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1例MRI确诊的以长期偏身麻木为主要症状的脊髓空洞症(SM)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归纳概括。结果:该患者以长期偏身麻木为主要症状,查体:营养良好,无颈枕区畸形,发髻分布正常,双足弓形足,无特征性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无其他阳性体征。入院时常规胸片检查提示脊柱侧弯。头部MRI提示右侧额叶缺血灶。颈椎MRI平扫提示颈6-7椎体水平长T1长T2信号影。颈椎MRI增强扫描提示颈6-7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未见强化,考虑脊髓中央管扩张。结合颈椎MRI诊断为脊髓空洞症。结论:SM多隐匿起病,进展缓慢,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需进行详细的查体,MRI等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54岁,四肢乏力一年加重一月入院,入院查体:颈椎生理弯曲变直,后伸受限(10°),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上肢霍夫曼征阳性,右上肢握力三级,骨间肌轻度萎缩,右上肢近端及左上肢、下肢肌力四级,JOA评分7分;MRI检查显示:C3~5节段椎间盘髓核变性,部分髓核脱出于椎管内,脊髓受压变形,T2像脊髓内小块斑片高信号(见图1)。术前常规检查无异常。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4岁.左半身节段性麻木3年,左手进行性萎缩.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半身麻木,节段性疼痛,右手肌萎缩,左上肢无力麻木,手掌变薄,变小,对掌困难,指间关节背伸屈曲畸形,经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诊断不明确,治疗无效果.于2004年3月19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查体,结合颈部核磁共振,诊断为,颈胸段脊髓空洞症,于2005年5月18日收住院.查体:左半身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温痛觉明显减退,触觉深感觉尚存,左前臂中段之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左手变小、薄,骨间肌萎缩,指间关节背伸屈曲畸形,5指不能分开,不能对掌,右上肢肌力3级,颈粗短,左Babinslin征阳性,左踝阵挛阳性,颈椎MRI:颈胸段脊髓空洞,头颅CT无异常.术中所见:枕骨大孔内陷,小脑扁桃体下移,手术方法:环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后部切除,小脑扁桃体电烧,中央管再通,凌形窝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0岁 ,因颈部外伤十余天于 2 0 0 0年 5月 2 3日入院。入院时神情、生命体征平稳 ,根据患者 (1)有外伤史 :颈部外伤十余天。 (2 )症状 :伤后患者感双上肢刺激性疼痛 ,右下肢麻木 ,左上肢无力。 (3)体征 :查体感觉方面 ,颈 4~ 7双侧感觉过敏 ,胸 4以下右侧感觉减弱 ;运动方面 :双上肢肌力不同程度下降 ,以骨间肌为重 ,左下肢肌力不同程度减退 ;双上肢、双下肢深反射亢进 ,以左下肢为重 ;二便无明显异常。 (4 )辅助检查 :X线示椎管狭窄 ,MRI示脊髓变性 ,前方椎间盘压迫 ,后方黄韧带压迫。诊断明确 ,系无骨折脱位型…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5岁,因全身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8年8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出现双膝以下麻木并逐渐向上发展;5个月麻木感发展到颈部,且出现双下肢乏力;7个月双下肢乏力急剧加重,不能行走及活动,同时出现双上肢乏力,尤其左上肢抬举不能.脑脊液细胞数为6×106/L,单核细胞增多;头颅及脊髓MRI示胼胝体、双侧额、顶、枕叶异常信号,延髓至C6水平颈髓异常信号(图1),脊髓圆锥内异常信号.诊断为多发性硬化(MS),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mg/d,用药5 d后逐渐减至维持量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颈髓受压节段与MRI-T2WI脊髓高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2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颈椎MRI。结果脊髓高信号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为36.2%,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35.6%;无高信号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为21.4%,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26.8%,经过χ2检验二组间颈椎不稳和颈椎管狭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内高信号组共174例,其中单节段受压24例,双节段受压72例,三个或者以上节段受压78例;无脊髓高信号组共112例,其中单节段受压42例,双节段受压57例,三个或者以上节段受压13例;脊髓高信号组脊髓压迫程度平均为44.7%。无脊髓高信号组脊髓压迫程度平均为38.7%;经非参数比较的秩和检验二组间的颈髓受压程度、颈髓受压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重、颈髓多节段受压是影响脊髓高信号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重、颈髓多节段受压是脊髓高信号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脊髓高信号形成,进而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邹一砖  姚伟根  袁明远  于红 《河北医学》2001,7(12):1074-1076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脊髓空洞症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分析 11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MRI的形态与信号表现。