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不同途径使用克林霉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例年龄在25~35岁的健康女性志愿者,首先给志愿者采用克林霉素100 mg阴首给药;1个月后给予此20例志愿者口服克林霉素100 mg,给药后,分别使用液/质联用法,对患者给药后24 h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时间间隔为1次/h。结果通过阴道给药的t1/2半衰期为:(15.2±2.5)h;通过口服给药的克林霉素给药的t1/2半衰期为:(3.6±0.6)h;通过阴道给药的血药浓度的情况:给药后1 h的血药浓度:0.54 ng/ml;6 h的血药浓度:15.43 ng/ml;12 h的血药浓度:253.2 ng/ml;通过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的情况:给药后1小时的血药浓度:1.3 ng/ml;6小时的血药浓度:21.4 ng/ml;12小时的血药浓度:256.2 ng/ml;结论克林霉素通过局部给药,药物能够较长时间的停留在药物作用的表面,发挥局部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药动学理论的氨茶碱漏服后用药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长期、低剂量、三餐后服用氨茶碱的出院患者漏服一次剂量后进行用药指导。方法以氨茶碱2 mg.kg-1每天8:00,12:00和18:00口服3次为例,根据文献报道的氨茶碱药动学参数,采用自行编写的用于药动学分析的Excel表格程序,分析茶碱稳态最大血药浓度(Css-max)、稳态最低血药浓度(Css-min)与t1/2的关系;根据患者(t1/2=12 h)漏服的时间及是否补服和补服时间,分析漏服后24 h内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最低血药浓度(Cmin)和维持有效血药浓度5 mg.L-1的时间(t>5 mg.L-1),结合Cmin和t>5 mg.L-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Css-min和Css-max与t1/2的线性关系:Css-min=0.520t1/2-1.621(r=0.999),Css-max=0.561t1/2 1.253(r=0.997);早或晚餐漏服后越迟补服其24 h内的Cmin越小,中餐漏服后不同时间补服其Cmin抬高或与未漏服时接近,早、中或晚餐漏服后于下次给药时补服的Cmax4.429 mg.L-1分别减少到3.515,4.328或2.965 mg.L-1,t>5 mg.L-1分别由21.56 h缩短到18.3,20.89或14.34 h;如果不补服漏服的剂量,尽管其Cmin值与加倍量服用的Cmin值相近,但t>5 mg.L-1更短,分别为12.15,10.83和5.89 h。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小剂量、三餐后服用氨茶碱的出院患者,早、晚餐后漏服的剂量应及时补服;中餐后漏服的剂量,可在晚餐前补服或与晚餐后剂量一并服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哌唑嗪对单剂量给药的地高辛血药浓度或多次给药的地高辛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给家兔灌胃地高辛20μg/kg,盐酸哌唑嗪150μg/kg,于家兔耳缘静脉定时采血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 ,比较应用盐酸哌唑嗪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单次给地高辛时 ,盐酸哌唑嗪可延长地高辛的吸收和消除过程 ;多次服用地高辛时 ,在合用盐酸哌唑嗪6h后 ,地高辛的稳态血药浓度显著提高。结论临床合用地高辛和盐酸哌唑嗪时应严格个体化给药 ,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4.
盛晓燕  韩庆烽  熊歆  段京莉 《中国药房》2010,(34):3213-3216
目的:对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监测,为万古霉素用药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方法:6名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腹腔内使用万古霉素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和腹膜透析液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和腹膜透析液中药物浓度。结果:万古霉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93.27%。给药后10h(第1次腹膜透析液放出来前)患者血药浓度约为21.71μg·mL-1,最低血药浓度(下次给药前)为11.39μg·mL-1;腹膜透析液中药物谷浓度为5.62μg·mL-1。结论:万古霉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给药,能够确保万古霉素有效吸收,且使腹腔局部保持有效的抑菌浓度,未造成万古霉素蓄积。  相似文献   

5.
