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倪晓明  张国兵 《吉林医学》2012,33(28):6110-6111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对伴低钠血症的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3%氯化钠组)38例予常规护肝、输注20%白蛋白10 g、诱因治疗、3%氯化钠300 ml快速输注、呋塞米40 mg推注,1次/d;对照组32例患者不予补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47.4%),有效16例(42.1%),总有效率(89.5%);对照组32例患者显效8例(25%),有效4例(12.5%),总有效率(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渗氯化钠可减轻伴低钠血症的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症状,减少腹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胺、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3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单硝酸异山梨酯25 mg、多巴胺20~40 mg、呋塞米40~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用微量泵6 ml/h速度开始静脉推注,1次/d,直至心力衰竭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后停止。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心功能治疗前Ⅳ级,治疗后改善为Ⅰ~Ⅱ级。结论: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单硝酸异山梨酯、多巴胺、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间4月成都市郫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渗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应用高渗氯化钠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减少腹水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呋塞米、多巴胺、氨茶碱注射液合用治疗慢性心衰合并顽固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衰合并顽固性水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多巴胺20 mg+氨茶碱0.125+呋塞米20~60 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根据水肿减轻情况调整呋塞米剂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呋塞米、多巴胺、氨茶碱注射液合用对慢性心衰合并顽固性水肿心功能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米多君加常规药物(多巴胺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注射液)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米多君2.5~7.5 mg/次,2~3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注射液,1次/d,疗程3~5周.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量、尿钠排泄、平均动脉压、白蛋白显著升高,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明显降低(P〈0.05),在腹水控制情况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行常规的利尿基础上口服盐酸米多君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且比较单独应用利尿药在控制腹水方面效果更显著,并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口服螺内酯、呋塞米、卡托普利;腹腔穿刺放水后注射多巴胺和呋塞米.结果:本组患者35例,显效25例(71.42%),有效7例(20%),无效1例.另2例中断治疗.总有效率91.42%.结论:肝硬化腹水治疗比较困难,采用口服螺内酯、呋塞米及卡托普利,联合腹腔穿刺放水、腹腔注射多巴胺、呋塞米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呋塞米、多巴胺及硝酸甘油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经规范心衰药物治疗后心功能4级的心力衰竭患者51例,予呋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联合持续静脉泵入,观察心率、尿量及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呋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泵入24 h后,80%的患者尿量大于1 500 mL,心率下降大于20%,NT-proBNP降低大于30%,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呋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数有效;观察尿量、心率和NT-proBNP可早期评估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改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基于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多巴胺+呋塞米治疗方式),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2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症状的改善效用较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呋塞米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乙醇中毒2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呋塞米治疗.对照组13例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13例均在45分钟内清醒,对照组45分钟内清醒2例.结论: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呋塞米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静脉系统及腹水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治疗,观察组采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脾静脉及门静脉内径、腹水深度、腹围、24 h尿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腹水深度及腹围较治疗前均缩小,24 h内尿量及肝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均<0.05);观察组患者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腹水深度缩小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尿量提高及肝功能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呋塞米联合多巴胺能够有效缩小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静脉内径,改善患者腹水情况,同时对患者肝功能也有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螺内酯40 mg/d和呋塞米20 mg/d,联合行大量放腹水(LVP)加人血白蛋白大剂量静滴;研究组予以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加小剂量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痊愈2周后再次复发8例(18.60%),研究组1例(2.32%)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腹水是肝硬化、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腹腔局部用利尿剂和多巴胺对肝硬化病人可减少蛋白丢失;对于恶性腹水者加用化疗药,可直接杀灭腹水中的肿瘤细胞,并具有消腹水作用,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我科采用多巴胺、呋塞米治疗肝硬化腹水,恶性腹水联合化疗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兵  龙思泽 《当代医学》2012,18(13):136-137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2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给予常规呋噻米、螺内酯利尿及补充白蛋白治疗,同时运用特利加压素1mg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腹围、体重、尿纳排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腹围减小、体重减少、尿钠排泄明显增加,有效率达72.7%,尤其在60岁以下及伴有外周水肿患者组中疗效良好。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郑东明  郭晓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58-1858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呋塞米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乙醇中毒2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呋塞米治疗。对照组13例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13例均在45分钟内清醒,对照组45分钟内清醒2例。结论: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呋塞米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5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托拉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应用洋地黄、呋塞米、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时,继续加大呋塞米剂量。观察组常规应用洋地黄、呋塞米、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时,将呋塞米改为托拉塞米继续治疗,待心功能好转后,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结论: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出现常规治疗效果差,加大呋塞米剂量也无效时,改呋塞米为托拉塞米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维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钟飞  李伟  许先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537-1538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31例)和呋塞米组(31例),托拉塞米组应用托拉塞米20~80 mg/d,呋塞米组应用呋塞米20~100 mg/d,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的疗效、肾功能、电解质、尿酸、血糖、甘油三脂(TG)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托拉塞米组心力衰竭缓解率为93.55%;呋塞米组心力衰竭缓解率为54.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间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低钾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李彦嫦 《广西医学》2006,28(8):1205-1206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呋塞米和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常规治疗加静脉注射呋塞米效果差的CHF18例,继用呋塞米和多巴胺静脉滴注5 d,观察其利尿效应,监测治疗前后血压、电解质、心率及体重.治疗过程中适当补充钠、钾和维持血压.结果 静脉滴注呋塞米和多巴胺后每日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第2、3、4、5天静脉滴注呋塞米量明显少于静脉滴注前1天和静脉滴注第1天剂量(P<0.05和<0.01);治疗后心率、体重及血压显著降低(P<0.01,<0.01,<0.05),治疗前、后血清钾和钠无明显改变(均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在常规治疗下加用静脉滴注呋塞米和多巴胺治疗顽固性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猪苓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8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猪苓汤联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对照组4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螺内酯和呋塞米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消退情况及肝功能、HBeAg、HBV-DNA等指标。结果腹水消退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改善及抗病毒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猪苓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联合螺内酯和呋塞米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入选255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28例)和呋塞米组(127例).联合治疗组予静脉泵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2~3μg·kg-1·min-1)联合呋塞米(20~40 mg/d)静脉注射.呋塞米组仅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 mg/d).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监护病房(CCU)住院天数(即心力衰竭改善所需时间)以及出现利尿剂抵抗、需要超滤或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恶化和死亡患者的构成.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CCU住院天数平均为(3.75±1.20)d,显著短于呋塞米组的(4.13±1.54)d(P=0.030).联合治疗组出现利尿剂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的患者构成比(2.3%和8.6%例)均显著低于呋塞米组(21.3%和26.8%例,P值均=0.000).联合治疗组有1例患者需要超滤或血液透析治疗,呋塞米组为6例(P>0.05).联合治疗组无死亡患者,呋塞米组死亡4例(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可加强心力衰竭患者对呋塞米的治疗反应,及时有效改善体液潴留和心力衰竭症状,保护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