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荨麻疹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军  雷利华 《医药导报》2007,26(9):1047-1047
患者,男,20岁。于2006年6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咳嗽,咯痰(无心、肝、肾病史),考虑为肺结核。体检:体温37.2℃,心率80次.min-1,呼吸率20次.min-1,血压105/63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及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和发绀。予以抗感染及止血治疗。给予HRLE(H:异烟肼,RL:利福喷丁,E:乙胺丁醇)抗结核病药治疗1周,抗感染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商品名:凯伦,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批号:060505)4.5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当药物滴入约10 min后,患者感头痛,全身皮肤瘙痒伴寒战。体检:血压90/40 mm…  相似文献   

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四肢抽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8岁,体质量55 kg,血糖升高5年,乏力、下肢疼痛3月,加重半月,于2005年11月28日入院.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赵业清  徐传新 《中国药房》2014,(16):1501-1503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2013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DR文献进行检索,并就收集到的23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3例ADR患者年龄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发生时间最快为静脉滴注1滴时发生,最慢为连续用药19 d后;以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适应证,实施个体化给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发生ADR及时处理,并上报ADR监测网。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1岁,因"发热3 d"于2011年11月9日入住我院呼吸内科。入院时体检:T 39℃,P102次/min,R 20次/min,BP 100/70mmHg,贫血貌,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和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0年5月22日在门诊给予输液治疗,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有食物致变态反应史。体检:体温 36.8 ℃,脉搏 80次•min 1,呼吸16次•min 1,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无气急、呼吸困难,神志清,精神尚可,青霉素皮试阴性,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华北制药集团北元有限公司,批号:p1005233)2.5 g静脉滴注,滴注约1滴后,患者突感胸闷,嘴唇发麻,立即停止输液,1 min后出现意识障碍,血压测不出,脉搏细速,心率100次•min 1,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干湿音,四肢末端发绀,湿冷,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心电监护。同时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扩管,吸氧5 L•min 1。5 min后血压仍不升,遂加用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2次。补液加入地塞米松10 mg,加入多巴胺及重酒石酸间羟胺,静脉滴注碳酸氢钠200 mL。心率100 次•min 1,心律齐,0.5 h后血压仍不升,并出现口唇发绀,大量泡沫痰,考虑非心源性肺水肿,遂予以气管插管,接双正压水平呼吸机机械通气(吸气压20 cmH2O,呼气压4 cmH2O)5 min后,口唇转红润,血氧饱和度92%,心率80~110次•min 1,血压仍测不出,加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静脉滴注,1 h后血压仍测不出,开通深静脉穿刺,予以500 mL右旋糖苷40静脉滴注,80 min后血压为60/37 mmHg,100 min后血压90/50 mmHg。经抗休克治疗,总体补液量2 500 mL,患者胸闷、呼吸困难逐渐缓解,血压逐渐回升至120/90 mmHg,心率90次•min 1,尿量逐渐增多,第2天拔管。  相似文献   

6.
吴京波  赵红宇 《中国医药》2011,6(5):609-609
患者女,6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20年,加重5 d入院.既往体健,无过敏史.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商品名:邦达,齐鲁制药有限公司,0.125 g/支)3.375 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次/d.患者在用药的第3天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大小约3 cm×2 cm×2 cm,质软,无触痛,无胸闷、咳嗽加重,无皮疹、皮肤瘙痒,无头晕、头痛,未处理,第二天晨起后自行恢复正常,上午再次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约10 min后,双侧颌下腺进行性肿胀,均可触及核桃大小肿块,无其他不适,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用该药,嘱患者多饮水,观察2 h后颌下腺肿块逐渐缩小,次日晨起肿块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儿童及成人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3 月使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5 176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0 ~28 d,1 ~12 月,>1 ~12 岁,>12 ~18 岁,>18 ~65 岁,>65 岁6 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并对患者血细胞减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与成人使用该药的安全性差异。结果:血液系统ADR 总发生率为2.99%,1 ~ 12 月龄婴幼儿ADR 发生率最高,达14.48%,>65 岁的老年人最低,仅1.38%。898 例儿童中有88 例(9.80%)血细胞(NEU、WBC、PLT)减少,15 例(1.67%)3 ~ 4 级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 岁(OR =5.399)是用药后血细胞(NEU、WBC、PLT)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在各年龄段儿童患者中血液系统ADR 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人和药品说明书的报道,尤其是新生儿及1 ~ 12 月龄的婴幼儿,应高度关注其血液系统ADR,加强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8.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96岁,65 kg, 因"咳嗽咳痰1天"于2018年3月25日入我院综合医疗科。患者入院前1 d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痰,无发热、腹痛等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曾服用氨氯地平片5 mg·d-1治疗,近半年停药,血压控制可;阿尔茨海默病史6年,未用药;膀胱癌史43年,诊断初期曾行手术及膀胱灌注治疗。无传染病史、肝功能异常史、饮酒史、个人及家族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T 36.5℃,P 90次/min,  相似文献   

9.
<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由于其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需氧及厌氧菌都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现已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1])。有研究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2]),而其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李秋霞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79-1380,1442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患者药物热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热,搜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文献,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特点。结果:涉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文献4篇(4例),4例患者均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期间出现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停药后体温24 h内恢复正常。结论:药物热常被原发病掩盖,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过程应及时、准确识别药物热,从而减少药物热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12.
重症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反复住院治疗,致病菌常合并绿脓杆菌在肺部定植,急性加重期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常需选用抗假单胞菌类抗生素。2013年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报道1例重症支气管扩张患者因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血小板急剧下降的不良反应,并针对该危重症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减少该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晓瑜  王春 《中国医药》2006,1(6):327-328
目的观察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剂量为每次4.5g,每8—12小时静脉滴注1次,疗程7,15d。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1.25%,细菌总清除率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3.12%。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有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核心期刊进行综述。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方案包括24 h持续静脉滴注、延长输注时间静脉滴注、间断静脉滴注。结论 24 h持续静脉滴注能更有效地发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作用、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并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曾刚 《安徽医药》2005,9(2):101-102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照组以凯福隆治疗,疗程7 d,分别观察临床疗效、药敏试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和7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药敏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属于复方抗生素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适用于治疗大多数对哌拉西林耐药并可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所致感染,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β-内酰胺酶强效抑制等特点。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有的不良反应还比较严重且罕见。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医药期刊,对其不良反应文献进行了收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凯伦)为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以8:1组成的复方制剂,我院自2004—09~2005—03对收治的54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其进行疗效观察,并与哌拉西林钠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噻肟治疗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头孢噻肟治疗(头孢噻肟组)。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病原菌检出分布构成;经过治疗后达到进步级别和有效级别疗效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WBC平均复常率;评价两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监测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检出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达到进步、有效的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WBC平均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噻肟均可用于儿童呼吸道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0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0)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实验组(n=50)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实验组总有效率9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8.0%);观察组5例不良反应(10.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确切,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14):1965-1967
目的:评价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输注时间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按SPSS 15.0软件随机分组程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予以PIP/TAZ 4.5 g持续静脉泵入,q8 h,静脉泵入时间为3 h;对照组予以PIP/TAZ 4.5 g静脉滴注,q8 h,静脉滴注时间为30 min。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降钙素原与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PIP/TAZ输注时间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