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左旋精氨酸抑制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移植物血管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预防和治疗心脏移植术后移植物血管病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给与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药物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后不同时间移植心脏冠状血管的改变。结果L—Arg组大鼠无移植物血管病(CAV)的形成和一氧化氮(NO)能大量合成,L—NAME组大鼠有CAV形成。结论NOS抑制药物L—NAME加重移植后移植物血管病病变,L—Arg可以预防和减轻移植后移植物血管病的病变,NO具有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国  王天才  李勤  梁扩寰 《胃肠病学》2001,6(4):225-22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食管静脉曲张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初步观察使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可能性。方法:采用NADPH-d黄递酶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方法,观察NOS抑制剂左旋肖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灌胃给药对食管静脉曲张大鼠食管壁组织学改变及NOS表达平均光密度值的影响。结果:模型组食管、粘膜下静脉壁及食管浆膜外静脉壁粘膜上皮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给予L-NAME后,食管壁NOS表达显著下调(P<0.01),L-NAME组10只大鼠中7只食管浆膜外静脉和粘膜下静脉迂曲扩张情况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大鼠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中有NO的参与;L-NAME对大鼠食管静脉曲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粉防己碱对喹啉酸损伤海马神经元MDA、NOS及AT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对喹啉酸(QA)诱导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生化法检测QA损伤后海马神经元MDA含量、NOS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并观察Tet对损伤后海马神经元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Tet(10^-6和10^-7mol/L)能明显降低QA损伤后原代海马神经元MDA含量及NOS活性,增加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P〈0.01或0.05)。结论 Tet能浓度依赖性地明显降低QA损伤后原代海马神经元MDA含量及NOS活性,增加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可能参与了其对兴奋毒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重复浸水束缚应激(WRS)制作动物模型,以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或左旋精氨酸(L-Arg)抑制或促进内源性NO的合成,动态检测胃黏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黏膜一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重复应激后,实验对照组大鼠UI明显下降,同时GMBF上升,黏膜内NO含量增高;L-NAME使WWRS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加重,消除了GMBF的递增趋势,黏膜NO含量下降;而L-Arg可减轻WRS造成的黏膜损伤,GMBF、黏膜NO含量增相应增加;GMBF、UI、黏膜NO含量变化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内源性NO通过调节GMBF而介导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L-NAME抑制其合成,延缓这一作用,L-Arg增加其合成,促进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舒张周血管的作用是否与激活一氧化氮合酶(NOS)有关。方法 利用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观察股动脉内灌注有效浓度的氨氯地平后灌注压的变化及NOS抑制剂L-NAME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 氨氯地平缓慢平稳降低周围血管阻力,NOS抑制剂L-NAME能部分阻断这种作用。结论 氨氯地平产生的周围血管舒张作用部分通过刺激NO生成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巴胺系统及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大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腹主动脉缩窄术(AC)组;②假手术(SO)组;③L-精氨酸(L—Arg)组;④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通过心肌肥大指数,心肌组织胶原染色,心功能检测等方法分析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肥大状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药物干预后,心肌组织中多巴胺受体D1、D2mRNA和蛋白质表达变化: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心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AC组左心肥大明显.表现为室内压显著升高,胶原增多;与SO组比较,腹主动脉缩窄术后D1、D2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NO、NOS水平明显下降(P〈0.01);应用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能够促进肥大的发生。使用NO合成的前体L-Arg干预,则抑制肥大发生。结论 压力负荷加大能引起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NO合成减少有关:大鼠心肌细胞内存在多巴胺受体D1、D2mRNA和蛋白质表达,心肌肥厚时二者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前研究显示细胞信号传递系统NO—NOS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是NO合成的限速酶,是调节NO的最重要环节。NO的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内皮功能的状态。本文就NO及NOS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与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心血管病变足2型糖尿病(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蛋白激酶C激活,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使一氧化氮(NO)含量减少,而炎症介质介导的细胞增殖加剧,这些原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足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许多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血清中NO含量降低,并发心血病患者NO含量更低,但也有报道糖尿病早期NO含量升高,可能与发病初期由于激活的巨噬细胞合成NO增加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晚期NO含量下降,此时由于糖基化作用产生大量不可逆糖基化终末产物,导致NO清除加速。