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考察脂质体粒径对米托蒽醌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体内毒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米托蒽醌脂质体处方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释放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水型L1210肿瘤模型,评价粒径对药物释放速度,处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降低脂质体的粒径可以显著增加药物的释放速度.不同粒径脂质体体内毒性试验无明显差异,小粒径的脂质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调整脂质体的粒径,可以改变药物从脂质体中释放的速率,进而影响脂质体处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药物8-氯腺苷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氯腺苷(8-chloyo-adenosine,CA)是我国自行开发的抗肿瘤一类新药,现正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大鼠静脉注射CA,剂量为25 mg·kg-1时,第一相生物半衰期为0.83 min,较短的生物半衰期使该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制备长循环缓释脂质体在理论上可克服CA不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但是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不能提高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大问题.本实验以CA为模型药物制备多囊脂质体,实验结果显示可显著提高水溶性药物的包封率.以该方法制备多囊脂质体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全缘千里光碱(integerrimine,INT)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 尝试以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法与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INT脂质体的包封率,考察了第一种方法中游离药物柱回收率、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的分离度,考察了第二种方法中超滤膜对游离药物的吸附、滤出液中有无脂质体以及稀释对包封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以第二种方法测定了空白脂质体与药物水溶液混合制得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 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法不能实现药物与脂质体的完全分离,超滤膜对INT溶液浓度基本无影响,离心沉淀可实现脂质体与外水相两部分质量的准确分离.离心-超滤法测定中样品稀释1倍使脂质体包封率降低约50%.结论 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法不适于INT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离心-超滤法可高效、准确、方便地测定INT脂质体包封率;INT与脂质双分子层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在其中的滞留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王汝涛  陈涛  王惟娇  王昭 《医学争鸣》2008,29(17):1579-1582
目的:考察溶剂分散和挤压器联动装置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制剂的稳定性.方法:使用联动装置制备空白脂质体,联动装置将阿霉素采用pH梯度法载药于空白脂质体中,评价其在体外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制剂稳定性.测定了阿霉素脂质体理化性质,用透析法检测阿霉素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用HPLC考察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结果:该联动装置可使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简化,投料成品一步完成,同时可在线监控粒径,采用此装置制备的脂质体阿霉素的粒径为(98±9 nm),药物包封率为98.3%.结论:溶剂分散和挤压器联动装置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阿霉素脂质体制剂,设备实用性强,产品质量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托氟啶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一乳匀法制备托氟啶脂质体,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托氟啶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等特性,对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将托氟啶脂质体分别进行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所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400 nm,多分散性指数0.448.Zeta电位-6.4 mV,平均包封率86.9%;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数学模型.小鼠口服脂质体相对于口服托氟啶(TFu)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99%,小鼠静脉注射脂质体相对于注射TFu溶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15%.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乳匀法制备TFu脂质体,工艺简单,包封率较高,且稳定性良好;托氟啶脂质体经小鼠口服给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注射脂质体与注射TFu乙醇-水溶液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载药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研制出稳定的脂质体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走向实用的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影响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部分作用机制;并对改进脂质体稳定性的方法,从加入抗氧化物质、应用冰冻干燥和选择合适的磷脂种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单纯的将脂质体的稳定性分为化学和物理稳定性是不够的,弄清楚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机制,找到确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建立评价脂质体稳定性的可靠方法和参数,预测制剂的储存时间才是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7.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静注后,首先在血液中循环,然后穿过肿瘤血管内皮到达并滞留于肿瘤部位,释放药物,发挥疗效.本文从制剂和肿瘤病理生理角度综述了影响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的因素,以及提高其疗效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PLGA-PEG-PLGA水凝胶,考察其在蛋白酶K作用下的释放行为.方法 干膜-水化法制备载紫杉醇的脂质体,合成质量嵌段比为1∶2∶1的PLGA-PEG-PLGA聚合物,将载药脂质体混合进聚合物水凝胶中,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测定仪观察其微观形态和测定其粒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在含有蛋白酶K情况下的的释放行为.结果 载药脂质体在水凝胶中分布较均匀,脂质体凝胶中紫杉醇的释放行为呈现0级动力学,释放介质中蛋白酶K的存在可以加速紫杉醇的释放.水凝胶中包载的脂质体量对紫杉醇释放行为和速率影响不大.脂质体中紫杉醇的包裹量对其释放行为及速率无明显影响,脂质体的粒径较大时,释放速率及1周后的释放量稍小于较小粒径脂质体.药物在1周内释放基本完全.结论 紫杉醇的原位,0级,缓释给药可通过将其包裹在脂质体,再进一步包裹在生物可降解聚酯水凝胶中实现.释放介质中蛋白酶K的存在可加速但不改变其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免疫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潜 《医学综述》2011,17(6):852-854
