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10年曾用左旋咪唑治疗过各种已知或可疑的免疫缺陷病。1976年Martinez等用左旋咪唑合并DDS治疗瘤型和界线类麻风,其疗效较单用DDS为好,每日150mg,连续3天,以后每隔12天重复使用,还能有效地控制麻风反应。但至今这种试验的病例还较少。作者选90例门诊病人作研究。30例为一组,包括10例瘤型,10例界线类和10例反应病人(5例Ⅰ型反应,5例Ⅱ型反应),用左旋咪唑+DDS治疗。左旋咪唑为150mg/日,连续3日,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13例(男5例,女8例)顽固的、严重泛发的复发性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在加用氨苯砜(DDS)辅助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平均年龄62岁(20~70岁)。患者均曾服过强的松,6例曾服过硫唑嘌呤。10例为维持治疗期间复者,2例单用强的松无效,1例强的松加硫唑嘌呤效.作者以加用 DDS 取代倍增或显著增加的强的松量,在加用 DDS 后强的松只略加量或根本不加量。5例曾准备加用硫唑嘌呤者后未加用,2例维持治疗期间服硫唑嘌呤者加用 DDS 后仍继续服之。判断加用 DDS 有效的标准为10~15天内无新发皮损且原有皮损痊愈。DDS 的起始剂量为100mg/d,如果5~7天内未见好转,剂量每5~7天增加50mg/d,直至临床上见效。逐渐减量,在所有治疗药物中先停用 DDS 且尽可能快地停用。13例患者初发时控制病情用强的松量平均为60mg/d,复发或加重期加用 DDS 后强的松控制量平均为45mg/d,平均减少33%(P=0.0208);初发时强的松维持量平均为20mg/d,复发或加重期加 DDS 治疗后平均为10mg/d,平均减少50%(P=0.0180)。加用 DDS 最大剂量为200mg/d,平均使用5个月(18天至21月),追踪观察平均3年。13例中有12例(92%)因加用 DDS 达临床上完全缓解。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脓疱型银屑病(PP)有许多型,治疗方法各异。作者试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决定每型的最佳治疗方案。12年间就诊的病人男26例,女21例,共发作115次,均有严重的反复发作史。诊断依据为发病时多次皮肤活检,角层下海绵状小脓疱,疾病的临床经过,以前有斑块型银屑病史及最近发作后出现斑块型损害。治疗方法:1:40的Burow氏液湿敷,出现新脓疱时加用口服药。常用的有:DDS100mg/d、四环素1g/d、氯苯吩嗪200mg/d、秋水仙碱1.2~1.8 mg/d,2周内无效换用消炎痛200mg/d、复方增效磺胺320mg与1600mg/d。对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1例经临床、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等检查,诊断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的患者,用皮质类固醇、硫唑嘌呤、依曲替酯和DDS治疗4年以上,由于病情反复,强的松的剂量有时达到120mg/d,硫唑嘌呤150mg/d,依曲替酯1mg/kg/d,DDS200mg/d,仅能短期部分缓解。由于皮质类固醇严重的副作用(骨质疏  相似文献   

5.
作者试用转移因子(TF)治疗5例活动性麻风病人,其中4例LL型(例1、2、3、5),例4是BL型。例1与5对DDS耐药。TF治疗期间例1不用任何化疗药物,其余4例用DDS50mg/日或乙硫异烟胺750mg/日治疗。TF是由该麻风病院麻风菌素(麻素)阳性的健康职工淋巴细胞按Lawrence方法制备。每例病人在12周中分36次皮下和皮内总共注射将近7.4×10~9淋巴细胞的TF。病人在治疗前选择有代表性的皮损作活检,治疗后每2周在邻近部位重复1次。免疫治疗期间或以后凡出现麻风反应者取反应损害作活检。TF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作麻素试验并自试验部位取材活检。所有活检标本均作HE和抗酸染色。皮肤查菌  相似文献   