用Frankel氏脊髓功能分级法评定脊髓损伤程度。结果 :11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累及颈髓 2例 ,颈胸髓交界处 3例 ,胸髓 2例 ,圆锥 2例 ,同时累及颈、胸髓和全脊髓各 1例。空洞始于脊髓损伤或受压明显处 ,空洞均位脊髓中央 ,长度 2~ 13个脊髓节段。MRIT1加权像空洞表现长管状或串珠状改变 ,其内呈或高于脑脊液样低信号 ;T2 加权像空洞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周边脊髓呈片状高信号。空洞段脊髓肿胀或萎缩。MR增强病变无异常强化。结论 :MRI能反映脊髓空洞形态和信号特征及形成的可能机制。创伤后脊髓空洞形成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脊髓功能损伤程度与空洞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正> [例1]女,40岁。左下肢烧灼痛5个月,向上放散至臀部,右上肢麻木伴钝痛2个月,头后仰时全身触电感1周。无外伤史。查体:右上肢痛温觉减退,左侧第7胸髓节段以下传导束型痛温觉减退。左侧腹壁反射消失,右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和Hoffman征均阳性。脑脊液压颈试验阴性,常规及生化均正常。颈椎正侧位片及左右前斜位片正常。入院诊断颈髓半切综合征。经MRI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伴麻木4 a入院。既往4 a前曾患“食管癌”,经手术治疗。查体:T8椎体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级,膝腱反射减弱。外院胸椎CT检查示椎管内占位,临床拟诊:胸段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本院MRI检查示T4~8水平段脊髓轻度增粗,内见散在斑片状及絮状长T1 长T2 异常信号,局部蛛网膜腔变窄,T4~9椎体信号异常,呈均匀性短T1 稍长T2 信号。影像科医师追问病史,患者4 a前因食管癌曾行手术并放射治疗,故病史结合影像表现诊断:放射性脊髓病。2 讨论放射性脊髓病为放射治疗引起的罕见而且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8例SCD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和(或)胸椎MRI检查,其中3例行MRI增强检查,2例患者于治疗后复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可见颈髓或胸髓后索受累,其中有2例侧索同时受累,矢状位见脊髓后部纵形等或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横轴位部分可见典型的倒"V"字征。3例行MRI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1例患者维生素B12治疗后1年复查MRI,发现原脊髓长T2异常信号范围明显缩小。结论 MRI对SC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随访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男,78岁,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麻木4年入院。查体:胸8椎体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级,膝腿反射减弱。外院胸椎CT检查示椎管内占位,临床拟诊:胸段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本院MRI检查示:胸4-8水平段脊髓轻度增粗,可见散在斑片状及絮状T1长T2异常信号,同部蛛网膜腔变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4岁。“双下肢乏力一年,麻木半年加重十余天”入院。体检: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肌力正常,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侧巴氏征(+)。颈椎3.OTMRI显示:颈7(C7)~胸1(T1)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外见一近似长卵圆形肿块影,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STIR序列以高信号为主,上述三序列均另可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和条索状、结节状低信号,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中等度“蜂窝状”强化;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 60岁左季肋痛19个月,双下肢麻木、乏力8个月,外院诊断未明,1997年6月25日入院。查体:T9以下深浅感觉障碍,左肢体肌力Ⅱ级,右肢体肌力Ⅲ级,病理反射阳性。头部CT无异常;胸MRI示:T7~T11椎管内呈不均一的稍长T1长T2信号,T2WI内有低信号区(图1)。术前诊断:T7~T11髓外椎管内肿瘤。手术中见胸髓明显增粗,肿物位于脊髓左侧,与脊髓有部分粘连,约75cm×15cm,从T7左侧方延伸到髓外硬膜下。肿物颜色为灰紫色,壁较薄且完整,内含浅黄色稀薄液,无异味,整体切除肿物。胸段脊髓压迫明显,探查椎管通畅。病理诊断:T7~T11脊…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46岁,因右肘关节肿物5年,迅速增大1年入院.患者5年前因右肘迟发性尺神经炎,在当地医院行尺神经前置术后两周右肘内侧出现肿物,近1年,肿物增大,影响穿衣.查体:颈椎呈生理弯曲,无压痛,右上肢触觉正常,痛觉、温觉消失,右侧岗上肌、岗下肌、右手大鱼际肌、小鱼肌萎缩,右肘关节肿胀,皮肤颜色正常.右肘内侧可见一大小约10cm×12cm肿物,质稍硬.测右肘周长39cm,左肘25cm,右肘关节外翻25°右肘关节屈伸135°~0°.右手爪形手畸形,环小指麻木,肘后三角消失,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及右桡骨膜反射未引出,Hoffman征阴性.既往患脊髓空洞症10年.MRI示:C4~T2椎体水平脊髓中央管扩张,呈长T1、长T2信号影,小脑扁桃体位置正常.  相似文献   

