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水肿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肢体出现水肿、且水肿经久不消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生在妊娠6个月以后,患者的水肿多从足、踝部开始,然后逐渐向大腿、腹部扩散。严重者上肢及眼睑部也可发生水肿,甚至可并发妊娠中毒症而危及到自身和胎儿的生命。中医认为,妊娠水肿属于子肿的范畴,多因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所致,当以健脾益肾、利湿消肿之法进行治疗。现介绍7则可治疗妊娠水肿的食疗方,供选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发生足下垂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卧床3~8d即可并发足下垂~([1]),查看近年来骨科下肢骨折足下垂的相关文献,本文拟对影响足下垂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下肢骨折卧床患者足下垂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而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性护理模式,可预测某种病症出现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溃疡杀菌纱布换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溃疡为下肢慢性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最难治的并发症,常由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溃疡引起[1]。脚踝上足靴区及踝部是最易发生的部位,踝上足靴区时离心较远而承受压力较高的部位,又有恒定的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足下垂是由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群痉挛牵拉所引起的,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1],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动作,而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态[2]。1足下垂形成的原因曾认为足下垂是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损伤和肌营养不良所形成。足下垂多数是由于腰5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Gathrie等认为大脑损伤也可引起足下垂,并常伴有巴彬斯基征阳性和踝反射阳性,将其称为“痉挛性足下垂”[3]。后来Dietz认为:肌张力增加可能是综合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肾性水肿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身心均需要休息,平卧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轻度水肿病人卧床休息与活动可交替进行,活动量要限制,严重水肿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①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进食情况.②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的变化,有胸腔积液者注意呼吸频率,体位要舒适,有腹水要测腹围.③准确记录出入量,出量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物,进行透析治疗者记录超滤液量;入量包括食物含水量、饮水量及输液量.④隔日测量体重,体重变化能有效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全球大约有1.2亿人患病,我国患者已达2000万。在糖尿病病人中,足感染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在美国因糖尿病足坏疽导致截肢者占患者的5/6,通过对病人的护理教育需要截肢的病人可减少50%~70%。 足是人体体重的直接承受部位,也是糖尿病人容易损伤的部位。足的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及神经损伤所造成的。当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出现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发绀、感觉减退及消失、足部皮肤裂伤、溃疡感染或坏疽等表现时可诊断为糖尿病足。若治疗护理不当可导致截肢致残,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病种。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后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滞,筋脉失养,容易引起足下垂,特别是影响下肢远端肌群(如踝跖屈肌)造成足下垂,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想,通过踝关节位置摆放及被动运动、Rood技术、中药温热疗法、中医康复治疗等护理措施,实施早期床上护理,帮助患者预防足下垂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檩  郑素兰 《西部医学》2014,45(5):64-64
<正>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的机体水肿,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即出现水肿。水肿是指体内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称水肿为"水气"或"浮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肾性水肿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身心均需要休息,平卧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轻度水肿病人卧床休息与活动可交替进行,活动量要限制,严重水肿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①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进食情况.②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的变化,有胸腔积液者注意呼吸频率,体位要舒适,有腹水要测腹围.③准确记录出入量,出量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物,进行透析治疗者记录超滤液量;入量包括食物含水量、饮水量及输液量.④隔日测量体重,体重变化能有效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按其发生的部位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局限性水肿;按其性质可分为凹陷性水忡与非凹陷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水肿。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多发病,病死、残率高,致残率可达70%左右[1],行走能力缺失、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足下垂作为脑卒中恢复期后遗症之一,往往是影响患者步态恢复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足下垂发病机理多为踝部屈伸等小腿前侧主要肌群如胫前肌等肌肉肌力下降,以及小腿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3岁。其父母系随机婚配,表型均正常,无遗传病史。患儿头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2000g。新生儿期曾出现过非凹陷性水肿,以手、足背部明显,未作处理水肿渐退。8月龄时再次出现原因不明的全身水肿,应用利尿剂后消退。婴儿期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怕热、多汗。3岁时因发育欠佳就诊。体查:身高83cm,体重10kg。内眦赘皮明显,眼距正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水肿     
药物性水肿是指临床上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体液平衡紊乱 ,体液潴留于组织间隙而出现全身或局部肿胀。主要表现为下肢或面部水肿 ,严重者出现全身水肿。其特点是水肿在用药后发生 ,停药后不久消失。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制剂、雄激素、雌激素、钙拮抗剂等 ,均可引起水肿。1 药物性水肿的类型(1)药物性肾性水肿(2 )药物性心源性水肿(3)药物性变态反应性水肿(4)药物性肝病性水肿(5 )药物性肺水肿(6 )药物性脑水肿(7)药物性黏液性水肿2 发病机理(1)某些药物作用于肾小管远端 ,加强对钠、水的重吸收 ,引起钠水潴留 ,但作用较弱。(2 )某…  相似文献   