西那卡塞口服后2~6h 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西那卡塞与高脂肪食物同服,其 Cmax 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增加82%和68%;与低脂肪食物同服,其 Cmax 和 AUC 分别增加65%和50%。西那卡塞吸收后血药浓度呈双相消除,消除 t1/2为30~40h。连续给药7d 血药浓度达稳态,Cmax 和 AUC 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表观分布容积为1000L,表明西那卡塞分布广泛。西那卡塞进入人体后93%~97%与血浆蛋白结合。西那卡塞经多种酶代谢,主要有 CYP3A4、CYP2D6、CYP1A2。主要经肾脏排出,占给药剂量的80%,约15%经粪便排出。中度及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 AUC 分别升高2.4倍和4.2倍,t1/2延长33%和70%。  相似文献   

6.
甲硝唑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硝唑(Metronidagole)作为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临床报道资料众多,本文收集一部分有关其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等资料以供读者参考。一、药动学资料甲硝唑口服吸收迅速,1h吸收80%。达峰浓度在2~3h,持续有效浓度在12h以上。一次服200mg剂量后至8h,血药浓度在20~4μg/ml之间波动;多次给药后稳态血浓度在3d内达到,静脉滴注500mg,每隔8h一次,测得稳态浓度的平均峰谷为28.5μg/ml (0.5h)和16μg/ml(7.5h)(甲硝唑对大多数敏感厌氧菌的MIC为1~8μg/ml).若与食物同服,可使血峰浓度迟1~2h,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黄芩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剂量下黄芩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HPLC-ECD技术,对灌胃给予黄芩素药低、中、高剂量(20,100,200 mg.kg-1)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浓度进行测定,比较了不同给药剂量下,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结果: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存在双峰现象。黄芩素低剂量组:黄芩苷的Tm ax=1和9 h,Cm ax,1 h=3.74μg.mL-1,Cm ax,9 h=2.18μg.mL-1,AUC0~24 h=30.44μg.mL-1.h;黄芩素中剂量组:黄芩苷的Tm ax=1和13 h,Cm ax,1 h=15.32μg.mL-1,Cm ax,13 h=6.76μg.mL-1,AUC0~24 h=123.77μg.mL-1.h;黄芩素高剂量组:黄芩苷的Tm ax=1.5和9 h,Cm ax,1.5 h=14.63μg.mL-1,Cm ax,9 h=10.92μg.mL-1,AUC0~24 h=149.63μg.mL-1.h。与低剂量(20 mg.kg-1)相比,中、高剂量组的剂量分别增加了4和9倍,但AUC0~24值仅提高了3.1和4倍。结论:黄芩素给药剂量在20~100 mg.kg-1间,代谢产物黄芩苷的药动学行为呈线性关系;黄芩素给药剂量在100~200mg.kg-1间,黄芩苷的药动学行为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1.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呋辛在实验犬体内的血浓度变化。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第一次采用实验犬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50 mg•kg 1;第二次采用实验犬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50 mg•kg 1,6 h后灌服头孢呋辛50 mg•kg 1,分别在不同时间采血1.0 mL进样测定,计算头孢呋辛钠血浓度。结果头孢呋辛静脉给药后6~8 h与静脉加灌服给药后6~8 h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孢呋辛的序贯疗法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盐酸哌唑嗪对家兔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盐酸哌唑嗪对单剂量给药的地高辛血药浓度或多次给药的地高辛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给家兔灌胃地高辛20μg/kg,盐酸哌唑嗪150μg/kg,于家兔耳缘静脉定时采血,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比较应用盐酸哌唑嗪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 单次给地高辛时,盐酸哌唑嗪可延长地高辛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多次服用地高辛时,在合用盐酸哌唑嗪6h后,地高辛的稳态血药浓度显提高。结论 临床合用地高辛和盐酸哌唑嗪时应严格个体化给药,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正>1、降压药人的血压在生物钟作用下,通常呈"双峰状"即"匙形状",上午8~10点达高峰随后下降、下午2~6点又会上升,随后再次下降。故一般长效降压药在早上服,短效降压药每天三次给药的,第三次应在下午6点前给药。如果在睡前服用,睡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会出现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特拉唑嗪除首剂睡前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外,其它剂量均在清晨服用。  相似文献   

11.