15.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横贯性脊同须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及MRI确诊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MRIT1WI、T2WI及GD-DTPA增强扫描后的具体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位于颈延髓,7例位于胸髓及颈髓下端,2例累及颈胸腰髓,1例位于脊髓圆锥。T2WI脊髓中央呈长T2高信号,平均长度为5个脊髓节段,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T1WI相脊髓轻度增粗,增强后脊髓呈间断性条状及斑片状强化,且表面强化为主,无占位效应。结论:MRI是检查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3岁。因突然双下肢无力,伴感觉障碍1天入院,无明确外伤史。查体:双下肢肌力O级,痛触觉减退。临床诊断:脊髓血栓。MRI检查所见:自颈4到颈7水平椎管内右后侧示有梭形异常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低高信号,最厚处约10mm,相应硬膜囊向左前受压变形。增强未见强化。颈髓受压变形,椎体、问盘及周围软组织未见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髓MRI局限性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治及其预后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18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标准对其术前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与其MRI进行比较,观察颈髓内高信号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颈椎管越狭窄,MRI颈髓高信号改变出现率越高;术前有T2W1像高信号患者的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差;多节段T2W1像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单节段组差.结论 颈髓髓内高信号与脊髓受压程度有相关性,对临床神经定位有参考意义,单节段组神经症状较多节段组轻,术后恢复较好,T2W1像髓内高信号可作为判断脊髓功能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平山病颈椎自然位和过屈位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平山病MRI及临床特征.方法:总结7例平山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低位颈髓在自然位和过屈位MRI上的动态变化,描述5例MRI增强扫描表现.结果:7例均为青少年男性,17岁前起病,就诊时病程3-36月.7例均表现为右上肢肌萎缩,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伤.在自然位上4例低位颈髓并1例上段胸髓轻度萎缩,阳性率57%,其中1例T2WI见髓内高信号;5例横轴位脊髓前角非对称性萎缩.在过屈位上7例低位颈髓前移、扁平,脊髓背侧硬脊膜外腔增宽,内见条状软组织信号,其中2例伴流空血管影.5例过屈位增强上显示硬脊膜外条状强化软组织影,恢复自然位后强化影消失.结论:平山病低位颈髓平扫和增强MRI动态变化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示平山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颈椎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平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5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15例均行MRI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19.8岁。自然体位颈椎MRI表现为生理曲度伸直或反弓,椎间盘退变,下颈椎脊髓信号异常,椎弓根水平横断面下颈椎硬膜囊与椎板分离;屈曲体位颈椎MRI平扫表现为下颈椎颈髓萎缩、变扁,后方硬膜囊向前移位,局部颈髓受压、变细,背侧硬膜外间隙增宽,内见新月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后呈明显条状强化,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可有异常血管流空信号。结论平山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屈曲体位颈椎MRI虽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但是自然体位颈椎MRI影像表现不可忽视,两者在平山病的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MRI诊断急性颈髓外伤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RI对急性颈髓损伤的诊断作用,分析MPI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35例急性颈髓损伤患1wk内MRI扫描,采用矢状位及横轴位T1WI和T2WI成像。结果 MRI表现为形态学异常达100%,包括颈髓肿胀、扭曲和断裂;信号异常占100%,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水肿、挫伤,信号不均匀的出血,MRI可准确判断颈髓损伤的长度,横截面范围位于灰质、白质或全脊髓。此外MRI还可显示椎体移位,后纵韧带断裂,脊髓周围出血和脑脊液漏等。结论 MRI已成为评价颈髓损伤程度的首选方法,损伤定位与临床有准确的对应关系,根据MRI表现可预测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