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复张方法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认识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不断进展,人们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作为ARDS主要治疗手段的正压通气,可能导致的吸气末肺泡过度膨胀和呼气末肺泡萎陷,使肺损伤进一步加重,即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概念,一方面通过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肺泡开放,防止肺泡的周期性开闭。另一方面降低潮气量,以避免吸气末过高的肺泡牵张压和肺泡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2.
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塌陷肺泡复张效应的影响 ,目前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潮气量时ARDS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变化 ,探讨潮气量对肺复张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考力代绵羊 (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18只 ,雄性 ,平均体重 (31± 5 )kg。绵羊称重麻醉后气管切开 ,接Evita 4呼吸机 (Dr ger公司 )控制通气 ,潮气量 10ml/kg ,呼气末正压 (PEEP) 0cmH2 O (1cmH2 O =0 0 98kPa) ,呼吸频率 2 0次 /min ,吸气时间 2 5 % ,吸气暂停时间 5 % ,吸入气氧浓度 (FiO2 ) 5 0 %。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  相似文献   

3.
衡国权 《内科》2021,(4):542-54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PCV)与机械通气容量控制模式(VCV)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CV组与VCV组,每组34例.PCV组患者采用PCV治疗,VCV组患者采用V...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过程中,探索肺复张的时机。方法:选取3例并发ARDS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设置呼吸机基本参数:通气模式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潮气量(Vt)6~8mL/kg,较高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氧合目标是否达到,平台压是否急速增加和>40cmH2O,是否出现CO2潴留,决定是否使用肺复张。结果:患者均存活,均未出现气胸,行肺复张1例,颈部出现皮下气肿,在肺复张过程中需要用血管活性药物保证血压稳定。结论:ARDS时,如果在增加PEEP后,PaO2有改善,平台压<30cmH2O(肥胖者<40cmH2O),应保持在这个水平直至持续30h。肺复张动作的适应症是:ARDS时,PEEP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然存在的顽固性低氧血症。肺复张动作的时机是:如果PEEP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氧合仍不稳定,平台压越来越高,降低潮气量不能阻止平台压增加,特别是PaCO2突然增加,血流动力学尚稳定。去复张后,调整PEEP可以达到氧合目标的患者,不再作肺复张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总呼气末正压(PEEPt)相同条件下,观察压力控制(PC)/容量控制(VC)正比和反比通气(IRV)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结果与VC及VC-IRV比较,PC及PC-IRV时的气道峰值压力明显降低。但IRV时的平均气道压力明显高于正比通气(P<0.05)。VC-IRV与VC及PC-IRV与PC比较,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均无明显差异。实施PC-IRV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为(3.0±1.0)cmH2O,显著高于VC(2.1±0.8)cmH2O(P<0.05)。PEEPt相同的前提下,PC-IRV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0%,显著低于VC(96%)(P<0.05)。结论在PEEPt相同的前提下,无论是VC-IRV还是PC-IRV,均不优于常规正比通气。PEEPt是影响氧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肺复张治疗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严重烧伤并发ARDS患者60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肺复张(RM)进行治疗。分别测定联合RM前、RM24 h和RM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并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联合RM前、RM 24 h和RM后患者p 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的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分压(Pa O2)和氧合指数(OI)的总体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RM 24h和RM后Pa O2和OI的值均高于RM前(P0.01)。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血量(CO)的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总体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M 24 h和RM后EVLWI均低于肺复张前(P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RM治疗能够改善严重烧伤并发ARDS患者的Pa O2和OI,降低EVLWI,是治疗该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牵张指数与肺复张及氧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以不同肺牵张指数(lung stress index)选择的呼气末正压(PEEP)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容积与氧合的关系。方法油酸静脉注射复制犬ARDS模型,容量控制通气,流速恒定的压力-时间(P-t)曲线吸气支,回归法计算得方程P=a×timeb+c,b为肺牵张指数。调整PEEP水平使b=1。采用控制性肺膨胀实施肺复张手法,复张后再次调整PEEP水平分别达到b=1、0.60.05)。在呼吸力学方面,与复张后b=1相比, 1.1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段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3例,对照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俯卧位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段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参数、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呼吸末正压、平台压低于对照组,静态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行肺段肺复张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每搏输出量指数高于对照组,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气胸及纵膈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肺段肺复张能改善重症ARDS患者呼吸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增加气胸及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护性肺通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于1967年首次在文献中描述,至今已有30多年了。既往ARD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非常低,病死率高达50%-70%。自从1990年一种创新的机械通气策略发表后,ARD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这种策略称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1993年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Consensus Conference发表的指南再次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质是限制机械通气时的潮气量(TV)和气道压力,以减轻肺过度充气;  相似文献   

