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生与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IIb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血小板GPIIbHPA-3基因多态性,流式细胞仪检测GPIIb(CD41)受体的表达。结果脑梗死组HPA-3b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0.631∶0.551P<0.005);脑梗死组GPIIb平均表达百分数较对照组增高[(24.27±12.33)∶(13.49±8.76),P<0.05)],2组中携带HPA-3b等位基因者GPIIb受体表达较非携带HPA-3b者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GPIIbHPA-3b等位基因为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2.885,95%CI:1.135~8.307)。结论血小板膜GPIIb基因多态性影响GPIIb受体的表达且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联,GPIIb可能为脑梗死发生的1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临床筛选121例实验病例,分为两组:脑梗死组75例,对照组46例.均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送生物公司测序,确定有无Ⅱb/Ⅲa基因多态性存在.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人选人群中仅发现1例脑梗死患者存在基凶多态性,无临床及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汉族人群中,Ⅱb/Ⅲa基因多态性出现频率太低,与脑梗死发病无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the platelet glycoprotein receptor Ⅱb/Ⅲa and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21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75 cases i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and 4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Existence of the polymorphisms of receptor Ⅱb/Ⅲa was detected by PCR and sequencing in production of amplification.Results The polymorphisms of receptor Ⅱb/Ⅲa were found only in 1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 and had no clinical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s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the platelet glycoprotein receptor Ⅱb/Ⅲa may be too few in Han people,and has no raltionship of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α链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并深入研究这种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105例脑梗死病人和100例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共发现CC、DD纯合子基因型和CD、BD、BC杂合子基因型,未发现AA基因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67和0.01,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57和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BC基因型频率和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OR=7.071,95%CI 0.85~58.55;P=0.023,OR=3.98,95%CI 1.106~14.32)。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VNT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GPⅢa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者和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GPⅡb、GPⅢ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PⅡb、GPⅢa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情越重,GPⅡb、GPⅢa升高越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时有血小板的活化,其变化与脑梗死的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基因HPA2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PCR扩增GPI bα基因长为588bp的片段,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inl I消化后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在总病例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组(TOAST分型)与相应对照组之间GP I bαHPA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6.1%) 要高于小动脉闭塞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0.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GP I bαHPA2基因杂合突变型可能并非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Ⅳ(GPⅣ)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天及发病后10-14天进行了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Ⅳ检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天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及Ⅳ表达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P<0.01)。发病后10-14天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Ⅳ表达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P<0.01)。发病后10-14天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Ⅳ表达较发病后1-3天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Ⅳ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些研究证实了血小板糖蛋白(GP)Ⅰbα基因多态性和动脉血栓性疾病关系密切,GP Ⅰbα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动脉血栓性疾病的一个遗传危险因素 .我们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序列测定技术,研究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GP Ⅰbα Kozak等位基因T/C多态性与脑梗死是否有相关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基因ATG启动子上游25bp处"Koza"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48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CI组)为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 Kozak-5T/C序列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在正常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CI组GPIb 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0.487,对照组为0.3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C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T/T或T/C基因携带者的2.0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后,-5C纯合子与脑梗死仍密切相关(P<0.05,OR=2.885,95%CI1.135-8.307).结论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GPIb Kozak序列-5T/C基因多态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的内皮下组织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GPIb由GPIbα和GPIbβ两个亚单位组成。至今已发现GPIbα基因多种不同的多态性位点 ,这些基因结构的变异是否改变或影响血小板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国外已有GPI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报道 ,但结论不一。我们应用病例对照研究 ,探讨了GPIbα基因VNTR变异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资料和方法 :1 0 3例脑梗死 (AIS)患者 ,男 70例 ,女 33例 ,平均年龄 (55 1 )岁 ;AIS诊断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和同步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41/CD61的基因多态性和表达率,并进行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其中脑梗死组115例:男64例,女51例,年龄36~77岁;对照组103例:男59例,女44例,年龄33~79岁。