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身高发育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偏离正常的生长曲线.传统的观点认为遗传和营养是造成儿童身高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但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断有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质也是造成儿童身高发育迟缓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影响儿童身高发育并可能引起身高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2.
运动发育里程碑常用来早期识别和评估运动发育迟缓。发育里程碑的中位数年龄有助于发育正常的初步判断,而超过2个标准差的高限年龄则可作为发育迟缓的警示性指标。一些轻度发育迟缓儿童可以是一过性的。通过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和发育诊断量表可对包括运动指标在内的儿童各个领域发育水平进行系统评估,提供发育筛查和诊断结果。对单纯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也可选择专门的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由于发育评估量表的效度多欠理想,发育诊断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开展运动发育监测、筛查和诊断应遵循一定的流程。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幼儿肌张力检查非常重要。肌张力增高者多提示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常需要做脑磁共振检查。而肌张力低下的婴儿需要鉴别是脑性肌张力低下还是下运动神经单位病变。肌酸激酶增高可提示肌病。全面发育迟缓也常提示为脑发育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病因多种多样,一般需要转介小儿神经科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身长/身高的体重、体块指数(BMI)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方法 选择"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69 622名城区7岁以下儿童的身长/身高、体重测量值,采用LMS法分别建立身长的体重和BMI模型.将3岁后身高加上0.7 cm与身长对接,构建统一身长的体重LMS模型,数据拟合后可将身长减去0.7 cm转化为身高的体蕈.BMI采取"身长BMI"和"身高BMI"分别独立拟合的方法,将身高加上0.7 cm计算"身长BMI",在整个年龄段拟合"身长BMI"LMS模型,类似地可建立"身高BMI"模型.曲线的拟合效果评价采用拟合优度X2检验.结果 制定出中国儿童45~105 cm身长的体重、65~125 cm身高的体重、0~3岁年龄的BMI(由身长计算)、2~7岁年龄的BMI(由身高计算)的按百分位数及标准差单位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图.该参照标准总体上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新标准,而略低于美国疾控中心2000年修订标准(CDC2000).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身长/身高的体重及BMI标准具有国家代表性,可在全国范围内用于儿童生长监测与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肥胖男童青春发育期生长轨迹的10年追踪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单纯性肥胖对儿童青春期生长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两所小学青春期前发生肥胖的 5 5例男童的身高、体重、性发育等指标进行配对观察 ,从 7岁起连续追踪 10年。结果 肥胖儿童青春前期的身高水平高于同龄儿童 ,但青春发育期却存在青春发育年龄提前、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 (PHV)较正常儿童低、青春期身高加速时间缩短等对生长具负性影响的因素。结论 单纯性肥胖在青春期部分的影响了儿童身高发育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营养不良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异常的状态,包括营养低下和营养过度。但多数国家学者描述儿童营养不良时仍是指儿童能量-蛋白质营养低下。根据体格发育指标判断儿童营养不良有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三种情况。身长(高)的改善比体重的增加更能衡量营养补充状况,体重增加应与身长(高)成比例。因此,近年WHO建议以体重/身长(高)判断儿童人群营养不良流行强度和个体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以及评估干预情况。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包括人体测量(“A”)、实验室或生化检查(“B”)、临床表现(“C”)、膳食分析(“D”)。营养不良儿童要求保证食物摄入Ⅰ类(功能性、预防性营养素)和Ⅱ类(生长营养素)等30余种营养素使生长加速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身高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家长及广大儿科医生关注,该文重点介绍改善矮小儿童成年身高的药物研究进展。生长和最终身高与遗传、宫内发育、出生后的营养、环境和内分泌激素等均有关。重组人生长激素、长效人重组生长激素对已批准的适应证改善儿童成年终身高的疗效是确定的,目前主要进行长效人重组生长激素品种的研发上市以及扩大适应证的临床试验。重组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是治疗IGF-1缺乏的主要药物,使用中要注意低血糖和肿瘤的风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可有效延缓骨骺融合,联合长效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改善终身高有一定益处,但其疗效与病因、年龄、遗传身高、治疗疗程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综合考虑药物远期安全性、疗效以及经济等因素,谨慎评估、选择。修饰后的重组C型利钠肽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对改善软骨发育不全儿童的身高有一定获益。期望能继续开发出安全、有效、优质、稳定的新药用于改善儿童矮身材,促进矮小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均为低出生体质量的晚期早产与足月小于胎龄(SGA)儿童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3岁儿童,其中50例为晚期早产儿童,50例为足月SGA儿童,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及盖赛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晚期早产和足月SGA儿童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相近,但3岁时晚期早产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头围明显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发育评估显示,晚期早产儿童的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均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为低出生体质量,晚期早产儿童的长期生长和发育状况优于足月SGA儿童。  相似文献   

8.