10.
尹德胤  闫克杰 《山东医药》2002,42(16):52-5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情凶险 ,病死率较高。近年来 ,我院收治ARDS患者 3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1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 0 0 0年ARDS诊断标准 ,男 2 3例 ,女 8例 ,年龄 1 2~ 66岁。感染性休克 1 0例 ,洗胃液误吸 8例 ,颅脑外伤 7例 ,多发骨折 4例 ,溺水 2例。患者均有呼吸窘迫 ,PaO2 /FiO2 ≤2 0 0mmHg ,PaCO2 <35mmHg 2 4例。 31例患者行气管插管 6例 ,气管切开 2 5例。治疗方法 :①全部病例均行动脉血气、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功能及心电图监测 ;②积极治疗原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的ARDS患者3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给予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RM)。压力上限为高位转折点(UIP),呼气末正压(PEEP)为低位转折点(LIP)+2 cmH2O,维持时间60 s,RM后维持原方案通气。观察不同时间段氧代谢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患者在RM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静脉血氧分压(P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氧输送量(DO2)均明显升高(P0.05),氧摄取率(ERO2)明显降低(P0.05)。患者心率(HR)无明显变化;RM时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增加(P0.05),但RM结束后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RM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脏指数(CI)均有下降(P0.05),但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纵隔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可提高ARDS患者氧输送,改善组织缺氧;ARDS患者在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时血液动力学会有短暂变化;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2.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不张常常导致肺内分流增加、静脉血氧合不充分最终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肺复张的目的就是通过迅速短暂的增加气道压力来打开塌陷的肺泡。虽然肺复张可以改善氧合,但由于心肺以及心脏的左、右心室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造成胸内压力升高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篇综述的目的就是总结肺复张过程中心肺间的病理生理特征并探讨在肺复张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监测这些特征的变化,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使用肺复张。  相似文献   

13.
肺泡复张手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具有正常通气功能肺泡的明显减少和病变的不均一性,使其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对VALI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是对ALI/ARDS患者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过大的潮气量使肺泡的过度牵拉和过小的呼气末肺容积致终末气道和肺泡的反复开闭都会产生VALI,因而给予小潮气量通气(6-8ml/kg)与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避免吸气末肺容积过大和呼气末肺容积过低,是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主要内容和防止VALI的关键。尽管最近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组织的由11家医学中心参加完成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表明,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开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启霞  詹庆元  王辰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0):1541-1544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为了避免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所致肺萎陷伤,目前肺开放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肺复张手法及俯卧位通气作一综述,究竟哪一种肺开放策略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会更好,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键性治疗措施,然而,尽管设备更新换代,ARDS的死亡率仍高达50%~70%。近10年来,有关ARDS病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认识深入,促进了ARDS通气目标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复张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与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方式比较。方法20例ARDS患者,平均年龄(58±8)岁。分为两组:(1)试验组10例:采用肺复张手法机械通气;(2)对照组10例:采用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设为6ml/kg,体重为标准体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0、48和72h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28d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48h分别为(297±15)及(211±12)cmH20,72h为(305±18)及(247±16)cmH2O;带机时间缩短为(15±2)及(21±2)d;48h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4.1±0.5)及(19.2±1.0)cmH2O,72h分别为(11.3±0.8)及(17.1±1.1)cmH2O。28d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比单纯小潮气量容量控制/辅助通气具有改善氧合迅速、带机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所用镇静药物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与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方式进行比较,以寻找更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方法28例ARDS患者,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9)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分为两组:(1)试验组14例:采用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2)对照组14例:采用美国ARDS协会推荐的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设为6ml/kg,体重为标准体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0、48和72h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ml/cm H2O)、中心静脉压、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28d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48h分别为(298±16)及(212±12)cm H2O(1cm H2O=0.098kPa),72h为(309±16)及(246±17)cm H2O;肺顺应性48h分别为(38.4±2.2)及(29.5±1.3)ml/cm H2O,72h为(42.0±1.3)及(29.0±1.0)ml/cm H2O;带机时间缩短为(14±3)及(19±3)d;试验组和对照组48h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3.8±0.8)及(18.6±1.1)cm H2O,72h分别为(11.6±0.7)及(16.8±1.0)cm H2O。试验组仅在上机时应用少量镇静剂,而对照组则连续应用至通气方式转为自主通气方式。28d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8,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比单纯小潮气量容量控制/辅助通气具有改善氧合迅速、肺顺应性增加明显、带机时间短、血液动力学稳定及所用镇静药物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家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肺不同区域有效血流灌注变化及肺保护性通气对其的影响,探讨ARDS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油酸的方法建立家兔ARDS模型,应用PIM-Ⅱ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扫描仪观察不同肺通气模式[(大潮气、小潮气 外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大潮气 俯卧位、俯卧位 小潮气 PEEP]下肺不同区域(肺上区、肺下区腹侧和肺下区背侧)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家兔静脉注射油酸后,(1)肺不同区域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 PEEP,俯卧位 小潮气 PEEP)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2)肺不同区域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肺下区背侧最为明显,肺下区腹侧次之,肺上区变化最小,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后,小潮气 PEEP对改善肺下区背侧胸膜下肺局部有效血流灌注的效果不如俯卧位 小潮气 PEEP。结论小潮气 PEEP、俯卧位 小潮气 PEEP均可良好改善肺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其中俯卧位 小潮气 PEEP效果尤为明显;右-左分流导致的肺内分流可能是ARDS发生严重进行性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支持手段,为减少或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近年来逐步形成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深刻认识ARDS病理生理特点,合理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提高ARDS患机械通气效果,改善ARDS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较高,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患者治疗的基石,对于ARDS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是一把“双刃剑”,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耐受良好的自主呼吸努力可以为患者带来益处,过强的自主呼吸努力则会加重肺损伤。临床医生应该在对患者呼吸驱动有效的评估下,允许患者对自主呼吸努力耐受良好的情况下保留适当自主呼吸努力,使患者从自主呼吸获益,同时避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和患者自身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