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02篇相关文献,涉及下肢穴位17个,腧穴的总频次为212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眩晕的下肢穴位所属经络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穴频次较高的前六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血海、太溪。其中,以特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以五腧穴最为常用。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太冲-悬钟-足三里-太溪、侠溪-行间、三阴交-血海-足临泣组成。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共得到7个核心腧穴节点,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临泣、侠溪、丰隆。结论 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下肢穴位多以脾胃肝肾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并显示出辨证循经取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温雅丽 《北京中医药》2021,40(2):148-151
王麟鹏教授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肝肾同源.月经相关性偏头痛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临床可见肝火旺盛、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痰浊上扰4型,采用中医针灸辨证取穴原则,肝火旺盛型取穴百会、神庭、本神(双侧)、率谷、风池(患侧)、曲池、三阴交(双侧)、足临泣,肝肾阴虚型取穴百会、神庭、本神、率谷、足三里、内关、太溪、复溜,气...  相似文献   

3.
采用取主穴足三里、陷谷、足临泣、阳辅及辅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9例,痊愈率61%。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是面部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现就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针灸治疗 一般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方法,取穴特点多以近部选穴为主,配合远部选穴或辨证选穴,亦有根据全息理论以头针、耳针、足针、腕踝针、第2 掌骨桡侧取穴为主者[1].临床多取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翳风、阳白,风寒盛加风池、风门疏风散寒止痛,风热盛加大椎、曲池清热散风.针刺取穴第1 支痛取鱼腰、下关为主,可配阳白、上星、合谷、内庭等穴;第2、第3 支痛取四白、下关、地仓、夹承浆、合谷、内庭等.其中头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内庭取双侧.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上眼睑下垂症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中医许尚文擅长于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现将其门诊治疗上眼睑下垂症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在10岁以下37例,11~20岁20例,21~30岁10例,31~40岁5例,41岁以上5例,以儿童居多。单侧下垂者31例,双侧下垂者46例,轻度下垂者32例,重度下垂者45例。伴有全身重症肌无力者4例。脾胃气虚型43例,气血两亏型34例。治疗方法主穴取阳白、鱼腰、鱼尾、攒竹、丝竹空,配穴取凤眼、合谷、血海、足三里、阳辅、申脉。脾胃气虚型加脾俞、肾俞、陷谷;气血两亏型加肝俞、肾俞、足临泣、太溪;单侧加后溪、足临…  相似文献   

6.
<正>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1]。近年来,针灸、药灸、推拿、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经皮给药等治疗遗尿取得较好疗效,综述如下。1针灸李伟洪[2]针灸取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肺脾气虚型加足三里、气海、脾俞、肺俞,肾阳不足型加太溪、命门,兼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者加神门。关元、气海、中极、肾俞、命门、膀胱俞用温针灸,每次灸2壮,5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64例、痊愈5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田建军[3]取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为主穴。湿热下注者加期门、阴陵泉,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太溪,脾肺气虚者加太渊、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经穴应用规律。方法:对1966年至2020年在CNKI、VIP、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用针灸或以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收集有用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文献中治疗本病的经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共纳入有用文献76条,涉及64个经穴,腧穴应用频次共计493次,提取出76条处方,单穴处方7条,配穴处方69条,拆分出配穴1039对。三阴交、关元、气海为应用频次前3的经穴,三阴交又为配穴处方的核心节点,其次为血海、隐白,大敦-中极、太溪-命门、大敦-地机、地机-命门、大敦加地机加中极-命门加太溪、大敦-太溪、大敦-命门、地机-中极、命门-中极为具有强链接关系的腧穴配伍,聚类分析可将高频用穴分为四类。结论: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为配穴处方,可以三阴交、血海、隐白为基础用穴,选取关联度最强的腧穴配伍形式进行辨证加减,并结合关元、气海等局部高频用穴,从治血、治气、补肾等治则入手,局部选穴与远处取穴相互结合,使针灸处方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断续波与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4年 7月以来采用电针断续波配合局部穴位注射硝酸一叶碱 ,治疗顽固性面瘫 1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6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 74岁 ;病程 3~ 6个月 ;单侧面瘫者 1 4例 ,面肌挛缩、口角歪向患侧、出现“倒错现象”者 2例 ;其中 9例伴高血压、心脏病。治疗方法以患侧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 :局部可选用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太阳、颧、迎香、下关、颊车、翳风、人中、地仓、承浆等穴 ;远端可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外关等穴。每次局部取穴 7~ 8穴 ,远端取穴 2~ 3穴 ,交替使…  相似文献   