泌尿道感染(UTI)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儿童UTI的临床症状可不典型,需结合尿沉渣分析与尿细菌学检查诊断,必要时需完善影像学评估有无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等。一旦诊断UTI需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选择应结合患儿一般情况、所在地区耐药发生率、既往用药史、尿细菌学药敏结果综合判断。此外,UTI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  相似文献   

9.
儿童发育评估是一种测量技术,是被用来获得儿童发育行为心理变化数据的一种方法。在开展儿童保健及儿科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儿童发育评估是不可缺少的监测工具。临床医生应对儿童发育评估目的、作用及常用发育评估方法,各类发育评估的性质特点、应用指征,以及临床如何选择儿童发育评定量表和应用时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体质指数(BMI)与性发育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18岁的208 179名健康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并评估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根据年龄将3~18岁儿童分为3~<6岁、6~<10岁、10~<...  相似文献   

11.
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障碍或行为异常是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儿童发育障碍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并减少残疾率。发育监测和发育筛查是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或障碍的有效途径。发育监测是发现、鉴认具有发育迟缓风险儿童的过程;发育筛查是采用简单、标准化筛查工具帮助识别可能有发育迟缓、障碍或需要进行复杂、综合评估的儿童。定期的标准化发育筛查可提高儿童发育迟缓、障碍的早期识别率。重视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发育监测和筛查技能的培训,将发育监测和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儿童发育迟缓或障碍的早干预、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的体格发育变化趋势。方法:依据该地地理、社会功能区特征、参考幼儿园公私立等性质,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所幼儿园儿童在2001、2006及2010年的体检资料。以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为主要指标分析其变化趋势。以Z评分,即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和身高别体重(WHZ)3项指标筛查其生长迟缓、低体重、超重、消瘦和肥胖情况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该人群在同年龄段身高、体重、BMI等数值有逐年增长趋势(P<0.05);且在同一检测年份中该人群身高和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长,BMI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小趋势;Z评分分析发现3项指标平均值逐年增加(P<0.05),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平均患病率逐年下降,而超重和肥胖平均患病率则逐年上升。结论: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间体格发育变化明显,身高、体重呈增长趋势,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等体格发育问题在逐渐改善,但也出现如超重、肥胖等新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提示应在注重营养不良问题改善的同时高度关注营养过剩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上海市0~6 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海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掌握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05年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获得的数据,按城郊、性别分为22个年龄组,共计17 712名健康儿童的体重和身高(长)测量值,分别与上海市1995年儿童体格调查、WHO(2006)和美国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10年前有明显提高,1岁后各年龄组与1995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初生组和3岁后郊区女童组,其余各组体重和身高(长)均高于WHO标准;初生组和10个月后郊区男女童体重低于美国CDC标准,大多数年龄组的上海儿童身高超过美国CDC标准。结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但应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超重、肥胖的发生;需重视婴儿辅助食品的添加和喂养知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3~18岁儿童不同Tanner分期身高、体重的情况, 为建立各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的标准化参照值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中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 185名健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和第二性征。采用基于GAMLSS软件构建各年龄组男、女童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参照值及生长曲线,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Tanner分期儿童与同年龄同性别不分发育分期组所有儿童的身高、体重第50百分位值。结果绘制出3~18岁儿童男、女各自年龄的身高、体重第3、50、97百分位曲线。绘制出儿童男、女各青春发育期年龄的身高、体重第3、50、97百分位曲线。9岁及以上Tanner 1期男童和7岁及以上Tanner 1期女童身高及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所有儿童(均P<0.01), 男女童身高差值范围分别为-4.0~-0.6、-4.4~-0.5 cm, 体重差值范围分别为-4.8~-0.4、-4.0~-0.3 kg。Tanner 2期与3期儿童年龄的身高及年龄的体重呈先高后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0~6岁维、汉族儿童生长发育现状,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7区1县0~6岁维、汉族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5项指标;用Z评分法评价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结果 0~6岁维、汉族儿童各项生长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以小年龄组增长最快;同年龄的男童体重、身高均值大于女童;同年龄、同性别维、汉族儿童体重和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生长发育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乌鲁术齐市维、汉儿童体重、身高均值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生长发育水平与2005年九市城区儿童体格发育相当,达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目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儿童的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提供0—7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参考数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昆明九市及其郊区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5项指标;分男、女22个年龄组,各年龄组100—150人,共138775人。