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向医学领域的渗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其实用价值在医学各方面愈益显示出来.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经典《内经》的理论中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并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心理治疗方法,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内经》中的心理治疗是以唯物观、整体观及脏象理论为基础的.1、辩证唯物的形神合一观《内经》认为,神的物质基础是血气及其构成的形体,“人有五脏化正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这说明其强调形是第一位的.神虽由形而生,但决非仅仅被动地反映形之功能,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又必受神的主宰和指挥,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内经》中这种形与神二者相互依附,不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重视优生优育。在祖国医学中,虽没有专科论著,但不少著名医药学家的有关著作中,在这方面都有很多论述.而且提出了许多符合现代科学的优生理论和方法。《内经》上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楣”。所以,在受孕之时,父母的健康状况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中的魂魄学说在《内经》中就有较抽象的论述 ,在《灵枢·天年》中记载 :“黄帝曰 :何者为神 ?岐伯曰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人”。说明了人体发育成熟后 ,心主神志、肝藏魂、肺藏魄支配着人体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即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生理活动 ,神、魂、魄三者必须相互协调 ,配合一致。笔者就祖国医学中的魂魄学说的临床意义进行如下探讨。1 魂魄与五脏气血的关系《素问·六节脏象论》载 :“岐伯曰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也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  相似文献   

5.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7):716-717
<正>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精神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精为神本的唯物论神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了人的机体,神随着机体的产生而产生,但还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才能进行正常活动。《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论》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都指  相似文献   

6.
浅论脑属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中医文献对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内容十分丰富 ,如《灵枢·经脉》篇曰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云 :“脑者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诸髓皆属于脑。”《指玄篇·修仙辨惑论》云 :“头为元神所住之宫 ,其空如谷 ,而神居之 ,故为之谷神 ,神存则生 ,神去则死 ,日则接于物 ,夜则接于梦 ,神不能安其居也。”后《内经》确定脑为奇恒之腑 ,众多医家对此虽有争议 ,但大多认同。我们则认为脑当为脏。首先 ,《素问·五脏别论》云 :“余闻方士 ,或以脑髓为脏 ,或以肠胃为脏 ,或以为腑 ,敢问更相反 ,皆自谓…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是张仲景预防医学观的理论基础《内经》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内经》中除上述三段明确…  相似文献   

8.
一、理论探讨祖国医学以“心藏神”和“心主血脉”作为心的基本生理功能活动。如《内经》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充在血脉”,“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营卫已通,神气舍心……乃成为人。”这两节经文指出了“心神”与“心血”的密切关系,而其含义则认为“心主血脉”的功能活动,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内经》又说:“经脉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它集中反映了祖国医学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内经·素问》曾作精辟的概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说,对人体的一切生理和病理现象,必须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析,去处理。几千年来中医就是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积累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经验,为防治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所言“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预防思想的精华,其与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临床有密切关系,故有必要对其渊源,含义及其价值等作以探讨。一、知“治未病”之渊源“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最早由《内经》提出,之后《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中也有不少论述。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1.
中医抗老     
祖国的医学在抗老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见解和措施、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下列九个方面: 1.总的看法祖国医学对于抗老总的看法,应以《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为代表。“余(黄帝,伪托的。)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衰老理论与抗衰老理论和实践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学派林立 ,立论甚丰 ,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抗衰老的原则 ,包括医药抗衰延年与修身养性两个方面。1 中医抗衰老的方法及其应用1.1 阴阳平衡法阴阳平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之纲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认为人的生、长、衰、亡是由体内阴阳的变化所决定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说明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早衰甚至消亡。故只有协调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 ,保持体内阴平阳秘 ,调节人体内环境 ,…  相似文献   

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此为《内经》阴阳学说之总纲,旨在强调阴阳是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到临床诊断治疗,无不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如:《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正常的生理活动有赖于人体阴阳的相亙协调,即所谓"阴平  相似文献   

14.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中老  相似文献   

15.
《灵枢·经脉》“人始生”段是《内经》的警句名言,是祖国医学胚胎学的根源、生理学的要容、解剖学的雏形。后世医家推崇备至,无不遵为绳墨、取之滥觞。本段括“骨为干”十五字原文: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  相似文献   

16.
论“情志学说”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情志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融古代哲学精华于一体,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率先揭示了情志、心身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尽管古老朴素,时涉千年,却依然不失光彩,与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研究的重视,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它的合理内涵,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无不以新的启迪,为此进而探索,必受裨益。一、心身统一的主导思想祖国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观念把人体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之中。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整体观的影响下,情志学说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气、形、神合一乃是情志学说的基础。《淮南子》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神是生命活动中必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谷气通于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  相似文献   

1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此为《内经》阴阳学说之总纲,旨在强调阴阳是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到临床诊断治疗,无不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如:《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相似文献   

19.
心绞痛心肌梗塞之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认识。《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真心痛,手足青关节,心痛甚,且发夕死,夕发旦死”,即现代医学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不外七情饮食损伤,因体虚劳倦,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源。而肾虚是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之本。肾虚则五脏虚,心阳不足,气虚血行无力,聚湿生痰,从而心脉瘀阻,形成本虚标实之症。  相似文献   

20.
悬壶之人 ,莫不研习《内经》、《难经》。《内经》奥言深旨难明 ,而《难经》问答条文简捷 ,不但延续了《内经》的衣钵 ,还解释、补充了《内经》的内容 ;尤其针灸方面 ,对特定穴情有独钟 ,作出了更详尽的阐释。其中 ,《难经·六十三难》对井穴为始的论述 ,尤有中医韵味。《六十三难》云 :“五腑六腑荥合 ,皆以井为始者 ,何也 ?然 :井者 ,东方春也 ,万物之始生 ,诸蛴行喘息 ,喧飞蠕动 ,当生之物 ,莫不以春而生 ,故岁数始于春 ,日数始于甲 ,故以井为始也。”文中首先提出为什么五脏六腑都以井穴为始的问题 ,并将井穴与东方、春季、甲日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