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试验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临床怀疑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均经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扫描。其中,触发组18例,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试验组2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20 mL)团注试验技术,根据膝关节水平动态扫描峰值时间确定CTA扫描延时点及扫描持续时间。每组CTA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根据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1)VR及断层图像显示最远分支血管的级别;(2)MIP及断层图像显示动脉边缘的光滑度;(3)3级(股浅动脉中段、胫前动脉中段、足背动脉)动脉的CT值,比较2组患者的CTA图像质量并做χ2检验,P值小于0.05可认为是显著性差异。结果股-月国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3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6例,不达标例数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5,P>0.05)。小腿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0例,不达标例数8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7例,不达标例数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5)。足背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8例,不达标例数10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6,P<0.05)。结论小剂量团注试验法较自动触发扫描法在显示下肢膝关节以下动脉图像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四肢血管伤有增加趋势,约占创伤总数的3%。下肢是血管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文献报道下肢血管损伤占所有血管外伤的50%,X线数字减影(DSA)一直作为此类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MSCT的迅速发展,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技术逐步成熟,双源CT(DSCT)较单源CT辐射剂量明显降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21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1例结合常规血管造影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的准确性。结果:在441个动脉节段中,43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130个(轻度狭窄16段,中度狭窄12段,重度狭窄22段,闭塞8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疾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腘国动脉监测触发扫描对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扫描仪和腘动脉临测触发扫描进行下肢动脉CTA.主观评价每例患者主-髂部、股-腘部及膝下部3段动脉的VR和MIP图像质量和整体图像质量,并对3段动脉的增强CT值进行方差分析,记录下肢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和出现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1例患者因双侧腘动脉闭塞未能触发扫描,其余61例患者中VR总体图像质链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33例(54.1%)、23例(37.7%)、4例(6.6%)和1例(1.6%),优良率为91.8%(56/61);M1P总体图像质量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分别为41例(67.2%)、17例(27.9%)、2例(3.3%)和1例(1.6%),优良率为95.1%(58/61);主-髂部、股-腘部及膝下部平均增强CT值分别为(536.42±99.68)Hu(352.43~742.71Hu)、(541.724±119.05)Hu(338.38~800.75Hu)和(421.29±97.15)Hu(264.58~739.00Hu),方筹分析显示三部分血管间平均CT值有统计学差异(F=25.25,P=0.00);下肢动脉节段显示率为98.9%(1531/1549),22.9%(14/61)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显影.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采用腘动脉临测触发扫描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远端分支可能显示小佳和静脉显影是其不足,对于双侧腘动脉闭塞的患者则会导致无法触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时智能触发监测点及螺距的最佳匹配方案.资料与方法 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检查.A组:触发监测点设在腹主动脉,触发阈值350 HU,螺距因子1.0,准直64×0.5 cm;B组:触发监测点设在胴动脉,触发阈值100 HU,螺距因子0.828,准直64×0.5 mm.比较两组的成像质量.结果 A、B两组显示髂总、股、胭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胫前、后、腓动脉及足背、足底动脉显影优于A组(P<0.05).结论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选择合适的触发监测点及螺距对于远端血管获得良好图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882个动脉节段中,870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260个(轻度狭窄32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44段,闭塞16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16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时四种成像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临床疑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经验值、智能跟踪(触发监测点设在腘动脉及腹主动脉两类)、Test Bolus技术等四种方法行血管成像,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adw4.5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比较四组CTA图像质量并做t检验,P值小于0.05可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四组方法在双侧股腘动脉段均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而双侧小腿及足部动脉段有明显图像质量差异.其中,Test Bolus技术D组图像质量优于经验值A组及智能跟踪B组(t=3.254、P<0.05).智能跟踪C组图像质量优于经验值A组及智能跟踪B组(t=3.377、P<0.05);Test Bolus技术D组与智能跟踪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0.783、P>0.05).经验值A组与智能跟踪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0.801、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四组方案在双侧股腘动脉段均能取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而腘动脉水平智能跟踪触发和Test Bolus技术对于小腿及足部动脉段的显示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2004-06—2006-05对连续68例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种后处理图像相结合共显示移植血管87条,包括人工移植血管的位置及形态、内腔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和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人工移植血管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目前在下肢动脉病变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足合并严重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下肢缺血症状患者行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水平达足底.同时一周内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对比评价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 的应用价值.将观测动脉分为两组:A组:股动脉、股浅动脉、动脉;B组:胫腓干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结果:在A组,CTA对病变的诊断与DSA的一致性K值为0.787,而B组膝下动脉的一致性K值为0.649,较A组略低.在A组:CTA共发现68处病变,其中54(79.4%)个狭窄闭塞的程度与DSA一致,8个节段(12%) 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6个节段(9%) 被高估了1个级别,1个节段(1.5%)被高估了2个级别.狭窄程度被高估2个级别的节段均伴有严重的管壁钙化.对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95% CI, 91.4%~95.1%)、94.8% (95% CI, 92.1%~97.7%)、95.5% (95% CI, 93.2%~97.4%).