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NCaP-flu细胞耐受氟他胺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
氟他胺耐受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flu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氟他胺耐受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flu,并初步研究其细胞特性。方法在体外氟他胺作用下,连续培养LNCaP细胞,得到可在10-7mol/L氢化氟他胺中稳定生长的LNCaP亚系,LNCaPflu。使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放免法和transwell穿膜实验对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结果建立氟他胺耐药细胞系LNCaPflu,与普通LNCaP细胞相比,在氟他胺作用下,此细胞株(65.0±1.7)%处于G1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2.7±2.3)%(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分泌活力无变化,LNCaPflu为(11.25±2.23)ng/L,LNCaP为(10.15±0.86)ng/L(P>0.05);穿膜侵袭能力未受氢化氟他胺明显影响,LNCaP穿膜数为(35.21±4.52)个/高倍视野,LNCaPflu为(26.15±3.69)个/高倍视野,(P>0.05)。结论LNCaP细胞经长时间体外培养可在氟他胺中稳定生长,LNCaPflu细胞可在体外模拟前列腺癌细胞由氟他胺敏感转化为氟他胺不敏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氟他胺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他胺治疗前列腺癌那彦群,周利群,李宁忱,吴士良,薛兆英,郭应禄,严伟民,闻小瑛自1994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国产抗雄性激素药物氟他胺治疗前列腺癌2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前列腺癌患者20例,年龄55~83岁,平均66.8岁。均经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雄激素受体(AR)共激活物DDC在氟他胺对前列腺癌雄激素敏感细胞系LNCaP的作用的表达变化。方法 噻唑蓝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研究氟他胺对LNCaP细胞的作用,并使用基因芯片对其DDC在其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 LNCaP细胞在7d内受到氟他胺的刺激而加速生长,但5代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此种效应与剂量相关。细胞增殖主要被阻断于G1/S期。其相关机制主要是AR共激活物DDC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氟他胺对LNCaP的作用为双向,即在低浓度和较短作用时间内为增殖,在高浓度和较长作用时间后为抑制。此种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DDC的表达,影响下游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断细胞周期于G1/S调控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我院应用抗雄激素药氟他胺治疗前列腺癌17例,其中晚期前列腺癌15例。其即期治疗效果和进口同类产品缓退瘤相比较疗效无差异。认为氟他胺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双侧睾丸切除及氟他胺三联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患者行TUE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用氟他胺治疗(0.25g3次/d),观察术后PSA、IPSS、QOL、Qmax及转移情况。结果随访1~36个月,PSA大部分恢复正常,IPSS、QOL、Qmax明显改善,转移灶缩小。结论TUEVP、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氟他胺联合应用治疗前列腺癌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患者完全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出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后,停用氟他胺后PSA的变化。方法 78例前列腺癌患者,全雄阻断治疗PSA正常后若再次PSA〉4ng/ml,则停服氟他胺至少连续3月,观察PSA的变化情况。结果 (1)停服氟他胺后有42例PSA下降超过50%以上:(2)42例PSA下降超过50%以上者,19例停药后3月内达到,23例6月内达到;(3)23/42例停药6月内维持PSA〈4ng/ml,14/42例停药12月内维持PSA〈4ng/ml,5/42例维持12月以上:(4)42例患者中停药后PSA再次升高超过4ng/ml者,再次服用氟他胺后,9例PSA出现下降表现。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在手术去势和氟他胺联合治疗后出现PSA上升者,在改用二线治疗前可先停用氟他胺。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肿瘤 ,具有病因复杂、发病部位隐蔽、潜伏期长且病理表现多样等特点。近年来 ,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由 5 0年代的 0 .2 1 0万升至 90年代的 1 .2~ 3.4 1 0万〔1〕 。虽与欧美国家的 1 0 2 1 0万相比要低的多 ,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 ,前列腺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更好的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的关系、癌肿侵袭与转移的过程和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建立理想的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在 60年代即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但由于人类前列腺…  相似文献   

10.