14.
决明子枕垫预防褥疮1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决明子对长期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决明子制作成枕垫。对神经内外科、骨科长期卧床 40 0例病人随机分为四组进行观察。实验组 1 0 0例 ,在病人的骶尾部、髋部、踝部、足跟垫上决明子枕垫预防褥疮 ;对照组 30 0例 ,在同部位各 1 0 0例分别采用气垫床、气圈、海棉垫预防褥疮。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骶尾部、髋部、踝部、足跟部的红斑发生率 ,红斑出现及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决明子枕垫透气性好 ,具有按摩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红斑消退时间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 褥疮最易发于长期卧床、半身不遂、下肢瘫痪、水肿、年长体弱、消瘦及全身营养不良等病人。主要是因为病人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受阻,加之潮湿摩擦的刺激,营养不足造成的。褥疮的好发部位是骨骼与床的接触部分,根据病人的卧姿,受压部位多在骶骨、肩胛骨、枕骨、髋骨、肘部、内外踝、足跟等处。 1.症状  相似文献   

16.
风湿病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当皮肤受累后,可表现为两种病变:一种是渗出为主的病变,临床上以出现环形红斑为特征;另一种是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其特点是形成具有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又称风湿小体或风湿结节)。风湿结节并非特异,易与其他很多疾病所形成的皮下结节相混淆。诊断思路有以下9个方面: 1 结节出现的部位 身体哪些部位出现皮下结节对疾病诊断十分重要。例如风湿结节常见于骨质突出的部位,如腕、膝、踝等关节伸面的皮下组织内。而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如肘关节鹰嘴、踝部等),脂肪瘤、囊虫病、肺吸虫皮下囊肿易发生在腰、腹、背和臀部。沿着神经走行分布的皮下结节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血管瘤好发于四肢;血管球瘤发生在甲床或指(趾)端的掌侧,亦可位于四肢。  相似文献   

17.
病例摘要男患,55岁。因心悸、气短20年,下肢浮肿2周入院。青少年时期经常患扁桃体炎,35岁以后每于体力活动时出现心悸、气短,有时伴咳嗽。曾于10年前咯血数次。近10年心悸、气短加重,有时头晕。3年前出现持续房颤,近1年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有时恶心,近2周出现下肢浮肿,最初为踝部浮肿,休息1夜后可消失。后来浮肿发展至膝关节下,休息后不能消退,卧床时腰骶部水肿明显,尿量明显减少,每天尿量约500ml左右。轻微体力活动可引起不适。曾给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治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水肿     
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肉眼可见肿胀时称为水肿。水肿疾病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水肿两大类 ,它们分别由各种不同的疾病所致。全身性水肿最常见的疾病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此外 ,还可发生于营养不良、血清病及内分泌等疾病。如有水肿发生而无明显的、已知的原因 ,称之为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指因心脏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它常是右心衰竭的表现 ,其中较特异的病因有急慢性心包炎、三尖瓣病变等。1 心源性水肿发生的机制临床上引起心源性水肿的因素很多 ,主要由于水钠潴留和静脉淤血而引起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相似文献   

19.
肾病水肿是指各种肾脏疾病由于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原因,在组织疏松部位出现的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或下肢等部位开始,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并出现胸水、腹水等。西医学中的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后期常伴水肿。《素问·调逆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  相似文献   

20.
正褥疮又名"席疮"。多因久病卧床,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养,每因摩擦皮破,染毒而成。多发于尾骶、肘踝、背脊等容易受压部位,以皮肤破溃,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1诊断依据(1)好发于尾骶、背脊、肘踝等骨突易受压迫及摩擦部位。(2)初起皮肤上出现褐色红斑,微肿,继而紫暗水肿,坏死溃烂。(3)继发染毒时组织坏死迅速,脓水淋漓,相应部位并发臖核疼痛。(4)多见于昏迷、瘫痪、骨折、大面积烧伤等久病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