1组、RF2组和RS2组,每组20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采用芬太尼2μg/ml、舒芬太尼0.2μg/ml、芬太尼4μg/ml、舒芬太尼0.4μg/ml复合0.2%罗哌卡因,于术后镇痛开始前,开始后2h、4h、24h随访产妇,并评价VAS评分、Bromage改良运动评分,记录各时间点用药总量及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开始后2h各组VAS评分较镇痛开始前均显著下降(P﹤0.01);与其他3组比较,RS2组镇痛开始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镇痛开始后24h内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1),镇痛开始后2h、4h和24h的罗哌卡因用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与0.2%罗哌卡因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能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显著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金豪杰  陈兰凤  高宝斌 《浙江医学》2013,35(19):1748-175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选择120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拟行分娩镇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15%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1组)、0.12%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2组)、0.10%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3组)及0.08%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4组)。监测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发生情况、VAS、缩富素使用增加例数等。结果F1、F2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多于F3、F4组(P〈0.05)。F1组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多于其它3组(P〈0.05)。不同罗哌卡因浓度比较,F4组起效时间最长,明显长于F1、F2、F3组(P〈0.05)。F4组给药后30、60、90min时的VAS明显高于F1、F2、F3组,停药时的VAS明显高于F1组(P〈0.05)。F4组镇痛后30min内第3次宫缩开始每次宫缩对应的VAS明显高于F1、F2、F3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时,010%是最佳有效浓度,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易洪章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36-37,3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并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比较。方法择期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RF组和RS组,每组60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采用芬太尼6μg/mL、舒芬太尼0.6μg/mL复合0.2%罗哌卡因。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后镇痛开始前,开始后2、4、8、16、24h视觉模拟法(VAS)评分、Bromage改良运动评分、总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1/D2)比值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开始后两组VAS评分较镇痛开始前均显著下降(P〈0.01);与RF组比较,RS组镇痛开始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镇痛开始后24h内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1);两组患者镇痛开始后Bromage改良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0.6μg/m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阂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能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张海萍  陈本祯 《吉林医学》2014,(25):5546-5548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成本。方法:180例我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6组(n=30),采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或自控静脉镇痛(PCIA)。1PCEA-RS组: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2PCEA-RT组:0.2%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8 mg/ml,3PCEA-RF组: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5μg/ml,4PCIA-S组:舒芬太尼0.5μg/ml,5PCIA-T组:曲马多8 mg/ml+格拉斯琼3 mg,6PCIA-F组:芬太尼5μg/ml。注射速度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各组产妇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满意度、PCA次数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镇痛成本明显高于PCIA组(P<0.05);PCEA组产妇肢体麻木明显多于PCIA组。结论:硬膜外和静脉自控镇痛都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产妇伤口疼痛,静脉镇痛更利于产妇活动,照顾婴儿,极少有镇痛泵意外脱落,有较高的满意度,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王殿超  侯芳 《四川医学》2011,32(9):1449-145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比较ASA I~Ⅱ级,年龄21~32岁,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术后随机分为3组(n=20),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B、C组术后分别用0.3、0.4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的按压次数并计算PCA按压计数比,镇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降低,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之内,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B组实际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C组镇痛药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低于A、B组(P〈0.05),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术后镇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任银  张利萍 《北京医学》2011,33(8):660-66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欲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ASA Ⅰ~Ⅱ级,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便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SEA),术后行PCEA.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R组(n=30):0.15%罗哌卡因;RF组(n=...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芬太尼为对照,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胸部肿瘤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开胸行食管、肺叶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15例,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舒芬太尼0·25μg/ml(Ⅰ组)、0·5μg/ml(Ⅱ组)、0·75μg/ml(Ⅲ组)及芬太尼5μg/ml(Ⅳ组)。记录术后第4、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各组可能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对应值比较,Ⅱ、Ⅲ组VAS、VAF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Ⅱ组对应值比较,Ⅲ组VAS、VAF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Ⅰ组术后8-24小时评分低于其他各组对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胸部肿瘤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小,舒芬太尼推荐浓度以0·75ug/ml为宜。  相似文献   

19.
子宫切除术后两种舒芬太尼镇痛方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子宫切除术后,舒芬太尼经硬膜外复合罗哌卡因或经静脉行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