6.
对20名经常发生Ⅱ型(ENL)麻风反应的瘤型麻风,用氯苯吩嗪治疗观察一年,所有病人以往均已接受 DDS 治疗,治疗期3—15年。这些病人用下列剂量的氯苯吩嗪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7.
南康县于1958~1987年共发现麻风患者1176例,累计治愈893例;共发现复发病人70例,总复发率为7.8%。70例中男57、女13;BT8、BL15、LL47。原治疗期6~216个月,平均78.5个月。多菌型患者治愈至复发由7个月至27年,其中5年以上者53例,10年以上者29例。有6例复发后由少菌型转为多菌型,其中4例T型转为LL型,2例T型转为BL型。有1例系两次复发。70例复发患者均以DDS或DDS加中草药等治疗,治愈标准均按1963年福州会议标准。治愈后巩固治疗是用DDS50mg/日。  相似文献   

8.
在5个参加研究的中心(Freetown、Karachi、Bombay、Madras和Chetput)共有307例瘤型和界线瘤型麻风病人被随机安排接受下列三种治疗方法之一:1)DDS100mg/日;2)DDS100mg/日加利福平600mg/日;3)利福平600mg/日加Isoprodian(每片含PTH175mg、异烟肼175mg和DDS50mg) 2片/日。对于体重不足60kg或超过80kg的病人,剂量稍有变动。排除活动性结核、其它消耗性疾病和精神病。曾连续或不连续地用过3年以上DDS者也不包括在内。病人的主要特点见表1。治疗前及3年的治疗中定期做身体检查、基本的实验室检查(BUN、GOT、GPT和Hb)、皮肤抹片和  相似文献   

9.
天疱疮分4型:寻常型、增殖性、落叶性、红斑性。后两者为浅表性天疱疮(SP),因其属天疱疮的较良性型,对氨苯矾治疗较有效。本文观察9例病人,年龄在28~82岁之间,均符合 SP 诊断标准,如有典型皮损和天疱疮的免疫组织学所见。病人起病与首次用氨苯砜(DDS)的间隔为1~7月不等。开始剂量为200~300mg/d。用药前后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除了全身用药、局部还用抗菌剂(如龙胆紫)。9例有5例反应良好,4例完全无反应。反应良好的5例在最初15天内其受累范围至少减少50%。5例中4例  相似文献   

