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8月共28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皮下积液者行抽吸或于积液处最低部位做一小切口留置胶片引流,并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28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52例发生皮下积液(占18.2%),52例发生皮下积液者经抽吸或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治疗1~2周后均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重视对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合理的设计切口皮瓣;术中合理的使用电刀,轻柔细心地操作,尽可能减小对保留组织的损伤,充分止血,预防淋巴管瘘;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胸带加压包扎,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就可以尽可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皮下积液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陆雪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20-32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 156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中于腋窝和胸壁各留置引流管行负压引流及适当加压包扎,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者行抽吸后包扎或切开引流.结果 156例患者中11例出现皮下积液(7%),经抽吸后包扎或切开引流而治愈.结论 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罗雪  黄晓蓉 《吉林医学》2013,34(5):886-88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延迟愈合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术中合理使用电刀,术后引流通畅,及时拔出引流管,控制基础疾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感染的发生。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愈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抽吸或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 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21例积液量均小于20 ml,皮瓣坏死3例均为小范围坏死,全组患者预后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9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皮下积液45例,发生率为13.7%,通过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负压引流,分段加压包扎,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患者的皮下积液均消失。结论加强围术期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采用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引流.分段加压包扎。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等方法,积液均能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8年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病例36例,手术均采用了硅胶管双负压引流;打包法缝合胸壁皮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方法,以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结果:36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下积液3例,其中2例积液位于腋下,1例积液位于锁骨下区,积液量均小于20 ml,经2次穿刺抽吸后治愈。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主要有效方法有:切口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胸壁皮瓣打包缝合,这几种有效方法同时使用,能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程雷  王洪江  谭毓铨 《吉林医学》2011,(31):6540-654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5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155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21例,占13.54.%,发生积液的患者常规给予输液器导管平压引流、BD留置针引流以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均治愈。结论:合理的皮瓣切口设计及皮瓣厚度、术中电刀功率的大小、充分止血、预防淋巴管漏、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加压包扎均是预防皮下积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1年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病例132例,切除乳腺,清扫腋窝及淋巴脂肪组织,保留胸背动静脉,神经,保留胸长神经。采用双硅胶管负压引流,切口间断缝合,胸壁及腋窝覆盖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固定等方法,以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结果:132例均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发生皮下积液20例,占15.15%。其中10例位于腋下,6例位于锁骨下区,其余部位4例。经穿刺抽吸等相应治疗,均治愈。结论:手术前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术中合理使用电刀,细致操作,认真止血,对可疑淋巴管道尽量结扎,预防淋巴管瘘;正确放置引流管确保负压引流通畅,适当胸带加压包扎,掌握合理的拔管时机,就可以使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降到最低。术后如果出现皮下积液,给予恰当的治疗,积液很快就会消失,不影响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5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行适当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15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18例(10.8%),其中位于腋窝处14例,胸骨旁1例;皮瓣坏死2例(1.1%),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切口边缘;同时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方法,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 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5例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85例改良式根治术患者切口一期愈合者73例;发生皮瓣坏死1例,经局部换药,外用创伤药物而逐渐愈合;发生皮下积液11例,调整引流管、多次针吸抽液和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 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是常见切口并发症,合理设计切口,仔细操作,适当加压包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以及术后早期处理,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4例,术中给予参考组单管负压引流治疗预防,观察组患者采用环状负压引流预防,观察2组患者皮下积液出现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皮下积液,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8例皮下积液,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O.05。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处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2~25d,平均16d;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术后切口出现出现皮下积液者有7例,经引流、包扎、加压等治疗后切口均痊愈。结论合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的改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改进方法,分析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Dexon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而创面处理改进的患者为实验组;以12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传统缝合加负压球引流处理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日的差异.结果:128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16例(12.5%)、皮肤坏死1例(0.7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3 d;123例对照组患者皮下积液47(38%)、皮肤坏死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67 d;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方法改进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后,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实施其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孙锦海 《当代医学》2010,16(34):61-62
目的探讨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2例,以上患者采取常规术中术后处理;选择近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5例,以上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术中采用横梭形切口、术后早期除去加压包扎、多根引流管引流的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无积液和大量积液、无坏死和重度坏死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以上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管引流预防乳腺癌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与单管引流的引流效果.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11例(22%),观察组66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5例(7.6%),两组相比,引流时间、引流量无显著差异,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的手术中,应用双管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路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9-420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B组采用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结果A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26.7%;皮瓣坏死3例,坏死率10%。B组30例患者中,2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6.7%;皮瓣坏死1例,坏死率3.3%。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皮瓣坏死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处理及预防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84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采用弹性胸带包扎、微波照射、负压引流等预防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则采取穿刺和引流处理。结果:184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占20.65%(38/184),但经过的穿刺、引流等处理后均得到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经过积极的预防后可减少出现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经过穿刺、引流等方法可以治愈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处理.方法:2005~2010年对122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未发生皮下积液,10例经适当处理I期治愈,1例并发感染,多次换药后Ⅱ期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陆晨  赵迎春  罗传瑜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17-217,23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2009年15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和防治经验。结果本组158病例中,25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5.8%,皮下积液经局部处理后均在15d内痊愈。其中15例经抽吸合并加压包扎。7例经重新置管,3例经刮勺搔刮积液腔壁后治愈。结论手术前合理地设计切口皮瓣和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合理应用电刀,细心、认真地操作,正确处理淋巴管瘘;保留厚薄适度的皮瓣;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胸带加压包扎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使患者顺利进入下一步综合治疗并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7例,其中对照组52例患者,采取常规术中术后处理;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术终采取皮瓣外固定、持续负压吸引的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