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明峰  侯相麟  赵丽  刘蓓  李娟  陈轩 《医学争鸣》2004,25(18):1652-165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成人MSCS作为滋养层,联合SCF, IL-11和GM-CSF分别组成对脐血CD34 细胞的不同扩增体系,培养3 wk后观察脐血有核细胞、CFCs以及CD34 细胞扩增倍数的变化. 结果: MSCS联合细胞因子组较其他组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s含量及CD34 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分别扩增了114.2±2.4, 40.5±8.6, 11.3±0.4 倍. 结论: 成人MSCS协同其他细胞因子可增强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2.
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替代骨髓进行干细胞移植,这在临床上已获成功。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比较,脐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易于重建造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低,但移植后骨髓抑制期较长。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无血源供体和成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是否有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nl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培养方法,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cord blood stem cells,CBSC),研究BM—MSC支持造血的功能,以能最终用于临床。方法: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因子(SCF)、fit3/flk2配体(FL)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无血清培养液,比较有或无MSC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CD34^ 细胞两周后检测总细胞TC、CD34^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增加倍数。结果:在TPO、FL、SCF、和G-CSF的作用下,经两周体外扩增后有MSC组的TC、CD34^ 细胞、CFU—GM、CFU—C和LTC—IC数较起始分别增加了427、39、125、104和16倍。单纯用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无MSC组,TC、CD34^ 细胞、CFU—GM、CFU—C数分别增加了62、11、25、24倍,但LTC-IC只有扩增前的0.8倍。结论:以人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可以更有效扩增CBSC,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丹丹  武文杰  李茜 《医学综述》2014,(8):1377-1379
自1980年以来,人们认识到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并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各种相关疾病,得到了更好的效果,脐带血因其更容易广泛获取,又没有伦理道德的限制,而且有立即可用性、移植免疫耐受较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利用,从此在移植医学和再生医学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脐血的收集和移植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脐血库应运而生。该文就目前脐血库的现状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替代骨髓进行干细胞移植,这在临床上已获成功。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比较,脐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易于重建造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低,但移植后骨髓抑制期较长。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无血源供体和成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是否有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及其对体外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影响。方法:取正常肋骨分离骨髓,制备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约5d后取集落样生长的梭形细胞扩增培养,传代、将分选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接种到克隆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他培养条件液上,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代次骨髓基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扩增达20代以上,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基质干细胞,单纯细胞因子组和细胞因子加基质干细胞组能有效扩增造血细胞,而后者有维持长期造血的作用。结论:该克隆培养方法能有效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有体外支持长期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既能自我更新又能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中的一种,可分化成多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且证实其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因化疗所致骨髓功能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骨髓造血功能重建的临床意义。 2方法 从健康人脐血中纯化制备造血干细胞 ,每例病人每天静脉输注 2× 10 9个造血干细胞 ,连续5 d.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进行疗效评价。 3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为 (2 .78± 1.72 )× 10 9/ L,治疗后第 7天为(4.5 5± 1.0 1)× 10 9/ 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8.5 0 ,q=6 .95 ,P<0 .0 1)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 (12 1.5 6±11.2 7) g/ L,治疗后第 14天为 (130 .72± 12 .5 8) g/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14.0 2 ,q=4.90 ,P<0 .0 1) ,且治疗后第 2 1天比治疗后第 7天增高 (F=14.0 2 ,q=6 .2 6 ,P<0 .0 1)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 (192 .38±18.2 1)× 10 9/ L,治疗后第 2 1天为 (2 0 1.5 7± 17.86 )× 10 9/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9.0 1,q=3.99,P<0 .0 1)。 4结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重建或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疗效。提升白细胞速度较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为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log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87例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复发率.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9 ~ 21)d及14(10~28)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8.4%,cGVHD发生率为46.5%,广泛性仅为11.3%;2年OS、PFS和复发率为66.7%、62.9%及13.8%.59例存活,11例死于GVHD,9例死于感染,8例死于疾病复发.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有效,是具有高危因素、无全相合供者患者的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方法应用EUSA方法,测定两种细胞分泌的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并且进行对比。结果人脐血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分泌TPO、SCF和IL-6等支持造血生长因子。但是相同生长条件下,两种细胞分泌的因子浓度不同。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SCF的量(575.7±40.2pg/ml)高于骨髓基质细胞(482.2±17.7pg/ml),而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IL-6(469.7±27.2pg/m1)的量(低于同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935.19±35.4pg/ml),人脐血基质细胞TPO分泌的量(195.5±7.3pg/ml)与骨髓基质细胞(172.2±9.3pg/ml)相近。结论人脐血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都具有分泌支持造血生长因子的能力,但是分泌量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dult stem cells provid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jured tissue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 vivo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 on injured gastric mucosa in rats.
