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篇名含义。 答:《金匮》所论疾病是以杂病为主。杂病与时病不同,杂病的发生多为脏腑经络病变的反应,病位在脏腑经络,病程拖延较久,传变较慢。病因多由时病转归或由脏腑虚损而致。在患病的过程中往往又可兼感时邪,病情比较复杂。因此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以脏腑经络为纲结合八纲进行的。对表里同病,新旧同病的处理又必须注意先后缓急。《金匮》论证注意病、脉、证合参。本篇为全书总论,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故名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顾名思义,可以了解杂病辨证论治的重点和本书的中心思想。(罗)  相似文献   

2.
<正>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临证的经典著作,直到现在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和治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为纲,《金匮要略》则以脏腑辨证为纲,当然也涉及到气、血、津液、八纲及六淫等的辨证,所以本书第一篇总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名篇,而且有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痰饮病有水在五脏之异,水气病有五脏水之  相似文献   

3.
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4,3(3):149-151
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在充分吸收《内经》、《难经》等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撰《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临床证治的奠基之作。该书将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首创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4.
<正>《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然而现在常常将脏腑经络割裂开来,甚至忽略了经络辨证。因此,为重视经络辨证在杂病治疗中的作用,笔者将《金匮要略》中的经络辨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和依据,而辨证方法当否是辨证是否准确的关键,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笔者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参考最新成果,提出以中西医结合全面收集病情资料,并先以脏腑经络为“经”,卫气营血阴阳为“纬”以准确定位,次以寒热虚实定性,后以病之先后定标本的综合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论治杂病的,因此,在对各种病证的论治之中包含了丰富的脏腑辨证内容,治肝诸法同其他脏腑治法一样,渗透于各相应病证的治疗之中.整理归纳其中有关治肝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仲景对肝及其经络病变进行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结合原文归纳分析《金匮》首篇“治未病”的主要精神。(20分)答: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所提出的“治未病”的主要精神,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4  相似文献   

8.
试论《金匮要略》的发病学特点宋东眷中医系关键词《金匮要略》发病学中图分类号R222.19认识任何疾病,首先必须明确其发病机理,也就是病因病机。关于内科杂病的发病,《金匮》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三因”说及脏腑经络先后病等论点,并以此贯穿于全书各篇。笔者拟就...  相似文献   

9.
伤筋患者的辨证施护黄燕春(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伤筋;辨证;施护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祖国医学称软组织损伤为“伤筋”。伤筋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脏腑、经络、筋骨等都有密切的联系,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的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皆源于《内经》,它们相互关联,互为参照,共同构成了描述人体病变性质的理论构架,是认识人体的医学科学。辨别病因、病性与病位是辨证的重要内容,而“证”指人体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金匮》“从脾论治”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其治法,有从心、从肺、从肝论治者,但多从脾、从肾论治,在杂病治疗中,“从脾论治”又显得更为重要。纵观《金匮》全书,“从脾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四大法则: 一、健脾扶正法:主要适宜于脾虚及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如: 1.虚劳不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以上诸证,为脾  相似文献   

12.
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的发展而逐步建立的,纵观二千余年络病学说发展史,共有三次大发展,一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二是中医学临床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作为外感热性病及内伤杂病的辨治总纲,  相似文献   

13.
“同气相求”理论是以气机的运行规律作为指导,将体内充盈之气引至患处,气载血至,方解除病痛。“气”作为全身功能维系的根本注于脏腑,并由经络将脏腑之气与腠理相连。该文主要从经络角度,通过同名经的特性将“同气相求”理论贯穿始终,通过上病取下,左病取右的双交叉法进行经络辨证及该理论指导下对漏肩风的辨经取穴,同时附医案一则将理论与临床结合,便于理解该理论在漏肩风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治未病”帅在芬(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治未病治疗法则探讨《金匮》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篇,从整体观点出发,根据脏腑之间,有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因而提出“治未病”的论点。所谓“治未病”,即未病前...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及两者相互为用的发展状况首次予以探究总结。该时期医家沿袭《内经》传统将脏腑辨证内容涵盖了经络辨证内容;清代发展成熟起来的络脉理论深化了脏腑、经络的内在关联,丰富的络脉辨证内容无不关乎脏腑的辨识;奇经八脉病证主要责于肝肾。以上表明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不是各自为用,而是日益广泛深入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论张仲景与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张仲景与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内在联系董泽宏(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北京100621)关键词:张仲景;张元素;学术思想;《内经》;六经辨证;脏腑辨证;遣药组方张仲景继承了《内经》、《难经》等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其所著的《...  相似文献   

17.
脏腑辨证,特别是五脏辨证,是中医辨证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的主要部分,因为一切病症总离不开脏腑及与之相联系的经络、五体和五官、九窍等。外感疾病,虽然是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但也是和脏腑辨证相关联的,因为阴阳营卫气血津液的生理及其病理变化,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的。这在中医学方面叫做“脏腑经络的整体观念。”同时,脏腑之间又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辨证时,既要明确病症的虚实寒热,又要找出所属脏腑的病  相似文献   

18.
就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及两者相互为用的发展状况首次予以探究总结.该时期医家沿袭<内经>传统将脏腑辨证内容涵盖了经络辨证内容;清代发展成熟起来的络脉理论深化了脏腑、经络的内在关联,丰富的络脉辨证内容无不关乎脏腑的辨识;奇经八脉病证主要责于肝肾.以上表明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不是各自为用,而是日益广泛深入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味药物组成。在《伤寒论》中凡三见,两见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一见于《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此外,本方还见于《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的第17条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的第13条。本方组方严谨...  相似文献   

20.
《医学源流论》为清·徐大椿晚年所著。此书虽名曰“源流论”,但并非一部论述中医学发展的源和流的历史性著作,而是一部阐述自己对中医学中许多问题的观点的理论性著作,其目的在于引起医学界对医学理论的重视和研究。全书分上、下两卷,共99篇,涉及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等诸多方面,现就其基本学术思想简介如下(文中所标为《医学源流论》的篇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