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20例(43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屈光度数将其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三组患者视力、术后屈光度数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0例患者术后视力裸眼视力明显提升,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发现A组、B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C组(P0.05)。术后A组、B组患者残余屈光度分布情况明显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0眼术后5眼主诉眩光,1眼欠矫-1.00 D,2眼过矫+1.50 D,3眼角膜瓣移,4眼高压眼,1眼视网膜脱落,8眼感染急性结膜炎,并未发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尤其是12.00 D以下近视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可以作为近视临床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3.
吴松 《四川医学》2008,29(12):1681-168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Lasik治疗3246例(6168眼)近视眼患者(-0.75D— -24.5D),并对其近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Lasik患者术后第1天仅有轻微不适感,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已达到预期效果,少部分高度近视患者1周达到预期效果,极个别患者半年后稳定。结论Lasik手术可有效治疗-0.75D— -24.5D近视,近视散光患者,术前作好筛查,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定期复查,及时处理,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将100例共197眼术前分为3组:A组(-2.00~-6.00D),B组(-6.10~-10.00D),C组(-10.10~-22.50D)均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1~3月残存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趋于稳定,术后6月时3组残存屈光度分别为A(-0.28±0.49D),B(-0.47±0.64D),C(-0.8±1.03D)。3组术后裸眼视力达≥0.5者分别为100%,100%,88.7%。达≥1.0者分别为85.7%、54.9%、38.02%。表明:Lasik对高、中、低度近视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对手术技巧及激光程序的改进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技术,对360例(421眼)不同近视病人进行手术。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1年,屈光状态+1.08=0.78D,裸眼视力在1.0者占97.1%。结论 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技巧、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SCAN - 195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 74例 (138只眼 )近视散光的患者进行治疗 ,PRK组近视度数在 - 1 0 0~ - 5 0 0D ,散光度数在 - 0 5 0~ - 3 0 0D之间的患者 ,共 6 1只眼 ;LASIK组为近视度数大于 - 5 0 0D伴散光者或散光度数大于 - 3 0 0D的患者 ,共 77只眼。结果 :术后视力 :所有病例均随访 1a以上 ,PRK组视力均≥ 0 5 ,其中 91 98%的患者≥ 0 8;LASIK组视力均≥0 5 ,其中 90 12 %的患者≥ 0 8。结论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并且可行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在 90年代末作为近视治疗的手术方法之一 ,以其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费用较低而广为应用 ,但随着近视治疗技术的进展 ,PRK手术因其术后反应较重、矫治度数有限、并发症较多而逐渐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所取代 ,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 ,LASIK手术逐渐成为手术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我院引进美国雷赛公司LaserScan - 2 0 0 0型激光系统开展LASIK治疗近视 ,2 0 0 1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共行LASIK手术 2 4 0 9例( 4 818眼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2 4 0 9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VISXSTARs4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96例(538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其中LASEK组近视度数在-1.0D~-10.0D,共119只眼;LASIK组近视度数在-1.0D~-16.0D,共419只眼;二组患者散光度数均在-0.5D~-5.0D。结果术后视力:二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LASEK组视力均≥0.5,其中92.18%的患者≥0.8;LASIK组视力均≥0.5,其中91.87%的患者≥0.8。结论LASE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安奎有效。  相似文献   

9.
