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癌变过程中肝总RNA和嘌呤代谢酶的表达与动态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 和鸟嘌呤酶(guanase, GUA) 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变化。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 喂饲大鼠诱发肝癌,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对肝组织学、总RNA 浓度、GUA 和ADA 活性的动态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大鼠摄入2FAA后,GUA和ADA的活性均迅速升高,并与总RNA浓度呈正相关。在肝细胞变性至癌前病变阶段,肝和血ADA明显升高( P<0 .01) ,而后血ADA 迅速降至正常;血GUA 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酶活性持续升高,并与肝GUA相一致,鼠肝完全癌变时酶活性达高峰。结论 ADA 在肝细胞损伤早期比ALT 和GST敏感,GUA活性持续升高则表示肝病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GM—CSF及IL—4增强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及白介素4(IL4) 对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 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 及B72 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正常成人(n = 10) 及肝癌患者(n = 10)DC,检测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前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及DC 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在肿瘤患者(6-7 ±1-6 、6-1 ±1-1 增至13-1 ±2-3 、11-4 ±2-0VOF,P< 0-01) 及正常成人(10-7 ±1-4 、9-6 ±1-2 增至14 ±2-2 、11 ±1-7VOF,P< 0-05) 均有增高;该DC 免疫诱导能力亦相应增强( 肝癌患者:由3100 ±120 增至6400 ±140cpm ,P< 0-01 ;正常人:由6200 ±90 增至7000 ±110cpm ,P> 0-05) 。结论 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能增强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增强DC 免疫功能。提示联合应  相似文献   

5.
血清CA-50含量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血清CA_50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消化系肿瘤患者172例,其中肝癌54例,胃癌43例,大肠癌57例,胰腺癌18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88例,其中肝硬变36例,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52例;正常对照者60例.全部受测对象均抽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20℃贮存备测.采用RIA法测定血清CA50含量.放免药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供,使用国产FJ630型γ计数仪.数据均用x±s表示,以正常x+2s作为上限计算阳性率.结果肝癌、胃癌、胰腺癌和大肠癌血清CA50含量分别为240kU/L±218kU/L,121kU/L±106kU/L,182kU/L±107kU/L和161kU/L±113k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道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6kU/L±44kU/L和56kU/L±21kU/L,P<001).消化道肿瘤有腹腔及远处转移者,其血清CA50含量升高更为明显.结论CA50是较好的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诊断消化道肿瘤.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参与在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发现TNF抑制剂在治疗UC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我们测定了26例UC血清中TNFα,IL6含量,探讨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活动期UC26例,年龄28岁~71岁,男15例,女11例.全部病例符合1993年UC诊断标准[2],并根据该标准将分为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3例)3级.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1.…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良的MV1LU细胞生长抑制MTT法,检测了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活性和血清PCⅢ、HA、LN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活性较正常对照都明显增高(P<0.01)。随病情的发展,TGF-β1活性逐渐增高,PCⅢ、HA、LN含量也明显增加,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各组间TGF-β1活性和PCⅢ、HA、LN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正相关。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TGF-β活性较正常对照增加10倍以上。作者认为TGF-β1活性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状况,是调控肝纤维化的重要因子;肝硬化合并肝癌时,TGF-β1活性显著增高,提示其可作为肝癌诊断、预后判断的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8.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10/199812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36岁~68岁.均经B超、CT、AFP及肝穿剌活检确诊.AFP>200ng/mL者25例;肿瘤位于肝右叶者15例;肝左叶者9例;双叶者8例;伴门静脉癌栓者12例.1.2 方法 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剌插入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行经肝动脉灌注(THAI)治疗,用药采用HPF方案,即羟基喜树碱(HCPT)24mg…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与单核细胞活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检测技术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中的激活蛋白1(Ap1)、激活蛋白2(Ap2)、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GRE)、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GC框特异结合蛋白(Sp1)、核因子1(CTF/NF1)、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血管紧张素Ⅱ使单核细胞中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结合活性明显增强,未标记一致寡核苷酸和单克隆抗体竞争实验证明转录因子结合反应具有特异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具有激活作用,该作用可能使单核细胞活化而粘附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对正常甲状腺细胞cAMP生成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本文研究白介素1( I L1) 、干扰素α( I F Nα) 和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对人正常甲状腺细胞环磷酸腺苷(c A M P) 生成的影响。方法 运用人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放免分析技术,检测不同种类细胞因子刺激甲状腺细胞引起的c A M P 释放状况。结果 (1) I L1 、 I F Nα和 T N F 均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基础c A M P 的释放。(2) I L1 在10 - 3 ~103 U/ml 的浓度范围内,可明显增强促甲状腺激素( T S H) 对甲状腺细胞生成c A M P 的刺激效应,其中以10 - 1 U/ml 的 I L1 作用最强。(3) I F Nα对 T S H 刺激甲状腺细胞c A M P 的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0 - 2 ~1 U/ ml 可增加c A M P 释放,而103 U/ml 时则抑制 T S H 的刺激效应。(4)10 ~104 U/ml 的 T N F 使 T S H 刺激甲状腺细胞生成c A M P 的量显著减少。结论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并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中药阿魏酸钠对人EBL_7404肝癌细胞生存性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很多的实验已经证明,中医药对肝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钠(sodiumferulate,SF)是从当归或川芎中提取的水溶性有效成分,为探讨SF抑制肝癌发展的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SF对人EBL7404肝癌细胞生存性和凋亡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SF(批号:980601):成都亨达制药厂提供.人EBL7404肝癌细胞株: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1640培养基(RPMIMedium),Gibco公司产品.润湿剂P40(nonidetP40,NP40),Fluka…  相似文献   

12.
