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大卫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5,(12):26-27
我院在使用DR及其配套设备以来,主要承担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任务。经过一年使用我们放射科为临床科室提供了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许多常规X线胸部检查无法检测到的影像信息,在DR胸部检查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通过DR与普通平片的比较,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DR)的应用在X线诊断,特别在肋骨骨折方面与普通X线平片相比较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方法:通过选取我院DR及普通平片各200例肋骨骨折病人进行比较,探讨DR在肋骨骨折诊断方面的明显优势。结论:DR影像X线诊断比普通平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唐志强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0):18-19
随着数字化医学影像的快速发展,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Digital Radiography)越来越多的投入于临床使用中。同时各种后处理技术也相应产生,现介绍一种使用最广泛,应用价值最高的后处理技术组织均衡(Tissue Equalization,简称TE)。 相似文献
4.
组织均衡技术在DR胸部影像中的应用优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R)中 ,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方法 从我院2 0 0 3 -0 5所摄的DR胸部影像中按顺序抽取 10 0例作为分析材料 ,通过运用组织均衡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 ,比较组织均衡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结果 运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 ,同一幅图像上不同体厚部位的细节均可清晰显示 ;标准DR图像需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清晰显示不同体厚部位的细节。结论 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 ,运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改善先前受体厚影响而难于观察部分的可视性 ,而又不牺牲其他部分的细节显示 相似文献
5.
侯琼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2):23-24
CR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是利用一种既可接受模拟信息,又可实现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载体即成像板,使传统的X线摄影成功地走向数字化.实现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贮存与传输。而传统成像方式是通过增感屏或影像增强器将影像成像在胶片上,并要将曝光后的胶片放置在暗室工作环境中进行显影、定影、漂洗、烘干等多种工序,并且得到的X线胶片的优劣要受投照条件MAS、KV值的影响,暗室冲洗时间、水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在数字化和网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医疗服务水平及诊疗水平的小断提高,目前解决医学影像质量问题的最好疗法就是使用图像数字化,在放射学领域已经有CT、MRI、DSA和数字胃肠机等数字化医疗设备,而在使用频率最高的普通X线机方面。随着CR和DR技术的出现,为完成其数字化提供了两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邵为景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5):33-33
X线影像技术的数字化已成为本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更是常规X线摄影形成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并促使影像科室数字化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应用于常规摄影中数字化摄影设备为CR和DR,现对两者应用进行一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Panel Radigraphy DR),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数字化成像技术。平板数字探测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临床在成像技术上是一个色跃。数字探测器代替了传统X线设备由影像增强器、摄像头、光学系统和模数转换器构成的影像链。由数字化代替传统的模数转换。因而避免了影像链上诸多环节对影像产生的影响,减少了图像的噪音和失真,提高了影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扩展了影像的动态范围。还可以通过DR庞大的影像后处理系统进行角度和长度的测量、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给临床诊断及康复评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数字化影像设备中,DR和CR相比,无论从影像质量、成像速度,还是X线的照射剂量都有明显的优势,随着DR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价格会逐步下降,预计不远的将来,DR会成为主流。现对市场上的几种DR产品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做逐一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五一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7):7-9
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rector Digital Panel Radigraphy DDR)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数字化成像技术。平板数字探测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临床在成像技术上是一个飞跃。数字探测器代替了传统X线设备由影像增强器、摄像头、光学系统和模数转换器构成的影像链。由直接数字化代替传统的模数转换。因而避免了影像链上诸多环节对影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直接X线数字摄影(DR)影像,由于其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致使一次性X线曝光即可通过各组窗宽、窗位对图像进行调试,克服了常规X线摄影一次曝光后难以同时显示骨与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使X线诊断更趋于全面、完整,我们单位于2001年7月安装了1台东软DROC1000—23型数字摄影X线机,通过它获得直接数字投照X线照片影像,本文就DR系统在头颈部应用的优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X线摄影(Com puted Radiography,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犤1-2犦,它实现了由传统的屏—片系统所成的模拟图像向数字化图像的转变,使影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现已在我国各型医院中普及。但在CR检查处理时也会产生许多异常图像,给我们临床摄影和诊断工作带来许多麻烦。本文将从CR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探讨影响CR影像质量的因素,以提高认识,减少废片率和质量差的照片。1材料与方法我院于2002年5月安装了AGFA公司的ADC COM-PACT成像板读出装置,它有36cm×43cm,36cm×36cm,25cm×30cm,20cm×25cm等4种成像板,… 相似文献
15.
尽管影像检查有多种手段(透视、X线平片、CT、MRI等)但目前首选仍是平片,因而提高平片的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倍受医务和工程人员的关注。DR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等方面具备数字化图像的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之外,在临床实际诊断应用中,DR也显示出某些独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图像动态范围宽;②图像分辨率高;③后处理功能强大。目的 DR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强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一年的DR检查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共计3324人次的回顾性分析:其中胸部1857例,胸部发现肋骨骨折225例(包括通过窗宽窗位调节隐匿性骨折55例),胸椎骨折37例(包括不明显骨折15例),气胸72例(包括少量气胸18例),肩胛骨折51例,肋骨及胸椎破坏19例,肺内孤立结节影46例,(包括纵膈、心影后及膈区20例)。头颈部及骨关节1211例,发现骨折226例(包括通过窗宽窗位及放大、边缘锐化等处理经过后处理发现53例),各类软组织肿胀57例。腹部256例,肠梗阻66例(包括腹部软组织肿块16例),输尿管结石49例,膀胱结石23例,膈下游离气体43例(包括手术原因17例)。结果 DR的诊断依据与传统X线平片基本一致,但数字化图像的后处理明显扩展了诊断范围,这是传统X线片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17.
X线技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使X线检查技术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标准的统一管理体系。实施X线照片的质量管理,可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保证X线照片质量。在尽可能地减少受检者量以及节约检查费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机器性能,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X线图像以满足诊断要求。我院放射技术组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自2001年期间开展了X线质与量的控制工作,对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我们对X线技术全面质量管理要作比较精细的研究,大胆的尝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兰珠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4):262-26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摄影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直接数字X线摄影(D igital R adiography),能为影像诊断提供目前最为优质理想的影像信息。本文通过D R系统与传统屏-片系统在头颈部所摄的影像进行比较,探讨D R系统在临床头颈部X线摄影中的优势。1材料与方法设备美国G E公司的R evolution X R/d直接X线数字摄影系统(D R)、D IC O M3.0图像存储与传输标准,w ork station处理工作站,曝光电压75kV,管电流320m A,靶距离70cm~100cm。岛津摄片机U D150L—30E,A gfaC PG4008×10感绿片暗盒,K O D A K套药,kodak M7B自动洗片机,曝… 相似文献
19.
任晓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6):724-725
目的:分析对比DR与X线片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98例(112处),患者均采用相同体位进行X线片与DR摄影。观察对比DR与X线片对本组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DR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82.14%,X线片为64.29%,DR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DR能量减影对于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片,其高品质的数字化影像与图像特点有效保证了骨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王丽颖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10):31-32
1.1一般材料:我们应用北京万东500mAX线机,CR系统为日本富士FCR AC-3读出机,HIC-655影像处理机,0DR-624影像存储机,FL-IMD激光照相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