LASIK治疗近视2753眼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采用moria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法国产)对2753眼行LASIK,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0%(63/2753)分别为:角膜血管翳出血1.05%(29/2753),层间异物残留0.76%(21/27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6%(76/2753)分别为:屈光回退0.70%,角膜瓣不全0.22%,瓣位置偏离0.14%,游离瓣0.07%,瓣过薄0.07%,上皮内生0.65%,过矫0.22%,欠矫0.83%,激素性高眼压0.14%,层间沙漠反应0.11%,视网膜脱离0.07%,角膜瓣移位0.04%。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主要与角膜瓣制作相关。通过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充分的准备与预防工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2):192-19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采用LASIK手术对50例(90只眼)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二组:A组-2.25~-3.00 D,B组-3.25~-6.00 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A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2.51±0.68)D下降为(-0.51±0.22)D,B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3.85±0.46)D下降为(-0.53±0.29)D,术后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LASIK手术治疗治疗复性近视散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郑历  朱启仲 《浙江医学》1998,20(11):646-648
对612例(1094眼)不同程度近视(-1.00~-25.00 D)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按屈光度分成3组:组Ⅰ335例628眼,屈光度≤—6.00 D;组Ⅱ136例240眼,屈光度—6.25 D~-10.00 D;组Ⅲ141例226眼,屈光度>-10.00D.术后12个月Ⅰ、Ⅱ、Ⅲ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达100%、96.7%和70.8%;≥1.0者分别达94.1%、71.7%和35.8%;屈光度在±1.00D以内分别为96.2%、93.3%和82.3%.认为LASIK手术对低中度、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莉 《广西医学》2007,29(3):342-34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术前散光度数分为3组,A组(无散光0~-0.5 DC)235眼、B组(散光-0.75~-2.00 DC)217眼、C组(散光>-2.00 DC)61眼,三组近视散光轴位均在(180±30)°,术前等量球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范围-0.25~-14 D并用LASIK对其近视及散光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 结果 三组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残留屈光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残留散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C组残留散光度大于B组(P<0.05),B、C两组矫正散光的轴向差小于1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疗效确切,轴向准确,但散光度越高,术后欠矫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近视的治疗和护理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随访2年的病例98只眼的跟踪随访,了解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护理对其恢复的影响。结果 通过跟踪观察及反馈,说明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近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正确的护理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32例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都能提高视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方法笔者对532例近视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健康教育。结果视力1.0以上的占91%,0.8左右占5%,0.5-0.6的占4%。结论通过以上方法使患者都能较好地配合手术并按医嘱用药,从而获得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532例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都能提高视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方法 笔者对532例近视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结果视力1.0以上的占91%,0.8 左右占5%,0.5-0.6的占4%.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使患者都能较好地配合手术并按医嘱用药,从而获得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瓣形成不全 5只眼 ( 0 36 % ) ,角膜瓣过薄 4只眼( 0 2 9% ) ,角膜瓣游离 6只眼 ( 0 4 3% ) ,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 12只眼 ( 0 86 % ) ,屈光回退 >1 0D者 2 0只眼 ( 1 4 4 % ) ,激素性高眼压 16只眼 ( 1 15 % ) ,眩光和夜驶困难 2 4只眼( 1 73%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必须引起重视 ,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经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2000例(4000眼)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包括术前耐心的手术相关知识宣教和细致的检查,术中资料的认真核对、术眼的正确准备和术中配合,术后恰当的护理指导.结果 患者配合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达到理想的手术预期.结论 术前的充分沟通、提供正确的术眼资料与术中的紧密配合,细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LASIK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徐健  俞杭英 《嘉兴医学》2000,16(3):161-162
目的:使病人术中配合良好,术后较快恢复视力。方法:术前主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患消除顾虑,术后告知注意事项,防止并发症。结果:本组392例能较好地配合医生,术后多数人视力恢复快。结论:Lasik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能使病人配合好,以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持新  沈晔  顾扬顺 《浙江医学》2002,24(3):143-145
目的 评价应用小光斑扫描的激光机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不同程度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观察1999年2月至2000年7月在本院行LASIK的208例 (308眼 )复性近视散光患者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视力、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和散光轴向 ,按散光度不同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月3组患者的散光度分别为 (0.31±0.23)、(0.61±0.41)、(1.68±0.57)D。矫正散光的轴向差小于10°。术后6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别 (P>0.05)。 结论 应用小光斑扫瞄的激光机行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散光疗效确切。矫正散光的轴向基本准确。矫正高度散光约在1周至1月之间产生一定量的回退 ,并持续至3月以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655例(1211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并发症88例(161眼)占手术总例数的14.44%(眼13.30%),其中术中并发症7例(7眼)占1.07%(眼0.58%)。术后并发症81例(154眼)占12.37%(眼12.72%)。发现术后并发症以干眼症和眩光最为多见,分别达7.48%和3.05%(眼8.09%和3.30%)。结论 LASIK术中的主要并发症与角膜瓣制作有关,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干眼症及夜间视力问题;加强术前检查、提高手术技巧、完善手术方案、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能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