丙戊酸钠为第一线广谱抗癫痫药,但药物半衰期较短,特别是儿童半衰期更短(6~9h),需每日多次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只需服用1次,其在健康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丙戊酸钠缓释片单剂服用后达峰时间为6.6h,长期服用时达峰为7~9h,稳态期(服药后10天)服药后12h内血药浓度相对稳定,以后缓慢下降。我们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30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法评估阿帕替尼漏服及补服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阿帕替尼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PK)模型,以每天1次口服850 mg为给药方案,应用NONMEM软件对晚期术后胃癌患者不同服药场景[遵医嘱服药、漏服后不补服、漏服后不同时间点补服(6,12,18 h)、漏服后次日(24 h)双倍剂量补服]分别进行5 000次MCS。计算以上各场景中偏离个体治疗窗(individual treatment window,ITW)的人群比例和>5%人群偏离ITW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均以>5%人群计,下同),评估不同场景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患者遵医嘱服药时,预测血药浓度稳定在ITW内;漏服后不补服时,预测血药浓度波动增大,低于ITW的人群比例可达46.26%(漏服当日)和7.52%(漏服次日),持续时间达24.4 h和1.6 h,次日正常服药后血药浓度可上升且基本落在ITW内;漏服后,补服前低于ITW的人群比例和持续时间随补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补服后高于ITW的人群比例和持续时间也随补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根据阿帕替尼MCS结果,为避免药物漏服及补服后可能出现的血药浓度波动增大,患者应提高用药依从性,避免漏服药物。一旦出现药物漏服,若漏服时间过长,不建议进行剂量补服或双倍剂量补服,次日正常服药即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患者用药时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中药桔梗对神经系统药物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用HPLC仪测定卡马西平单独给药、桔梗与卡马西平合并给药(给桔梗1次及给桔梗7次)后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做药-时曲线,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合用桔梗组在给药后6 h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单用卡马西平组,曲线下面积也高于单用卡马西平组.桔梗给药7次后卡马西平在2 h、4 h、6 h的血药浓度高于给桔梗1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桔梗可以增加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应用卡马西平时加用桔梗,可以减少卡马西平的用量,在保持疗效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对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肠溶性辅料将Nap制成孔道型骨架结构的缓释胶囊,与市售片进行溶出度比较;用HPLC测定健康受试者1次和多次服用本胶囊和片剂后的血药浓度,计算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结果:Nap缓释胶囊具有缓释作用,缓释胶囊1次给药后3~24h血药浓度在40~80μg/ml的有效浓度范围内,多次给药缓释胶囊能较快达到稳态,峰谷浓度波动小,与普通片生物利用度相当,具有生物等效性;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度有显著相关性.提示Nap能动释胶囊是一种1d眼药1次能够维持有效治疗浓度的新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青蒿素及其两个活性衍生物在狗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凯存  陈其明  宋振玉 《药学学报》1986,21(10):736-739
给狗静脉注射青蒿酯6 mg/kg后,血药时程符合一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0.45 h,ClT为0.2 L/kg·h,Vd为0.15 L/kg。肌内注射蒿甲醚油剂10 mg/kg或30 mg/kg,吸收较快,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后4.0或1.9 h,峰浓度分别为0.7和3.7μg/ml。峰后末相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和6.5 h。按矩量法计算得MRT值分别为7.0和9.2 h。青蒿素肌内注射后2 h血药浓度达高峰,峰浓度为0.2μg/ml,末相消除半衰期为1.6 h,MRT值为3.3 h。口服或直肠给药。血中未测到青蒿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那如-3味丸与那如-3巴布剂不同给药途径下家兔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那如-3味丸家兔口服给药后1h即可测到新乌头碱,血药质量浓度为0.109 6mg.L-1;6h达到峰值为1.061mg.L-1,随后迅速下降,至24h已降至0.175 43mg.L-1。那如-3巴布剂经皮给药后1h,还测不到血中的新乌头碱,3h时血药质量浓度为0.133 2mg.L-1,6h为0.209 8mg.L-1,至18h达到峰值为1.224mg.L-1,随后血药浓度缓慢下降,至48h降至0.172 1mg.L-1。