结果2005年九市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坐高值与1995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并且随年龄增长,增幅逐渐增大;头围、胸围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城区、郊区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别,但郊区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快于城区,城市与郊区儿童的身高差别逐渐缩小。九市1975至2005年的4次调查数据比较显示:30年间我国儿童的体重、身高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表现为第2个10年的增长速度快于第1个10年,第3个10年的增长速度又快于第2个10年。结论我国九市城区与郊区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生长水平及营养状况较10年前有明显改善,我国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仍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九市儿童的平均生长水平已达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9~15岁儿童出生情况与体格指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宫内环境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四川省成都市9~15岁儿童出生胎龄、体重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调查9~15岁的中小学学生共7194名,根据出生胎龄及体重对儿童进行分类(包括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测量身高、体重,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6.23%(448例),其中身高未出现“追赶生长”(低于均值两个标准差)为5.13%,且多个年龄段儿童平均身高低于适于胎龄儿(P<0.05)。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8.06% (1299例),大于胎龄儿中超重发生率为13.78% (179 例),肥胖发生率为4.39%(57例),且多个年龄段儿童平均体重大于适于胎龄儿(P<0.05)。结论:出生时为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的儿童在远期生长发育中,可以出现身高和体重异于正常儿童,应关注这类孩子在学龄期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和头围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方法 选择"2005年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城区儿童为参照人群,采用0~7岁69 760名健康男女儿童的体重、身高(3岁以下为身长)和头围的实际测量值建立数据库.测量数据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获得.采用LMS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修匀,通过L、M、S 3个参数计算产生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曲线的拟合效果评估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结果 制定出了中国7岁以下男、女童按每月龄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和年龄的头围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单位的生长标准图表(数值表和曲线图).此标准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结论 该套生长标准代表了中国营养良好儿童的生长水平,样本量大、具有国家代表性,测量数据精确,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可作为21世纪中国儿童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初潮是女童进入青春发育后期的重要标志,也是身高干预的最后一个机会窗口期,且初潮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很大。正确认识和掌握女童初潮后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可为临床实践中不同初潮年龄女童的终身高评估和干预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通过分析女童初潮时年龄、骨龄和体格发育特征,探讨初潮后预测终身高(PAH)的临床评估方法。设计 横断面调查。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8年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我院)生长发育门诊就诊、有女童月经初潮时间、体格测量数据、骨龄X片的病例。排除初潮时间与就诊时间间隔≥3个月的病例、病历诊断中有明确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疾病、病历诊断中有明确病因引起的继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或外周性性早熟和既往使用过生长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药物的病例。按事先定义的方法计算实际年龄、骨龄、身高的标准差分值(HtSDS)、PAH和预测生长潜力、骨龄HtSDS(HtSDSBA)和女童遗传身高,3名儿童保健科医生从纸质或电子病历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病历、提取数据和判断,单人录入至Epidata数据库。以初潮年龄每1岁为段分组,以初潮时骨龄每0.5岁为段分组。主要结局指标 初潮骨龄、PAH和预测生长潜力。结果 ① 694例女童的初潮年龄8.5~13.2(10.7±1.1)岁,初潮时骨龄12.4~12.8(12.4±0.6)岁。②初潮年龄越小的女童,骨龄提前越多,HtSDS也越高。例如,8~岁组骨龄提前(3.8±0.5)岁,HtSDS为2.6±1.3;13~岁组骨龄落后(0.7±0.7)岁,HtSDS为-1.05±0.59。骨龄校正后不同初潮年龄组的平均HtSDSBA为-1.17~-0.68,组间差异较小。③初潮后的预测生长潜力为(7.3±2.6)cm,生长潜力仅与初潮时的骨龄高度负相关(r=-0.960,P<0.001),骨龄从11.0~岁组到13.0~岁组,平均生长潜力从12.7 cm降至4.0 cm(F=1 194.393,P<0.001)。④本研究获得PAH计算公式[0.868×身高(cm)-3.754×骨龄(岁)+73.677],拟合优度R2=0.992,据此计算预期达到不同终身高的女童初潮时身高应达到的临界值。例如,女童初潮时骨龄为12岁,PAH达到150 cm则初潮时身高应>139.8 cm,PAH达到160 cm初潮时身高应>151.3 cm。结论 女童初潮时骨龄相对稳定,骨龄是反映身体成熟度和预测月经来潮的可靠指标,也是预测初潮后生长潜力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0.
Briend等曾提出,关于腹泻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腹泻不影响体重的增加。一项研究显示当腹泻儿童在3个月的观察期末测定时,身高增长无明显差异。但是,当腹泻初期发现身高增长有明显差异,并且间隔6个月后仍有30%的儿童呈发育迟缓。此外,Briend提出微量营养素缺乏可增加腹泻的发病。因此,作者研究了补锌在患急性腹泻儿童中的作用。试验中,作者观察了补锌对患急性腹泻(3天以下)儿童身高生长的作用,并在其快速生长期于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