结果 (1)脑梗死组CD41 aa、ab和bb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20.0%、38.3%和41.7%,对照组分别为28.2%、48.5%和23.3%;两组间比较bb基因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b等位基因频率(60.4%)高于对照组(47.6%),P<0.05。(2)CD61基因型均为aa型(未切开型)。(3)脑梗死组CD41/CD61表达率为96.0%±8%,对照组为8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脑梗死组CD41 bb、aa基因型表达率分别为98.5%±13%、91.3%±8%,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密切相关,CD41 bb基因影响CD41/CD61表达率;分析CD41基因多态性结合检测CD...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而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可以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因此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可了解血小板活化程度,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依据.糖蛋白Ⅱb/Ⅲa(GPⅡ b/Ⅲa)是血小板膜糖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本文对GP Ⅱ b/Ⅲ a及其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Ⅱbβ3)是细胞黏附分子整合素家族的一员,是血小板表面最丰富的整联蛋白,活化状态下,能表达多种血小板受体功能,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关键作用。自1996年Weiss等率先研究发现GPⅢa的PIA2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MI)发生相关以来,国内外对GPⅢaPIA等位基因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应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GPⅢa的PIA多态性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危险性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GP 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GP 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Kozak序列C等位基因(TC 33.4%, CC 4.3%)的比例达到37.7%。对照组C等位基因(TC 21.2%,CC 21.8%)的比例为23%,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 X2=17.378,df=1,P=0.03,具有显著性差异。Kozak序列C等位基因脑栓塞组21.6%;腔梗组28.1%;大面积梗塞组36.3%;对照组与脑栓塞组比较,X2=3.086,df=1,P=0.079,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腔梗组比较X2=1.854,df =1,P=0.173,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大面积梗塞组比较X2=4.293,df=1,P=0.03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GPⅠbα 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GP Ⅰ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Kozak序列C等位基因(TC 33.4%,CC 4.3%)的比例达到37.7%.对照组C等位基因(TC 21.2%,CC 21.8%)的比例为23%,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χ2=17.378,df=1,P=0.03,具有显著性差异.Kozak序列C等位基因脑栓塞组21.6%;腔梗组28.1%;大面积梗塞组36.3%;对照组与脑栓塞组比较,χ2=3.086,df=1,P=0.079,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腔梗组比较χ2=1.854,df=1,P=0.173,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大面积梗塞组比较χ2=4.293,df=1,P=0.03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 b α 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林露  张猛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8):697-703
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准治疗,但国内外一直在探索联合或单独使用各类 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AIS中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过程最后共同通路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 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等心血管疾病 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在AIS中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拟就相关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病的许多危险因素已被确定,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在所有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只有2/3可以归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其它的遗传变异如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多态性可从几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糖蛋白(GP)Ⅱh/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它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Fg)与GPⅡb/Ⅲa特异性结合,有效地阻止各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在心血管领域已有大量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国外开始陆续有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报道,而国内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藉此,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a-颗粒膜蛋白(CD62p)在新疆汉族及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表达上的差异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汉族及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各80例分成两组,并设立两种民族健康对照组10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的表达率。结果脑梗死组CD62p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汉族脑梗死及哈萨克族脑梗死之间亦有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P2Y12基因-T744C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1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152例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P2Y12基因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掊2=0.043,t=-1.86,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掊2=15.47,掊2=10.29,掊2=9.17,P﹤0.05或者P﹤0.01)。病例组TC/CC型基因频率(43.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4.73,P﹤0.05)。C等位基因的频率病例组(22.0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5.80,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P2Y12基因-T744C位点TC/CC型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易感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巴曲酶对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1.明确巴曲酶有无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作用。2.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及疗程平行组进行临床研究。将10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n=23)、单用DF-521组(n=35)及两者联合治疗组(n=44),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GPⅡb/Ⅲa受体表达、纤维蛋白原水平、TXB2、影像学变化、生活自理能力(HBI)及3个月时功能随访。结果:3种治疗方案均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5)。单用阿司匹林及联合治疗组TXB2水平明显降低,单用巴曲酶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随访显示联合治疗组(70.45%)优于单用巴曲酶组(45.71%)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17.399%)。结论:DF-521有GPⅡb/Ⅲa受体拮抗作用,与ASA合用后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