结论: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家兔血药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皮下注射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个剂量组(50和150IU·kg-1 ),每组6例。分别皮下注射rhEPO,共7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rhEPO浓度。结果 给药前12名健康志愿者血清EPO基础水平波动于3. 75~13. 75mU·ml-1。2组谷浓度(Cmin)在给药4~6次后,达稳态水平。高剂量组首次和末次给药后的AUC(0-96h)分别是低剂量组的2. 8倍和3. 0倍,Cmax分别是3. 1倍和3. 6倍。第1次给药后,每个受试者的tmax和t1 /2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末次给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剂量在50~150IU·kg-1,多次皮下注射rhEPO,血药浓度水平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药物吸收和清除基本上无时间依赖性;在给药7次内,未观察到体内蓄积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汉族和侗族健康成人服用地西泮(安定)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探讨药物作用的种族差异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交叉给药方法,给予汉族和侗族受试者各10人以安慰剂、地西泮7.5 mg或15 mg一次口服,所有药丸置于红色胶囊中,各次服药间隔至少2周。受试者检测前均用早餐,检测时间为9:30 am,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5 h的数字符号匹配试验(DSST)成绩和脑电图。结果:汉族受试者服7.5 mg地西泮后60~90 min及服15 mg地西泮后30~90 min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侗族受试者,但侗族受试者服15 mg地西泮后3~5 h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汉族受试者,汉族和侗族受试者服用同一剂量5 h后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均无显著差异。汉族受试者服15 mg地西泮后1、1.5、3、5 h的DSST下降值和5 h的DSST得分改变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侗族,经血药浓度校正后这种差异便消失。应用每人的效应-浓度曲线来计算使脑电图快波比重增加50%所需的地西泮浓度,汉族受试者使快波比重增加50%所需的地西泮血药浓度为543.8±371.7μg·L-1,侗族为547.0±590.7μg·L-1,两民族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汉族和侗族口服相同剂量地西泮在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产生的中枢效应程度相同。  相似文献   

19.
头孢丙烯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宇  吴芳 《海峡药学》2006,18(3):188-190
目的通过研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头孢丙烯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10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连续给药5 d后的稳态血药浓度,数据用3P 97药物动力学模拟系统处理。结果头孢丙烯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1.55±0.17h,M RT为2.52±0.15h,Cm ax为13.32±1.28μg.mL-1,tm ax为1.41±0.31h,AUC0~10为31.68±7.68μg/(h.mL-1)。结论口服头孢丙烯片500m g,每天2次,能获得控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20.
他克莫司在肝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口服他克莫司(FK506)胶囊在肝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临床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例肝移植患者,给予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4 h后开始服用FK506,剂量为(0.13±0.04)mg·kg-1·d-1,每12 h服用1次.受试者在服药前(0 h)和服药后0.33,0.66,1,1.5,2,3,4,6,8,10,12 h共12个时间点分别取外周静脉血,用MEIA法进行药物浓度测定,PKBP-N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FK506口服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22例肝移植受者在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迅速上升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PK参数分别为t1/2a为(1.2±2.1)h,t1/2β(21.0±10.1)h,Ka(2.2±0.9)·h-1,CLs(0.64±0.3)L·h-1·kg-1,AUG0-12为(136.2±33.7)μg·h·L-1.本实验中和AUC相关性最好的是G、C4、C8,r分别为0.95,0.94,0.91.结论:肝移植患者口服FK506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用药应个体化.根据PKBP-N1分析得到的药动学参数,能较好的体现患者的药动学信息,根据单点血药浓度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AUC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