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对28例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病情观察、内镜治疗的护理配合、健康宣教等。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消化道出血24 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26例经内镜成功止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球降部血肿,后转其他医院诊治;另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Dieulafoy病出血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护士应熟练掌握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方法,急诊内镜诊治应争取在消化道出血后24 h内进行,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可在内科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对28例因Dieulafoy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其相关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中,27例急诊止血成功(仅其中1例在术后第3天再出血转外科手术),1例因出血凶猛直接急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2.8%。结论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简便易行、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对28例因Dieulafoy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其相关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中,27例急诊止血成功(仅其中1例在术后第3大再出血转外科手术),1例因出血凶猛直接急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2.8%。结论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简便易行、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自1994年1月~2002年6月经内镜诊断和治疗胃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在入院后2h之内行急诊内镜检查,经一次检查确诊10例.二次检查确诊2例。经内镜局部喷洒0.1%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博动性出血3例,仅1例暂时止血约12h后再出血。电凝治疗11例均止血成功。结论:急诊内镜是诊断胃Dieulafoy病的最佳手段,浅表溃烂伴博动性或喷射状出血是内镜诊断的主要依据,单独的暗红色血痂或黑褐小隆起是内镜诊断的重要线索。经内镜局部喷洒止血药疗效不佳,电凝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龙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Z1):218-220
目的探讨治疗Dieulafoy病的新方法.方法11例Dieulafoy病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并予金属止血夹钳央止血,直至出血停止.结果11例全部止血成功,平均每例所需金属夹3.2枚,平均随访390 d,1例再出血,内镜下再次行金属夹止血治疗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Dieulafoy病急诊内镜下用金属止血夹钳夹止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Dieulafoy病的急救治疗和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6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中24例患者首次内镜下止血治疗成功,5例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行外科手术,1例直接外科手术治疗,6例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生再出血,3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急救,配合内镜治疗护理、合理饮食和健康指导,是Dieulafoy病患者顺利康复的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 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Dieulafoy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机制,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内镜、消化道造影及实验室检查和/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确诊为Dieulafoy病的住院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阳性9例,其中2例为胃镜复查阳性;结肠镜检查9例,阳性6例;血管造影2例,阳性1例;胶囊内镜检查1例阳性.手术治疗小肠Dieulafoy病2例,其余内镜下止血治疗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出血停止出院.结论 消化道大出血是Dieulafoy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血管造影,确诊须靠手术和病理诊断.内镜诊断和治疗是Dieulafoy病诊治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安全方便,创伤小;手术对Dieulafoy病的治疗仅适用于多次内镜治疗无效、小肠血管畸形以及诊断未明而大量反复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近16年收治的34例Dieulafoy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下治疗19例,其中止血夹治疗1例,注射高渗盐水或硬化剂3例,射频治疗仪治疗15例,均立即止血,其中1例再次出血死亡;手术15例,均治愈。结论:急诊内镜检查是Dieulafoy病主要诊断方法,内镜下治疗是Dieulafoy病重要治疗方法,射频治疗具备操作简便,患者耐受好,疗效肯定等优点,需进一步总结经验,手术治疗可彻底解决血管畸形问题,也为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术中给予相应的配合及护理。结果206例病人有200例明确诊断,189例内镜下止血成功。结论急诊内镜是诊断和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护士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中的配合与护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诊胃镜在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因呕血、黑便收入我院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32例,通过及时给予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及护理.