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与NO及NOS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和Ca^2+、Mg^2+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60例HIE患儿为观察组,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1、3、7、14d测定血清NO及Ca^2+、Mg^2+水平。NO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Ca^2+、Mg^2+水平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均〈0.01);观察组中、重度HIE患儿血清NO水平高于轻度HIE患儿,Ca^2+、Mg^2+水平低于轻度HIE患儿(P均〈0.01)。第14天观察组患儿血清N0、Ca^2+、Mg^2+水平与对照组相P均〉0.05。结论HIE患儿血清NO水平升高,Ca^2+、Mg^2+水平降低。三者水平与HIE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左卡尼汀(LCN)添加至St.Thomas No.2液后对长时间冷保存离体大鼠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离体大鼠心脏模型.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8只、St组16只(该组使用St.Thomas No.2液为心脏停搏液和保存液)、LCN 1组16只(St.Thomas No.2液加LCN 12g/L为心脏停搏液和保存液)和LCN 2组16只(St.Thomas No.2液加LCN 6g/L为心脏停搏液和保存液).对照组直接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其他各组16只大鼠中8只在4℃条件下保存心脏7h后取左心室心肌,另外8只建立离体左心工作模型,再灌注30min后取左心室心肌.检测心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总腺苷(TNA)含量并计算能荷(EC);提取心肌线粒体后检测线粒体内Ca^2+含量([Ca^2+]m)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 St组冷保存后心肌ATP含量和EC显著下降,[Ca^2+]m显著增高,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心肌ATP含量及EC无明显改善,[Ca^2+]m进一步增高,RCR进一步降低(P〈0.05).LCN 1组及LCN 2组各项指标较St组显著改善(P〈0.05),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剂量的左卡尼汀添加至St.Thomas No.2液可减轻线粒体钙超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心肌细胞线粒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与LCN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脂多糖(LPS)注射后6、12、24小时组和解毒化瘀方6、12、24小时组。取肝组织分离线粒体,测定其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同时行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及能荷(EC)水平。结果:在注射LPS 6小时后,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ATP、ADP含量及EC值减少;24小时后,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ATP、ADP、AMP含量及EC值明显减少。与对应的LPS组比较,经解毒化瘀方处理后,肝细胞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增加,ATP、ADP、AMP含量及EC值均升高。结论:解毒化瘀方能增加ETM大鼠肝线粒体M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增加线粒体腺苷酸EC值,改善能量代谢,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在实验性骨关节炎 (OA)关节滑液中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NO在实验性OA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以及镀铜镉还原法对实验性OA软骨细胞凋亡及关节滑液中的NO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性OA中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制动时间延长 ,NO水平逐渐升高 ,6周达高峰。此时也出现较多软骨细胞凋亡现象 ,应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L NAME后 ,关节液中NO含量降低 ,软骨细胞凋亡现象减轻。结论 NO是引起实验性OA中软骨细胞凋亡的重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假手术组和高血压。取大鼠主动脉,分离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分别测定其亚硝酸盐(NO2^-)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精氨酸(L-Arg)转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高26.2%(P<0.05);主动脉NO2^-生成低65.8%(P<0.01),中膜及外膜孵育液的NO2^-生成量分别高59.6%和123.6%(均P<0.01);主动脉内膜NOS活性低59.3%(P<0.01),中膜和外膜NOS活性分别高62.6%和118.7%(均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率低62.5%(P<0.01),中膜和外膜L-Arg转运率分别高53.7%和99.8%(均P<0.01)。iNO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高血压大鼠血管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iNOS阳性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高血压大鼠血管管一氧化氮合成与代谢发生改变,血管内膜L-Arg/NOS/NO途径受抑,而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的L-Arg/NOS/NO系统的活性增强,血管生成的NO增多。提示血管中膜和外膜源NO增多在高血压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舒芬太尼对2型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糖尿病组(D组),每只大鼠迅速分离胸主动脉并取4段动脉血管环,4段血管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组)、舒芬太尼7×10^-11mol/L(S1组)、2×10^-10mol/L(S2组)、1×10^-9mol/L(S3组)处理,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法,通过比较KCl预收缩和给予累积浓度的NE收缩观察血管张力G1、G2变化幅度,计算血管环收缩幅度(G2/G1×100%)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随后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对各组血管环组织进行研磨、离心取上清液,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作用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定量表达情况,来反映对血管内皮的作用效果。