血清CA125诊断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肝癌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岁±25岁;肝硬变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42岁±23岁;正常对照组40例.全部受测对象均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贮存备测.采用IRMA法测定血清CA125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清CA125含量218U/L±130U/L,显著高于肝硬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U/L±11U/L,10U/L±8U/L,P<001).肝硬变组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显著低于肝癌组(P<001).以26U/L为界限值,肝癌阳性检出率为687%,其中AFP阳性(AFP>40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760%,AFP阴性(AFP<2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429%.结论血清CA125是诊断肝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患者粪胆汁酸的代谢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粪胆汁酸(feacalbileacid,FBA),是饮食与大肠癌相关联的主要媒介物.我国大肠癌的发生是否与FBA有关国内报告甚少.我们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测定并分析大肠癌患者的FBA情况,为大肠癌的一级防治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疑有大肠癌2wk内未服过抗生素、泻药而来诊的患者,留取其混合后的粪便20g,放入塑料瓶内封口后置于-60℃冰箱冷藏待测.对经肠镜检查和病理证实为大肠癌,且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无肝内外胆管结石者标本进…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vWF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或高凝状态.我们检测了21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中DD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的含量,旨在探讨二者在AP发病过程中变化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704/199901因急性上腹部疼痛入院,且据临床症状、血尿淀粉酶及B超和(或)CT检查确诊为急性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21岁~63岁,平均41-2岁±7-5岁.同时选取本院查体的20例健康者为正常…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出血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胃十二指肠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目前尚无报道.现研究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801/199812我院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100例,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16岁;病因有十二指肠球溃(DU)12例,胃溃疡(GU)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4例.Ⅱ组为入院时出血已停止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8岁±16岁;病因有DU12例,GU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4例.Ⅲ组为轻度出…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术中B超诊断小肝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术中B超(IOUS)诊断小肝癌8例。显示小肝癌的肿瘤内外动脉血流图像占87.5%(7/8),动脉阻力指数(ARI)FQU>60%(范围60~89%)。网篮征57.1%(4/7)。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炎性假瘤、血管瘤、结核瘤、脂肪瘤)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小肝癌(P<0.01)。具有鉴别诊断意义。本组CDFI对小肝癌诊断率为87.5%。1例漏诊;由IOUS诊断,为<2.0cm位于肝右后上段病例。CDFI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血流检出率高等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的特异性。IOUS可进一步辅助CDFI诊断的不足。特别是对AFP阴性,位于盲区的小肝癌。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AFP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AFP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RTPCR扩增AFP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Pharmacokineticscomparisonoffour5FUpreparationsrectalyadministeredtoanimalsZHANGXiang1,WANGChongShu2,WUGongZhu3,LINGBao?..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对人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IFNγ)及激素对人正常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FNα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IFNα、IFNγ、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刺激体外培养的来自6名正常人的甲状腺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表面抗原—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B7.1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表达。结果(1)IFNα明显诱导甲状腺细胞表达ICAM1、B7.1和TPO(分别为P<0.01、P<0.01、P<0.05);(2)IFNγ明显诱导甲状腺细胞表达HLADR、ICAM1,但对B7.1的表达无促进作用(P<0.01、P<0.01、P>0.05);(3)PRL显著诱导甲状腺细胞表达ICAM1、B7.1和TPO(P<0.05、P<0.01、P<0.01)。结论协同刺激信号对AITD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IFNα显著诱导甲状腺细胞表达协同刺激信号(B7.1)和自身抗原TPO,可能是临床应用IFNα诱致AITD的致病原因之一。PRL在产后甲状腺炎发病和发展中的作用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以来我们通过联检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γ-GT),a-L-岩藻糖苷酶(AFU),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肿瘤患者血液中坏死分子(DR-70TM)5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