Methods  The gastric ulcer in rats was induced by indomethacin. BMMSCs from male rats, labeled with the fluorescent cell linker 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DA SE),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female rats via tail vein injection. The healing process of gastric ulcers was monitored by HE staining. The protein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n the injured gastric mucosa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At 48 and 72 hours after BMMSCs transplantation, the CFDA SE labeled cells were found scattered in the injured gastric mucosa, but not in the gastric mucosa of control rats. At 72 hours after BMMSCs transplantation, the mean ulcer index was 12.67±2.16 in the BMMSCs transplanted group and 17.33±1.97 in vehicle-treated controls (P <0.01). Both VEGF and EGFR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astric section from the rats that received BMMSCs transplantation as compared to rats without BMMSCs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Autologous BMMSCs transplantation can accelerate gastric ulcer healing in injured gastric mucosa in a rodent mode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培养脐血中具有造血潜能的造血细胞 ,分析脐血中造血细胞的特性。方法 用密封的采血袋采集脐血 ,采用羟乙基淀粉一次沉淀法分离有核细胞 ,用半固体培养体系培养 ,7天计数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 ,14天后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同时染色分析集落的组成成分。结果 采集 34份脐血 ,平均体积为 (99± 2 2 )ml;有核细胞数为 (0 6 4~ 2 5 9)×10 9,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 2 %± 13 7% ,回收的有核细胞绝对值为 (1 2 2± 0 43)× 10 9;平均每份脐血中含有BFU E(1 39± 0 75 )× 10 6,CFU GM (2 15± 1 2 2 )× 10 6。结论 脐血富含各期具有造血潜能细胞 ,每份脐血在有核细胞数和各种集落总数都可以满足成人移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胎儿肝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胎儿肝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两种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加以鉴定。方法:取胎龄4或5月水囊引产胎儿肝脏和骨髓,用1.073 g·mL-1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低密度细胞,MSCs培养基纯化贴壁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成脂肪及成骨诱导鉴定多向分化潜能,对比两种来源的MSCs增殖及生长特征。 结果:胎儿肝脏及胎儿骨髓MSCs CD29、CD44、CD73(SH-3,4)、CD105(SH-2)、CD166、HLA-ABC阳性,CD35、CD45、HLA-DR阴性,均能成脂肪及成骨诱导分化,随MSCs 数量增加,其对外周血T 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胎儿肝脏和骨髓中可成功分离MS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旁残存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自孕犬脐血中分离、培养MSCs,经Laz基因转染和5-氮胞苷体外肌源性诱导后移植入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n=18)。分别于移植后1、4、8周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标本行TUNEL染色观察残存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残存心肌细胞体积;Nagar-Olse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网络的变化。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移植对照组(n=1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区部各时间点切片位观察到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移植后第8周,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律。结论脐血MSCs移植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调节心肌胶原网络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犬骨髓液10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用5-氮胞苷诱导培养3~4周,进行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测定及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犬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培养3~4周后,免疫组化显示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actin、Myosin、TropninⅠ阳性,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阳性。电镜观察细胞呈梭形,可见细胞肌丝与房性颗粒。结论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用5-氮胞苷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此可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移植及修复治疗提供理想的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最佳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研究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离大鼠的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增殖生长方面的测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表面标志。结果大鼠MSCs体外培养呈梭形;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培养15d达到80%~90%的融合,而改良的直接贴壁法只需要5d;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88.2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44表达阳性,CD34、CD45为阴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获得骨髓间质干细胞,但贴壁培养法操作更简便、快速,具有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小,更利于其贴壁和增殖的优点。MSCs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性状稳定,适于做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 缺血心肌内移植早期对心肌细胞凋亡、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 贴壁培养方法分离培养Wistar 大鼠MSC,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结扎后30min 随机分为MSC 组( 于梗死边缘分4 点心肌内注射1×106 /0.1ml 的MSC,10 只),AMI 组( 同法心肌内注射PBS 0.1ml,10 只),假手术组(SHAM 组,5 只).监测细胞移植后72h 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TUNEL 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SHAM 组相比,AMI 大鼠血流动力学恶化,表现为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均显著降低,梗死及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41.6% 和18.9% ;MSC移植减少梗死及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32% 和51%(P 均<0.01),但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及左心室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P 均>0.05).结论 MSC 移植早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但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