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骨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与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科一类手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手术时间较长、内置物较多等情况,可于手术前酌情应用抗生素;较大的或污染较重的开放伤口均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抑或是厌氧菌进行选择,并且要用足量。术前提前一天甚至几天及术后超过36小时应用抗生素是没有根据的,术后根据患者血象和体温来决定是否停用抗生素也是不科学的。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必须掌握用药指征、药物的针对性和剂量及用药时机,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丁振汉  周敏 《现代医院》2009,9(3):95-96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病例,促进用药合理化,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外科系统病历100份,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抗生素选择不当;治疗性或预防性抗生素都应在术前开始给药但未实行以及日用药次数频繁;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抗生素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其中治疗性或预防性抗生素都应在术前开始给药但未实行以及日用药次数频繁一项所占比例最高。结论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具体病例分析,使用药更加合理化,对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水平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作为基础病,研究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1~5月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400例,观察各种方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400例普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3%;其中术中给药的患者感染率为1.11%,术前、术后给药的患者感染率则为7.78%;使用二联三联用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结论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应严格按照各种抗生素使用指征,慎重选择联合给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孔丽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7-127,12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相关并发症临床效果.方法 一组剖宫产患者于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类药物;二组剖宫产患者术前未给予任何抗生素药物,于手术结束并回病房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类药物;三组剖宫产患者于术前、术后均进行抗生素给药;四组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结果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一组、二组、三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但三组患者最优,各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一组、二组、三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8.18%、13.64%、4.55%,且四组患者住院时间最长,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进行抗生素预防性给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但给予术前、术后或均实施抗生素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索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实验组)、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组,观察术后病率、感染率、腹部伤口愈合、术后输液日和住院日,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感染率及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率、术后输液日和住院日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中术前用药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甲状腺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干预前)与2011年7-12月(干预后)出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前的63例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5%、术后为100.00%,干预后的76例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95%、术后为88.16%;干预前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前3位依次为头孢第三、一、二代,干预后依次为头孢第一、二、三代;干预前患者术后均应用抗菌药物,且给药时间≤48h仅占9.52%,干预后患者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48h占58.21%。结论干预后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时机等有明显改善,术后给药时间改善最显著,但与评价标准相比,用药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及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目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 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327例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患者术中采集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菌群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327例标本中320例有细菌生长,其中需氧菌328株,厌氧菌436株,以G^-菌为主;在需氧菌中以大肠埃菌为主,占176株;厌氧菌中以类杆菌属为主,占219株;大多数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占64.7%;单纯需菌和单纯厌氧菌感染分别占25%和10.3%;需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在90%以上,厌氧菌对甲硝唑(灭滴灵)的敏感率在97.7%。结论 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多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G^-菌所占比例较大。所有菌种都是人体正常菌种,条件致病菌和内源性细菌感染是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特征;需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厌氧菌对甲硝唑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90例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给予预防性用药,对照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预防用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用药时间、住院时间、药费、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8.9%,对照组感染率为22.2%,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泌尿外科术前患者预防性抗菌,不能有效预防其术后感染,并可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所以临床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04例胃癌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604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76.0%为头孢类抗菌药物,中位用药时间6 d,65.9%联合用药,其中84.4%联合使用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多手术开始后30 min~1 h给药,术中未追加用药,术后87例(14.4%)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结论应重视胃癌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纠正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1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分析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规范化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医疗费用合理支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对149例清洁手术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短期规范化应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与术后用药并延长给药时间(>3d)的方法,进行1:1对照比较,进行临床疗效和经济学分析评价。结果 证实前者使医院感染率降低,耐药菌群产生减少,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并使医疗费用降低。结论 本研究采用清洁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规范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方法科学,效果显著,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索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实验组)、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组,观察术后病率、感染率、腹部伤口愈合、术后输液日和住院日,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感染率及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率、术后输液日和住院日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中术前用药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索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实验组),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组,观察术后病率、感染率、腹部伤口愈合、术后输液日和住院日,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感染率及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率、术后输液日和住院日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中术前用药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5月-2013年5月6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56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7%,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分别占47.7%和44.1%;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56例病例中术前30min~2h给药的235例,占91.8%,术前>2h给药的5例占1.9%,术中追加用药1例占0.4%,术后当天给药的1例占0.4%,术后>1d给药的3例占1.2%;总用药持续时间<24h59例占23.0%、24~48h54例占21.1%、48~168h107例占41.8%、>168h36例占14.1%。结论 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持续用药时间等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提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 探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的可行性。  [方法 ] 选择性剖宫产病例 40 7例以不同给药方法分成两组 ,对术后病率、腹部伤口感染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情况作比较。  [结果 ] 预防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合理 ,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 了解与分析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药物选择、用法用量、首剂给药、疗程、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为评价指标,评价某院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术前30 min给药占4.1%,而术前未给药占73.2%;术后用药≤3 d占8.1%;三代头孢菌素占全部用药的49.0%,喹诺酮类药物占全部用药的25.0%.结论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性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屑病细菌性病因发病特点和动态循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细菌群相同步培养系统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法,对住院病例的血和(或)尿进行培养和测试,选同一敏感抗感染药物,单品种、足剂量,由静脉缓慢给药,配合免疫双向调节剂辅助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40例患者血培养计336例次,细菌L型生长,厌氧菌和需氧菌均未生长,培养次数最多23次,最少4次,平均10.1次;尿培养81例次,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鉴定72株,细菌不稳定L型回复成细菌型鉴定27株.住院时间最长266 d,最短45 d,平均132.2 d.痊愈14例(35%),基本痊愈17例(42.5%),好转9例(22.5%).结论 银屑病是以细菌稳定L型感染为主要特点的、内源性复数菌感染病,在机体天然免疫功能失调下,引发的全身性皮肤损害表象.在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准确休整配合下,动态循证选择敏感抗感染药物由静脉给药和免疫双向调节剂辅助治疗,可按期治愈.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围手术期病例163份,从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时间和数量、术后用药天数及术后感染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病例共151例,联合用药占79.75%;应用1种或2种药物与应用>3种药物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0.5~1 h或术中给药与术后当日给药患者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用药时间1~4 d与>5 d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抗感染药物共涉及7类25种. 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于宝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910-29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90例。A组为围手术期用药组,术前30min~2h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1次,术后12h内重复给药1次,术后共预防用药24~48h;B组为术后用药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结果:术后体温、感染、术后病率及伤口愈合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住院费用A组低于B组,且明显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比术后常规用药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7-12月653例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围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无用药组;分析围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0%,其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使用率分别占93.4%和82.5%;联合使用占85.9%;给药时机均为术后静脉给药,两组术后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结论 给药时机不规范,药物选择无针对性是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较普遍突出的问题,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不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胸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讨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医学和经验学效益,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以观察268例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和经济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用药组相比较,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差别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别亦无明显性,而住院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等则明显低于常规用药组。结论:围术期应用双剂头孢西丁预测胸外科相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