小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采用抗雄激素类药物氟他胺诱导建立小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尿道下裂发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方法 :80只 6~ 8周龄ICR孕小鼠 ,体重 2 8~ 30 g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 0只。在孕 12~ 16d时连续 5d皮下分别注射氟他胺 0 (A组 )、2 5 (B组 )、5 0 (C组 )、10 0 (D组 )mg·kg-1·d-1,出生后每组 2只母鼠的雄性仔鼠解剖观察睾丸位置、前列腺发育情况 ,出生后 4周观察有无尿道下裂、隐睾和前列腺发育情况。 结果 :A~D组子一代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 0、4 4 .2 %、92 .7%、10 0 % ;隐睾发生率分别为 0、4 .8%、2 3.2 %、32 .4 %。C和D组前列腺均不发育 ,B、C和D组肛门至尿生殖结的距离均缩短。 结论 :用氟他胺可以诱导出稳定的雄性小鼠尿道下裂模型 ,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胆道铸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探讨胆道铸型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石炭酸腐蚀肝内外胆道上皮,后以支撑管连接;对照组(假手术组)仅作肝外胆道的横断及支撑管连接.术后观察4周后处死,行肝脏大体标本解剖及病理切片分析.结果 全部兔均按预期方案手术成功,在随后的观察期内,实验组有6只兔在术后3周左右死亡,实验组及对照组在观察期均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性状改变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但实验组症状偏重.实验组兔处死后大体标本见肝门部粘连严重,胆总管横断以上扩张,4只出现胆道壁坏死,6只出现肝外带的胆汁潴留性肝脓肿,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见胆道铸型的存在.对照组兔大体标本见肝内外胆道全部扩张,肝门部无明显粘连,肝内外胆道壁光整,无胆道铸型.病理切片损伤后24h出现肝内大胆管黏膜的大片坏死、脱落;72 h可见肝内外大小胆管内均充盈着大量粉染物质,部分大胆管正常腺上皮为扁平上皮覆盖,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术后21 d见大胆管失去正常黏膜上皮,为纤维组织及扁平上皮覆盖.结论 胆道铸型综合征动物模型已初步建立,该征起因于胆道上皮的严重损伤,继而出现的炎性反应是胆道铸型形成及出现相关病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制备较为稳定的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方法 将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肠梗阻模型组20只.模型组动物自回盲部插入氟雷氏尿管手术处理后,测定体质量变化、死亡率、内毒素检测和生化指标,对小肠黏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72 h死亡率为25%,生化指标ALT、LDH、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损害,影像学检查及解剖验证,符合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标准.并且抽净水囊可解除梗阻.结论 此方法能成功建立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原位肾低温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以及低温灌注对术中肾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制肾动脉阻断灌注装置,建立猪肾在体循环低温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低温灌注组和动脉阻断组(n=8).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阻断后0.5 h,动脉阻断组肾出现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胞质水变性.与假手术对照组和低温灌注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1.3±0.4)%及Caspase-3蛋白(IOD:2.42±0.62)明显增高(P<0.05);低温灌注组肾组织仅出现细胞质水变性,细胞核及线粒体未发生明显变化.阻断1 h后,动脉阻断组肾在光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凋亡、坏死,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核膜轻度溶解,线粒体高度肿胀;而低温灌注组光镜下未见细胞坏死,仅见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结论 该模型简单易行,低温灌注能有效保护肾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雌犬压力性尿失禁(SUI)模型.方法 将9条雌犬随机分为2组,A组4条离断耻骨尿道韧带、切除尿道腹侧及左右侧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如未出现尿失禁,最终将尿道左右侧、腹侧以及尿道阴道间组织全部切除;B组5条切除尿道阴道间及尿道左右侧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如未出现尿失禁,再次手术切除尿道左右侧及尿道阴道间因粘连形成的瘢痕组织.结果 A组中3条出现尿失禁,B组全部出现尿失禁.结论 通过切除尿道周围支持组织来建立雌犬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可行,有成功率高、可直接观察等优点.阴道及尿道阴道间组织在尿控上的作用可能比尿道腹侧组织更大.  相似文献   

15.
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动物模型。方法分别在6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臀部和双侧肩胛部,采用Φ3.6×12电雷管距皮肤不同距离引爆致伤。伤后测量创面面积和深度,并对创伤部位进行X线检查。结果距猪皮肤0、1、2和3 cm各致伤6个创面,伤后6 h创面平均面积分别为(13.08±0.86)、(7.33±0.77)、(2.25±0.47)和(0.00±0.00)cm2;创面平均深度分别为(2.53±0.28)、(1.10±0.13)、(0.45±0.11)和(0.00±0.00)cm;0 cm组6个创面中有3个发生骨折,1 cm组、2 cm组和3 cm组均无骨折发生。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模型造成的创面面积和深度较均一,调整致伤距离可以造成轻、中和重度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适合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由动物自身产生的与人增生性瘢痕类似的增生性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2 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 ,分别在兔耳腹侧、背侧面作直径 1.5cm的全层皮肤缺损各 14 4个、72个 ,对创面愈合后形成的增生块进行组织病理学、层黏连蛋白 (LN)mRNA及整合素 β1mRNA检测等检查。结果 兔耳腹侧创面可产生类似人增生性瘢痕样的过度增生 ,其发生率为 71% ,以兔耳腹侧面中部为著 ,增生块最长持续时间超过伤口愈合后 15 0d ,而兔耳背侧面的创面增生块发生率不到3 0 % ,且增生块持续时间短 ,为 76d。切片镜下显示 ,增生块的真皮层存在大量成纤维细胞 ,与人增生性瘢痕结构类似。结论 兔耳腹侧面尤其腹侧面的中部可产生类似人增生性瘢痕样病理改变 ,可望成为研究瘢痕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缓退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附10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缓退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行去势手术加口服缓退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10例。结果:生存8例,死亡2例。生存者转移灶消失,原发灶缩小。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行去势术加缓退瘤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一种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兔耳瘢痕动物模型 ,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 于 32只新西兰白兔的 6 0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 2cm× 5cm全层皮肤 ,创面用 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 ,换药 1次 /周。未作手术的 4只兔耳作对照。 (1)术后连续 12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 (2 )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 (3)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 1~ 6个月的瘢痕指数。 结果 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 ;1~ 2个月的瘢痕指数 2 .2 9± 0 .74较 3~ 4个月 (2 .82± 0 .36 )和 5~ 6个月 (2 .90± 0 .84 )低 (P <0.0 5),其变化与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 结论 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经自然愈合后形成的增生性瘢痕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 ,该模型是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