[结果]332例病人中317例病人内镜下止血成功,明确诊断,手术干预5例,住院再出血6例,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结论]通过对需要行急诊胃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使病人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工作,使病人及时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18例中有13例(72.2%)为1次检查确诊,5例为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其中15例经内镜止血成功,首次治疗成功12例(66.7%),3例经2次内镜止血成功(16.6%),3例需外科手术(16.6%)。结论:在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内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Dieulafoy病16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胃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16例中有12例(75%)为1次检查确诊,4例为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内镜止血成功,首次治疗成功10例(62.5%)。4例经2次内镜止血成功(25%),2例需外科手术(12.5%)。结论在胃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内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床边内镜钛夹止血治疗食管贲门撕裂出血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最佳观察与护理配合,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患者入院后12 h内在心电监护下行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贲门撕裂伴出血,使用内镜钛夹止血治疗。护士给予精心的观察与护理配合。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内镜下一次止血成功28例,2例患者并发再出血,有效止血率为93.33%。结论:急诊床边内镜钛夹止血治疗食管贲门撕裂出血,具有迅速、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在床旁实施等优点,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助于医师顺利完成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操作,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Dieulafoy病诊断治疗1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 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93- 0 1~ 2 0 0 2 - 0 1收治的 13例 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Dieulafoy病发生于胃底 7例 ,胃体近贲门小弯侧 3例 ,大弯侧 1例 ,十二指肠球部 1例 ,十二指肠降部 1例。主要表现为突发间歇性大量呕血、黑便和休克。 13例均通过急诊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术后病理证实 2例。13例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止血 11例 ,2例胃底 Dieulafoy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结论 出血后尽快急诊胃镜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治疗上可先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内镜止血后仍反复出血 ,特别是病灶位于胃底者 ,应及时转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一定临床经验,方法 8例患者行急诊胃镜11次(3例各为2次,3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各1次,1例在剖腹探查术中行胃镜检查,结果 (1)4例在首次急诊胃镜后即明确诊断,1例在第2次急诊胃镜时发现出血病灶;2例经血管造影后发现出血部位:1例在剖腹探查术中再经胃镜检查而确诊。(2)3例在胃镜下局部喷洒止血药,硬化剂注射,电凝等联合治疗后止血成功;1例在血管造影中经动脉灌注药物后止血;3例经外科单纯血管缝扎术后止血,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止血,结论 Dieulafor病可经急诊胃镜和(或)血管造影获得早期诊断,出血部位采用药物,电凝等治疗仍不能止血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内镜注射在治疗Dieulafoy病活动性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内注射硬化剂治疗Dieulafoy病活动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胃镜检查而确诊的Dieulafoy病合并活动性出血的病人23例,在内镜下用注射针经内镜活检孔至出血部位,在出血部位周围1,2mm处注射3~5点,每点5为5.00%鱼肝油酸钠或1.00%乙氧硬化醇0.5~1.0ml,其中用5.00%鱼肝油酸钠11例,1.00%乙氧硬化醇12例。结果止血成功率达95.65%(22/23)。需要第二次内镜治疗成功者3例(0.13%)治疗失败者1例(占0.04%)。结论内镜下注射治疗可作为Dieulafoy病活动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搜集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10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的20例胃Dieulafoy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男:女为3.5:1,平均年龄41.3岁;本病以反复发作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出血前无明显腹部不适或疼痛;内镜检查及治疗为本病主要诊疗手段;镜下表现特点为t片状黏膜糜烂,中央有血管断端显露(3/11),胃底见喷射样出血点(3/11);胃体上部前壁见点状血痂(2/11);胃体上部后壁见红疹样隆起(2/11),胃体上部前壁有浅小溃疡(1/11)。内镜治疗以内镜下电凝止血为主(7/11)。病变部位局部楔形切除在基层医院也应受到重视。结论急诊科、消化科医师尤其是内镜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细致、反复的内镜检查以及及时有效的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8.
硬化剂注射治疗胃Dieulafoy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硬化剂注射对胃内Dieulafoy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胃内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并对临床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注射后上血成功。一次注射止血成功者13例(81.2%)。再次注射上血成功者2例,(13.3%)。由于活动出血未能控制而需手术治疗者1例。随访1年,无一例再发生出血。结论胃Dieulafoy病引起的出血可以成功地采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该方法简单且疗效良好,临床上值得首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