9.
根据腧穴命名原则和针感效应,提出在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的新观点,分别是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从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四穴的现代解剖学神经分布,以及针刺四穴后针感循行分布,悬钟、会宗、间使与三阴交一样,均符合三经交会穴的特点,虽然不能将现代的神经与经络完全等同,但经络包含神经是无可争辩的.在《针灸甲乙...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以面部阵发性抽搐为表现的疾患。它以单侧为主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作者自1 986年来对 32例患者用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女性 2 5例 ,男性7例 ,首次来针灸科就诊者 2 1例 ,由其它科转来1 1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针刺主穴 :太阳、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合谷 ,以上穴位均取患侧 ,肝气郁滞加太冲 ,气血双虚加气海 ,肝肾两虚加太溪 ,痰湿阻滞加丰隆。  穴位注射取穴 :翳风、下关。2 .2 方法  操作 :( 1 )针刺 :患侧穴位常规消毒 ,用 30号1 - 1…  相似文献   

11.
手部瘙痒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和中渚,足部瘙痒取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然谷、太冲和足临泣.针刺配合TDP治疗老年人手足瘙痒患者33例.痊愈26例,好转7例.  相似文献   

12.
从辨证思想、临床取穴及针刺手法上介绍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的经验。武教授运用独创的中风病"十辨法",强调辨神施治与辨证施治,辨证注重三阳经及肾经,选取手臂五针、四渎、胫前三针、足背三针、足内翻三针、照海、复溜及太溪穴;针刺治疗时有明确的手法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13.
取百会,四神聪,巨阙和双侧内关为主穴,并根据辨证加减穴位,肝郁脾虚加双侧支沟,足三里,阳陵泉和太冲;肝血郁滞加双侧合谷,血海,三阴交及太冲;心脾两虚加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和太白;脾肾阳虚加双侧三阴交,太白,太溪及关元,关元用灸法,余穴用针法,治疗抑郁症患者63例,临床痊愈21例,显效18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治疗最长者45次,最短13次,平均治疗26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灸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经病理和影像学诊断明确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针刺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上巨虚、合谷、太溪、太冲、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穴。在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3、CD_4、CD_8 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后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和NK细胞的数量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可以提高结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治疗,辰时和未时各治疗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一天8:00—8:10和针刺3个疗程后次日8:00—8:10各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G1α结果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3〉r0.01(28)P〈0.01:r=0.544〉r0.01(28),P〈0.01:r=0.852〉r0.01(28)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Opticatrophyresultsfromretrogradede-generationofopticnerve,causingtheopticdisctobecomepaleandappearshallowconcave.Itissimilarto"qingmang(opticatrophy)","shizhanhunmiao(blurredvirsion)"described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anifestingmainlyasthatthediseasedeyeisnormalinappearance,butthepatientfeelsdiminutionofvirsion,blur-ringofvirsion,etc..Thesesituationsbecomeworseandworsedaybyday.Fundusexamina-tionshQWsthattheopticpapillalightensincolourorevengetspale,andbloodvesselsofretinaarenormalorbeco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庭、内关和三阴交穴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在德国Aachen市门诊工作中,以神庭,双侧内关和三阴交为主穴,双侧合谷、太冲,患侧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率谷、四白,耳穴交感、神门、心和内分泌为配穴(调神针刺法)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与常规针刺法治疗28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结果:调神针刺法总有效率为90.0%,常规针刺法为75.0%,前者疗效好于后者(X^2=4.57,P〈0.05)。调神针刺法治疗24h后止痛效果远优于常规针刺法(X^2=10.11,P〈0.01)。结论:应用神庭、内关和三阴交穴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较常规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张力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的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每组35例。张力平衡针法组先取伸肌侧穴位三阴交、太溪,行弱化手法,再取屈肌侧穴位解溪、申脉、阳陵泉,行强化手法;常规针法组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等行常规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增加(均P<0.01),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均P<0.05),张力平衡针法组于第2疗程后即改善明显(均P<0.01),且改善优于常规针法组(均P<0.05)。结论:两种针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且张力平衡针法见效快,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