脂质体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被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以顺利地到达靶向部位。目前,脂质体药物应用于许多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免疫脂质体的应用过程需要提高脂质体包封率和靶向性,同时要降低其他因素对脂质体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Liposomes are tiny spheres ranging in diameters from 50 nm to several microns. The scope of this mini review i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liposomes and to describe some aspects and mechanisms of stimulating topical and injectable products with liposomes. Two exampl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opical delivery across skin and injectable formulations for anticancer drugs. Classic liposomes are of little value as 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 via the skin because they do not penetrate it deeply. Only specially designed liposom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capable of achieving enhanced delivery. The incorporation of additives, such as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ethanol, can fluidize the phospholipid bilayers, thus increasing the depths to which liposomes can penetrate the intercellular pathways of the skin. Also, liposomes that have been conjugated with PEG or antibodies can increase the residence time of anticancer drugs in the circulation and enhance drug accumulation in tumors.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同类型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经皮给药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经皮给药载体药物透皮吸收及皮肤沉积效果,优化得到姜黄素经皮给药最佳脂质体载体。方法:注入法制备了3种类型脂质体——一般脂质体、乙醇脂质体(醇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并对其粒径、包封率、体外释放率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采用大鼠腹部皮肤及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10 h内皮肤姜黄素透皮量及在皮肤的积蓄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各种不同脂质体的粒径大小次序为:一般脂质体(1 345.7±1 257.8)nm〉乙醇脂质体(963.5±702.4)nm〉醇水相体积比为1:2的丙二醇脂质体(506.6±326.7)nm。各种脂质体的姜黄素包封率大小为:丙二醇脂质体〉醇质体〉一般脂质体,其中醇水相体积比为1:2时制备的丙二醇脂质体粒径最小,包封率最高(92.74%±3.44%),且体外稳定性好,10 h内姜黄素透皮量和在皮肤的积蓄量与姜黄素乙醇溶液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醇相和水相体积比为1:2制备的丙二醇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是姜黄素经皮给药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葡萄糖对二者结合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双对数方程和能量转移原理计算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槲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观察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结果 槲皮苷对H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距离小于7 nm;二者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槲皮苷与HSA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葡萄糖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 槲皮苷能与HSA结合并改变HSA的构象,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增加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经皮给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脂质体作为新型载体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可以提升药物在局部的皮内滞留或(和)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药效。该文从皮肤屏障的特点、中药经皮给药概况、脂质体促进经皮吸收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皮内滞留、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透皮吸收等5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常规脂质体以及传递体、醇质体、萜质体、甘油体、表面修饰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的应用,并提出了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升制剂技术水平和提高研究技术水平三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相似文献   

16.
伊文思蓝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伊文思蓝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状况,为研究脑靶向脂质体奠定基础.方法:用反相蒸发法制备伊文思蓝脂质体,用凝胶柱分离的方法测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25.07%,比较了伊文思蓝脂质体和伊文思蓝水溶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状况.结果: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对伊文思蓝脂质体的包封率有较大的影响;尾静脉注射后2~4 h时脂质体组在脑中伊文思蓝的浓度高于水溶液组.结论:伊文思蓝可作为检测脂质体跨血脑屏障的模型药物,脂质体对药物跨血脑屏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含有二硫键的环形RGD肽(cyclic RGD peptide,c RGD)修饰长循环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对其理化性质、靶向性和对Hela细胞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用DSPE-PEG-NHS耦联c RGD,插入采用p H法制备的磁性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中制备主动靶向脂质体;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进行表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验证其靶向性;MT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其对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制备的主动靶向脂质体粒径在100~180 nm之间,包封率达到72%,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均显示其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靶向性,且能显著诱导Hela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制备的c RGD靶向阿霉素脂质体具有一定靶向性,能显著提高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这种具有靶向及穿透功能的脂质体载体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脂质体(Cerosomes,CS)对灵芝发酵液(Ganoderma lucidum fermentative liquid,GLFL)大分子极性成分的经皮递送效果及机制,为GLFL高效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水溶性大分子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介绍肺部给药的研究近况。通过查阅、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肺部给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研究进展,阐述呼吸道的结构与生理,并从生理、药物以及制剂角度分别分析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肺部给药具有独特的生理优势,随着剂型的开发和给药装置的设计,肺部给药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