在B组,CTA共发现141处病变,其中101(71.6%)个狭窄闭塞的程度与DSA一致,17个节段(12%) 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3个节段(2%)被低估2个级别,1个节段(0.5%)被低估3个级别;19个节段(13.5%) 被高估了1个级别,2个节段(1.5%)被高估了2个级别.对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为91.9% (95% CI, 88.2%~96.1%)、90.6% (95% CI, 88.4%~93.1%)、91.7% (95% CI, 88.3%~95.8%).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和相对便宜的检查方法,CTA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准确和全面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评估,对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随访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CT在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和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 :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A组33例为对照组(传统下肢动脉组),B组36例为实验组(下肢动脉与肾动脉联合扫描组),均采用GE 64排VCT扫描仪和Smart手动触发技术扫描。评价2组VR和MIP图像质量,测量腹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足底动脉的腔内CT值,同时记录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2组平均年龄、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目标血管CT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组内腹主动脉和股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肾动脉显影清晰,与腹主动脉、股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0.6%(7/66),B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2.5%(9/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图像优良率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扫描能发现更多的隐匿性肾动脉狭窄,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成像(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高级血管分析(AVA)处理.32例主动脉病变均经临床、手术证实.结果 32例主动脉病变中,主动脉夹层16例、假性动脉瘤7例、真性动脉瘤4例、主动脉弓缩窄3例、主动脉离断2例.MPR对内膜破口、附壁血栓显示较佳.内膜片及初始破口显示率为81%(13/16),7例假性动脉瘤周围血栓,显示率100%(7/7);CPR简单、直观显示病变全程,显示率100%(32/32);MIP对钙化及管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显示率84%(27/32);VR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周围血管关系,显示率100%(32/32);AVA对测量血管管径、血管横截面积具有意义,显示率44%(14/32).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胡芸  金朝林  王翔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1):1452-145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 IP),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建(CPR)。结果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自髂总至足背整个动脉系统病变的准确部位、范围及侧枝血管。90例患者中67例(77%)患者血管呈不同程度粥样硬化表现。其中轻或中度狭窄49例(56.3%),重度狭窄18例(20.7%),7例(8%)完全闭塞患者可见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层CT容积扫描,15例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8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将DSA与CT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对198个动脉段进行研究,对其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91个,被CTA高估6个,低估1个.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53,P=0.017<0.05,两者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分析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45例患者行全身各部位CTA检查,其中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15例,肺动脉10例,共29例是通过对比剂智能跟踪兴趣区监测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颅脑血管4例,颈部血管6例及双下肢动脉6例,共16例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目测观察手动触发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原始图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立体容积漫游技术(VRT)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的有37例,为良的有8例,无图像质量为差的病例,并且应用智能跟踪自动触发和手动触发技术的CTA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就大血管疾病诊断而言,64层螺旋CTA完全可取代DSA,MIP及VRT是2种非常重要的血管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58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术前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58例患者中,DSA及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32例(35个),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6例,静脉畸形伴海绵状血管瘤1例,静脉窦血栓1例,未发现异常9例。对35个动脉瘤,CTA正确诊断34个,漏诊1个。1例阴性病例误诊为动脉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伴静脉畸形误诊为动静脉畸形。CTA对9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静脉窦血栓及6例烟雾病均诊断正确。CTA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性为96.3%(52/54),特异性为90.0%(9/10),阳性预测值为98.1%(52/53),阴性预测值为81.8%(9/11),准确性为95.3%(61/64)。结论 CTA对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相近,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心部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经证实的由血管性病变引起的急重症胸痛患者,利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容积再现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例,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 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重症胸痛诊断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急重症胸痛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CT Angiography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连续3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6岁)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64SCT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横断面重建。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讨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396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385节段,可评估率为97.2%。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2%、94.56%、89.44%和96.88%。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5.90%。结论64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资料,观察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2%(36/500),包括Ⅰ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5例.Ⅱ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17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