结果与NC组相比,NS2组、N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组织匀浆NO、NOS表达升高(P<0.05);与DC组相比,DS1组、DS2组、DS3组收缩幅度降低,组织匀浆NO、NOS表达升高(P<0.05);与DS2组相比,DS3组收缩幅度组显著降低,组织NO、NOS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有抑制收缩作用,高浓度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因子NO表达升高有关,而NOS是其生物转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粘膜灌注中的作用。方法 部分结扎大鼠门静脉主干2周后,采用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同时观察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结果 PHG组大鼠GMBF和PV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3.431、3.312,P<0.01)。低剂量的NO合成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HG大鼠GMBF,而对假手术组GMBF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的L-NAME(12mg/kg)能非常显著降低PHG和假手术组大鼠GMBF。前列腺素环氧合酶抑制剂消炎痛能明显降低PHG组大鼠GMBF,而对假手术组GMBF无明显影响;预先给消炎痛处理后在假手术组大鼠中,静脉注射低剂量L-NAME(4mg/kg)前后GMBF无明显变化,高剂量L-NAME(12mg/kg)降低大鼠的GMBF与未用消炎痛处理组比无明显变化;预先给消炎痛处理后在PHG组大鼠中,L-NAME剂量(4mg/kg、12mg/kg)依赖性降低大鼠的GMBF与未用消炎痛处理组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NO、前列腺素在调节PHG大鼠的GMBF起重要作用,但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8只,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测定血清NO浓度、肝脏NO含量和肝脏NOS比活性,观察肝脏β-B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结果 除TPN组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NO浓度、肝脏NOS比活性,肝硬化对照组比正常组升高明显(P<0.05),肝硬化TPN级比肝硬化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NO含量,肝硬化对照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但肝硬化TPN组比肝硬化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肝脏β-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正常组为-,肝硬化对照组为+,肝硬化TPN组为++。结论 NO可能是一种抗肝损伤因子,损伤因子存在时,表现为肝脏NOS活性增强,当肝脏NO含量减少时,表现为肝脏损害的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w后,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MDA、SOD含量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使用葛根素治疗后,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及MDA含量降低(P〈0.05~0.001),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升高(P〈0.05~0.01)。结论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型克山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慢型克山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探讨在克山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慢型克山病39例,并以病区30例健康人作对照,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iNOS和cNOS)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RBC SOD)及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BC 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克山病患者ET及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越重升高越明显(P〈0.01)。NOS、iNOS和c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OS和iNOS活性与ET及NO相一致(P〈0.05)。克山病患者RBC GSH—Px及RBCSOD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慢Ⅱ组低于慢Ⅲ、Ⅳ组(P〈0.01);LP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GSH—Px/LPO及SOD/LPO比值变小(P〈0.01)。结论 克山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降低.这种改变在克山病心肌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角叉菜胶组、角叉菜胶+溶剂组和角叉菜胶+灯盏花素乙(CH)组各21只。分别用NADPH-d组化法、硝酸/亚硝酸还原法、流式细胞术测定脊髓后角一氧化氮合酶(NOS)、脊髓腰膨大部位NO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及角叉菜胶+CH组比较,角叉菜胶组、角叉菜胶+溶剂组脊髓NOS、NO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角叉菜胶+CH组NOS、NO升高,细胞凋亡率无差异。提示CH可能通过降低NOS及NO水平而抑制炎性痛大鼠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褪黑索(melatonin,MT)对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NOS、Ca^2+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D组、AD-MT大剂量干预组、AD-MT小剂量干预组和假AD组。应用β-淀粉样蛋白(AB)注入大鼠海马CAI区,建立大鼠AD模型。AD-MT干预组以MT灌胃,每日一次直至试验结束。应用电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情况,用比色法,硝酸还原法和Tunel法检测海马钙离子(Ca^2+),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MT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因AB在脑内的沉积所导致海马的Ca^2+超载,NOS的异常增高以及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结论MT对AD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