10.
麻风病     
20121857雷公藤合剂治疗37例Ⅱ型麻风反应疗效观察/沈云章(浙江省皮防所),于小兵,贺悦…∥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5).-365~366治疗组37例应用雷公藤合剂(自制)25mL,2次/d;对照组30例应用沙利度胺片50mg,3次/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1.00%,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分别为16.00%和8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参4(赵波)20121858瘤型麻风1例/余君贤(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皮肤科),晏洪波,吴宁…∥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5).-305~306患者女,37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上臂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住院的5例药物引起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痊愈。例1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d,皮疹仍加重,第3天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疹渐好转;例2先皮下注射50 mg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1次,皮疹仍进展,第2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50 mg/d,皮疹渐好转;例3、4、5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2次/周(共3次),前3 d联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50 mg/d,后甲泼尼龙快速减量,皮损明显好转。结论单独应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或甲泼尼龙治疗TEN疗效不佳时,联合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治疗早期联合用药可能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2例寻常型天疱疮(PV)先用硫唑嘌呤和泼尼龙联合治疗后复发,改用麦考酚酯治疗有效。现报道如下,经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确诊的12例PV患者用泼尼龙(2mg/kg/d)和硫唑嘌呤(1.5mg~2mg/kg/d)后,早期症状有所改善。但皮质类固醇减量后均很快复发,遂改用泼尼龙加麦考酚酯治疗。方法: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3.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光化学疗法治疗斑秃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外涂0.1%8-甲氧补骨脂溶液30min后,用UVA照射患处,2次/周,同时每天服用复方甘草酸苷75mg,3次/d;对照Ⅰ组30例,每天服用复方甘草酸苷;对照Ⅱ组30例,外涂0.1%8-甲氧补骨脂溶液30min后,用UVA照射患处,2次/周。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和73.33%,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光化学疗法治疗斑秃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米诺地尔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斑秃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2例斑秃患儿随机分为3组,首先评估患儿病情。对照Ⅰ组(29例)予胱氨酸片(50mg,3次/d)及铁锌氨基酸口服液(10m L,3次/d)口服和5%米诺地尔酊外用(2次/d);对照Ⅱ组(30例)在对照Ⅰ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组(33例)除同对照Ⅱ组的治疗方法外,还予液氮喷射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Ⅱ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Ⅰ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虽然均高于对照Ⅱ组,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米诺地尔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斑秃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40例结节性/囊肿性痤疮男性患者,年龄16~31岁,分别用氨苯砜(DDS)100mg/d 或13-顺维甲酸40mg/d,作随机单盲治疗试验。疗程均为16周,分别在0、4、8、16、20、28、36周根据下列参数进行疗效评价:(1)皮损数目(脓疱、结节和囊肿);(2)照相评价;(3)病人自评;(4)皮脂分泌率;(5)皮肤表面需氧和厌氧菌株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例25岁男性BL型麻风病人,并发Ⅱ型反应,同时出现黄疸。皮肤查菌阳性(BI4 ),其他检查正常。每天服B663 300mg和皮质类固醇。经一个月住院治疗,Ⅱ型反应和黄疸都消退了。肝功能试验恢复正常后用DDS100mg/天,RFP600mg/天二周后600mg每月一次,B663逐渐减到100mg隔天一次。病人出院约一年后(1)右下颌下区出现一坚实的结节;(2)右腋窝有一与右上臂前浅表的大而软有波动的肿块有联系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R F P是目前常规使用的有效杀菌药。Languillon等的研究表明每天450mg和每月1200mg,BI下降的效果相同。细菌的被杀死和病人对死菌的清除是两回事。为了观察RFP每天600mg治疗9个月时BL下降的速度,以及Ⅱ型反应和肝炎的发生率是否高于每月一次给药,将88例新的MB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年龄、性别均无统计上的差异。I组47例,男36,女11,给予DDS 100mg/日、B663 50mg/日、R F P 600mg/日, 9个月后,R F R改为600mg/月,疗程二年;I组41例,男36,女5,按WHO的MB方案。定期检查BI、肝功能等。二组治疗前B1分别为1.95和1.81,无明显差异。二年后BI分别为0.45和0.84,I组BI下降明显高于Ⅱ组.Ⅱ型反应和肝炎的发生率,在I组分别为12例(男8、女4)和3例(男2、女1),Ⅱ组分别为3例(男2、女1)和1例(男)。这与其它学者的研究不同,是因为没有可比性。在RFP每天给药组,虽然BI下降快,但I型反应和肝炎的发生率高,费用大,因此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组51例少菌型麻风患者中I9、TT26、BT16,其中经DDS单疗未愈者43例、初治7例、复发再治者1例。用国产RFP和DDS二联者47例,用RFP+B663+DDS三联者4例。RFP 600mg/月监服,B663 300mg/月监服、50mg/日自服,DDS100mg/日自服。全部为规则用药,疗程6~24个月,停药后监测3年。结果:临床治愈50例,显著进步1例。疗中未发  相似文献   

19.
多菌型麻风68例分两组,Ⅰ组39例用利福平(RFP)+氨苯砜(DDS),开始两周RFP每日600mg,以后每月一次600mg;Ⅱ组29例用利福定(RFD)+DDS,开始两天RFD每日300mg,以后每月300mg;DDS均为每日100mg。经一年观察,两组皮损消退的速度基本相似,平均MI-F降幅度分別为95.19%和78.3%,平均BI下降幅度分别为46.0%和43.3%;临床及病理观察亦均有疗效。Ⅰ组显著进步26例,进步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4%;Ⅱ组显著进步19例,进步8例,无效及恶化1例,有效率为93.1%,两组疗法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种疗法均无严重副作用。作者认为在缺乏氯苯吩嗪(B663)的情况下,采用价格较低的RFD+DDS,比单用DDS为好。  相似文献   

20.
异位性皮炎(AD)的治疗相当困难,皮质类固醇制剂、中药等合并应用,通常也只能控制症状。作者用苯咪唑嗪(oxatomide)治疗久治不愈的慢性AD获较好疗效。治疗对象为45例符合本科所拟标准的AD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5~66岁,平均26.0岁,病期2~30年,平均5.8年,均经多方治疗无效。苯咪唑嗪的投药方法为>10岁者用片剂,60~90mg/d,分2~3次口服;<10岁的儿童用干糖浆1mg/kg/d,连续服用,最短7日(因副作用中止治疗),最长21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